等位分--讓複雜的高考志願填報變得更輕鬆

各位家長、各位考生:

大家好,我是教你怎麼填好志願,上好大學的劉文達老師。由於前期寫的文章沒有標明數據的出處的導致很多家長感覺寫得不非常明白,在此深表謙意。今天我爭取用這篇文章把等位分講透,讓考生與家長掌握等位分--讓複雜的高考志願填報變得更輕鬆。

等位分--讓複雜的高考志願填報變得更輕鬆

劉文達老師

我相信各位家長與考生在今日頭條的學習對學校與專業講解的也非常透徹,收穫頗多,但大部分的內容都是高大上的大學,不是985就是211、不是雙一流就是行業類數一數二的高校。其實這些東西都要學習,但最後還是分數來決定考生選擇大學的範圍以及根據大學所開設的專業的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向。

在填志願的時候,首先要問自己三個哲學問題。這三個哲學問題來自於我們身邊。比如說你去大一點的政府機構或企業辦事,門口有保安。

保安會問你三個終極哲學問題:

“你是誰?”,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填志願也是如此,你是誰,考了多少分,想到哪裡去上大學,讀什麼專業。這也是高考志願填報行業諮詢師必須瞭解的問題。那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就把這幾個問題放在數據庫中由家長或者考生做選擇。

如果家長與考生能把這幾個問題解決,填報志願就是一個排除法的事情了。如果你不採取這種方法,你就會被2914所大學,500多個本科專業。1000多個專科專業搞暈了頭。

舉例說明:湖南某理科考生2018年高考考了630分。

第一個問題:自動解決,湖南2018年的一本線(批次控制線)513分。考生分數遠遠超過。

第二個問題:中國這麼大,我到哪裡去上大學(省份)。

比如說這位考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發展的角度,家長站在綜合家庭實力與背景的角度。最終確定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份選擇合適的大學。也就是說其他省份不考慮。

第三個問題:在當前與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去綜合類、理工類、財經類的大學。也就是其他類型的大學不考慮。

第四個問題:只選擇公辦學校,民辦與獨立學院不考慮。

第五個問題:985、211、雙一流是否做為選擇條件。

在填志願的時候家長或考生有一個誤區就是用今年的分數與去年的、或者前年的分數做對比。認為分數比去年或者前年的高就可以被所心儀的學校錄取。這犯了一個刻舟求劍的錯誤。因為每年題目有難易,分數有高低。但是大學錄取是按照他的層次採取從高分到低來錄取(其實質是按照位次來錄取)。也就是說一定要通過分數的表象看到實質的內涵--位次(省排名)。

中南大學最近三年錄取的投檔線。

2015年是614分,省排名:4671位

2016年是610分,省排名:4871位

2017年是601分,省排名:5220位

在這個時候,你要看的不是你的分數。而是你的位次。我的位次是否在5220名之前,如果在5220名是否可以考得上中南大學。這個時候就需要精準的分析與定位。定位精準就不會浪費分數,定位不精準就會考了高分與低分的同班同學。

根據大數據精準分析、定位中南大學。

2018年如果你的省排名在4921名或者在這個位次之前,考生可以邁入中南大學的大門。

在這裡家長與考生需要理解。

2015年的614分

=2016年的610分

=2017年的601分

=2018年的630分。

這個等於是根據省排名的位次換算得來的。(2018年的630分是通過大數據分析預測的,2019年填志願的時候也是用同樣的數據模型進行分析預測。)

也就是說:

2015年的4571位

=2016年的4871位

=2017年的5220位

=我們預測的2018年的4921位。

在這裡先說明一下,預測、預測只是預測。精準度不能保證100%一分不差,但志願點點通已達到了85%以上。因為每一年學校的投檔線是由最後一名被錄取的考生分數所決定的,不是由系統預測的分數所決定的。系統預測的分數是用來做參考的。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不錯,記得點贊與轉發。

也許我的分享在同行的專家面前有點小兒科,但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但我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家長與考生利用好“等位分”這個原理去指導高考志願填報。

你的關注與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下一次的分享,我會為大家介紹怎麼利用等位分解決專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