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小故事2—烤紅薯

故鄉故事—烤紅薯

閒的時候,回憶一些童年趣事,也會一個人坐在椅子上傻笑;回首往事,猶如昨日。

小時候,我們的快樂有很多,也許一個小事,就能讓自己高興很久。而秋天末尾,最快樂的事,就是幾個小夥伴,在週末尤其是週五晚上放學的時候帶上火柴,帶上一些小工具,到別人家順(偷)紅薯,然後撿些柴火烤紅薯吃了。

故鄉小故事2—烤紅薯

那個時候的農村,各家都種紅薯,品種也都差不多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幾個小夥伴想去野外烤紅薯,一定不會是自己家地裡長的紅薯,而是別人家的紅薯。這就是小偷小摸,但是那時小孩子覺得,偷別人家的東西帶來的快樂,大於偷的東西本身的價值。即使這樣也害怕被人家發現,大多數是乘著周圍沒有大人才下手。否則也是被發現,家裡要賠人家紅薯,而且自己大概率會被打屁股或者罰站(那時的父母,不會說苦口婆心地和你講道理。他們唯一的處理方式就是揍你……)。

小朋友選誰家的,還是做點準備的,例如誰家有紅心的多、誰家紅薯長的旺、誰家的不容易發現、誰家離我們用工具弄的土灶近等等原因,其中紅心和離土灶近是優先考慮的;有一次輪到我去偷東西,我膽子小,雖然觀察了周圍沒什麼大人,但是自己去人家田地裡還是心驚膽戰的,一邊扒土,一邊“東張西望”,生怕被人家發現。

偷紅薯的第一步,要把紅薯秧拔下來,然後用小工具刨,很多時候,紅薯長的深,工具也沒辦法弄整的,只能掰斷了帶走。要是下面的紅薯長得粗大,就會換一個目標,因為粗大的紅薯,短時間是烤不熟的,最受歡迎的就是那種細長的紅薯了。如果一個目標能夠滿足一人一個的話,就不會偷下一個。走的時候還要把拔下來的紅薯秧埋在土裡,而且會稍微處理一下痕跡,當作什麼都沒發生。才會帶著紅薯和工具迅速跑向土灶邊;

故鄉小故事2—烤紅薯

小朋友一起烤紅薯是分工的,有人偷紅薯,有人做土灶,有人負責烤,有人負責撿柴,如果人少,那就一個人多做一些,總之大家是分工的,不會出現有人什麼也不幹就能吃到紅薯的。

烤紅薯是個技術活,所以我們大多數的時候紅薯都不會烤的特別好。烤不好有幾點原因:大家很著急,野地生火容易被發現,所以想大火迅速烤了,減少被發現的可能;沒有烤紅薯的技能;偷的紅薯不均勻,有的熟了,有的沒有;撿的柴火少了,沒辦法,只能不烤了。

故鄉小故事2—烤紅薯

當大火燒了一會後,要把火滅掉,然後翻個邊,繼續烤,直到烤的差不多,然後把紅薯全都放在火裡,用土燜一會。然後小夥伴就坐在旁邊等著這些烤紅薯。因為烤的時候,大家都指定了哪個是自己的,所以燜完後,大家不至於搶。

尤其是週五下課之後去烤紅薯,時間比較短,所以大家比較急,而且天黑了,父母都會叫名字回家。有時候家裡人催的急,直接吃幾口烤的差不多的地方,剩下的直接扔了,然後在河邊弄點水洗洗被染黑的手以及黑的嘴,就怕父母發現。

只有個別的時候,大家時間都充足,也就有耐心等,才會烤的比較好吃(應該說全熟了)。大家拿到自己的戰利品,也不太烤的紅薯外面有一高層黑的碳,用手剝皮,用嘴吹涼,就開始吃了。不管怎樣,都比自己家裡的好吃多了。吃完各回各家了,約了下次什麼時候再來一次。

  1. 小時候,偷點農作物,對於很多小孩子來說多少都經歷一些,還好父母比較開明,沒有放縱,而是管教(雖然比較粗魯,但是有效果)。父母管教至關重要,及時糾錯,才不至於犯大錯。
  2. 做賊心虛絕對不假,即使周圍沒有人,也會膽戰心驚的;
  3. 分工明確,已具有“團伙作案”的雛形。同時也代表著小朋友具有分工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沒有參與的成員就不會有收穫。
  4. 對於成果,大家也是提前說好的,紅利來時,各取自己所要的,不爭不搶。現在又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還能堅持只拿當初屬於自己的那一份。

同步發佈在個人同名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