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

在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之前,我一直很好奇,這位歷經坎坷的百歲老人究竟會用怎樣的文字回望自己的人生。她會以一個平和的心態訴說嗎?於是,我決定去這本書中尋找答案。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我們仨》更多的算是一本回憶錄,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失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在書的第二部分,作者提到了古驛道,自己每天都要找到鍾書的客船去陪伴他,然後起身返回客棧,給人一種奇幻的感覺,這大概就是作者所說的萬里長夢了吧。書中回憶了作者與錢鍾書相知相愛的一生,他們二人的足跡踏過了無錫,北京,倫敦,巴黎,牛津,上海等地,相攜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書中令人感觸很深的是錢鍾書先生嗜書如命的愛好,為了看書可以什麼都不顧。同時,他為人低調的做事風格更是少見,做人本應如此。

1935年,二人共赴英國,喜得愛女錢瑗。書中提到的一些生活小細節也讓人忍俊不禁,比如錢鍾書先生把檯燈砸了,門軸弄壞了,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上色了等等,給讀者呈現出了他們的另外一種形象。他們雖然是當時的大文人,也在用心經營著自己的家庭,也對女兒傾注了全部的愛。然而在那個年代,生活總不能一直是安逸的。書中也有提到,他們二人經歷了太多苦難,數次搬家,如浮萍般飄搖不定。但令我驚訝的是楊絳先生回憶起這些時光時,語氣竟是出乎意料的淡定,我也給當初的困惑找到了答案。在那個年代,支撐他們走下去的也許是家人給予的溫暖吧。對於作者來說,住過的“旅途上的客棧”有很多,三里河寓所是最終的歸宿。但是,當愛女和錢鍾書先生相繼離去時,家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沒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很難想象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一生的坎坷,但是世上之事又怎能完全如意呢?正如那句話所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們讀者也只能輕嘆一二。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

我們仨--楊絳

作者做了一個萬里長夢,很榮幸,我作為讀者能夠參與其中。其實看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與楊絳先生的一場對話,聽那位走過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老人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