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齡單身更可怕的是大齡測試,失業or轉行?

人說“三十而立”,可對於測試來說是“三十而禿”,除了日常禿頭,而立之年的測試們的開始焦慮自己的職業未來。


自2017年華為傳出“清理35歲以上員工”以來,各企業關於“勸退 35 歲以上員工”、“招聘限 35 歲以下”的傳聞此起彼伏,在無數傳言和事實下,人人自危。


35歲的職場焦慮,沒有一個測試可以躲過。


比大齡單身更可怕的是大齡測試,失業or轉行?


35歲“職業焦慮”出現原因


客觀原因


1、因為年齡因素、家庭因素,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性價比急劇下降;


2、長江後浪推前浪,大批廉價新手湧入,偏偏他們還擁有最新技術,老測試們只能靠邊站了。


自身原因


為什麼35歲會成為測試人的一道坎,當然還得從自身找原因;吾當三省吾身。


1、為什麼我的性價比下降了呢


2、老闆為什麼請我?


3、是否我是不可替代的呢?


也許看到這些問題,你會冒出各種答案,但最終,所有內容都會迴歸到“不可替代性”。


因為你的可替代性高,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反之,因為你不可替代性高,所以老闆要高薪留住你。


歸根到底,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一旦老闆覺得用較低的代價就可以替代你,那麼你就面臨可能失業的危險了。


比大齡單身更可怕的是大齡測試,失業or轉行?


測試人的出路,敢問路在何方?


如今測試原來越多,應該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呢?高齡測試的出路在哪裡呢?


一張圖道盡程序猿們的出路:

比大齡單身更可怕的是大齡測試,失業or轉行?

車到山前必有路,三界之外無量天,出路一直都在那裡,關鍵看你自己怎麼選擇。


作為一個測試行業吃瓜人員,結合公司大佬的情況和我的調查發現,就測試行業而言,有這幾個方向可以選擇。


1

成為技術大拿

多年經驗,知識廣度和深度都有,從彙編到Java、Python,你樣樣精通。對系統的優化有獨到見解,對設計模式如數家珍,你還有完備的工具箱和自己的專用類庫。


這是測試員加強版,技術大拿,解決普通測試員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到任何一個公司都是稀缺人才。

2

成為行業專家

摸爬滾打多年,能做到對公司的行業知識、業務流程和細節都瞭如指掌,這時候,你就不止是一個測試員了,而是一個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行業專家了。

3

朝管理方向發展

測試的進階方向很清晰,測試組長→測試主管→測試經理→測試總監。當你磨鍊出來過硬的技術能力,又有統籌管理協調能力,那麼就能輕鬆勝任測試管理崗了。


年齡不是坎,實力才是


細細捋下來,測試的職業規劃其實很清晰,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測試在35歲這個黃金年齡依舊面臨就業壓力呢?


除了年齡/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自身。


年齡的增長從來不是就業困難的關鍵,年齡增長和技術水平增長不成正比才是。


Java 之父:James Gosling,62歲高齡跳槽加盟亞馬遜負責AWS 物聯網(IoT)相關方面的開發,此外,據說AWS 工程師團隊平均年齡大概在 45 歲左右。


Python之父 :Guido van Rossum,今年61歲,2005年加入Google,2012年加入 Dropbox 。網傳當年他去Google應聘的時候,簡歷就寫了三個詞「I wrote Python」。(不得不服~)


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今年48歲,2011 年,張小龍帶著僅有 13 人的團隊,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讓微信上線。如今微信家喻戶曉,估值8000億。張小龍開發微信的時候,他已經40多歲了。


據統計,國外的絕大部分資深的程序員和測試員,平均年紀都在45歲以上。

比大齡單身更可怕的是大齡測試,失業or轉行?

看了這些你還認為為測試大齡而焦灼嗎,困境裡掙扎的從來都是菜鳥測試,不管大齡不大齡。


這是一個既殘酷又公平的社會,殘酷在於原地踏步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拋棄,公平在於不管年輕年老都要靠實力說話。


測試們的35歲職場焦慮,要讓自己跨過這道坎,核心還是要讓自己的價值能持續升級。


保持學習,保持進步,才能不斷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