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人物紋瓷器


  • 青花象紋筆筒

明崇禎年間 1634-1643年,高 19.5釐米 口徑 19釐米 足徑 18釐米,巴特勒家族藏。

筆筒的繪畫具有典型的轉變高峰期風格:

以一簇簇V型符號表示草地,多層次的山石,也有常見芭蕉和松樹。

具備這些特徵並帶有紀年的器物,製作於1634-1643年間。

筆筒器身所繪為大象洗浴的儀式稱為“掃象”,

流行於明代晚期,象徵淨化心靈之意。

明清人物紋瓷器



  • 蘇武李陵故事

明崇禎年間 1635-1640年,高 30釐米 足徑12.5釐米,巴特勒家族藏。

器腹繪漢李陵和蘇武會面的場景。

李陵是漢代一名年輕有為的將軍,在征討匈奴的戰役中因寡不敵眾被俘。

武帝將其全家抄斬。

李陵因而不願返漢。

後武帝遣蘇武出使匈奴,卻為單于所拘。單于以李陵作說客勸降蘇武,十八年後方獲釋。

畫面所表現正是蘇武和李陵第二次會面的場景,

李陵對蘇武的忠貞不渝表示敬意,並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虧於心。

明末遭受滿人的侵襲,蓋罐的故事反映了對明廷忠心不二的政治意願。


明清人物紋瓷器



布袋和尚故事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 20.8釐米 口徑 17.3釐米 足徑 11.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器外青花畫面應為布袋和尚,周圍有六童子。

或拉念珠,或爬上他肩頭撓耳,或拉他衣服。

另外一隻鞋被穿走了,禪杖也被抗走了。

面對這幫淘氣的小頑童,和尚不氣不惱,依然樂呵呵。

這是布袋和尚的本色和可愛之處。

據文獻記載,布袋和尚為五代梁時明州奉化(今屬浙江)人,名契此,號長汀子。

傳說常以仗挑一布袋入市,見物即乞,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癲。

後梁貞明三年(917年),端坐嶽林寺磐石,

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文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遂入滅。後現於他州亦負布袋而行。

長期以來,有關布袋的繪畫作品時有發現,明末和以後清代景德鎮瓷器上,這樣的題材屢見.

明清人物紋瓷器


竹林七賢故事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21.1釐米 口徑 18釐米 足徑 17.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明清人物紋瓷器


伯夷叔齊故事

青花伯夷叔齊故事圖筆筒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21.9釐米 口徑 18.4釐米 底徑16.8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直身,平底 青花山水人物展現了山水掩映下的城牆外,

兩名平民打扮的人物,正向由武士和侍女簇擁的帝王裝束的騎馬者拱手致意。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

拱手者為伯夷和叔齊,帝王裝束者為周武王。

明清人物紋瓷器


青花丙吉問牛故事缸

明崇禎 168-1644年,高16.6釐米 口徑:21.1釐米 足徑:10.7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外壁繪青花山水人物圖。

在湖光山色的景緻映襯下,一名農夫手牽一頭水牛,

面對一位朝廷官員,官員身後有執旗幡和扇,牽馬,

捧物的三名侍從,此圖為丙吉問牛的故事。

明清人物紋瓷器


文王求賢故事

五彩文王求賢故事圖蓋罐

明崇禎年間 1640-1643年,高:19釐米 口徑:17釐米,巴特勒家族收藏。

器身繪畫採用紅、綠、黃、紫、松石綠以及黑色多種彩料,表現周文王訪求姜太公的故事。

罐蓋繪八嬰遊戲圖。

其中一個在放風箏。蓋與器身多處以淡松石綠色敷彩,使此罐更顯珍貴。

明清人物紋瓷器


二仙故事圖碟

明崇禎年間:1640-1643年,高:5釐米 口徑:21釐米 足徑:8.5釐米,巴特勒家族收藏。

碟胎體厚重,弧壁。

口沿塗有一週醬釉。圈足無釉粘砂,底施釉。

碟內以紅彩,兩種不同色調的綠彩,以及黑彩描繪了八仙中的鐵柺李和藍彩和。

背景為山水圖,二仙衣服飄揚,一小鬼從李鐵柺的葫蘆裡冒出來。

二仙所走的地面淡施紅彩,使畫面顯得非常寫實。

此外,畫中可見多層次的岩石和V字形草地。具有明顯轉變高峰期的特徵。

明清人物紋瓷器


五彩海水龍紋盤

明崇禎七年(甲戊)1634年,高:5.6釐米 口徑:26.3釐米 足徑:16.2釐米,上海

博物館藏。

敞口,深圈足。

足外端內斂。

器內畫五彩文飾兩組內心為雲龍紋,內壁一圈飾海水,有對稱礁石松樹四處。

外壁繪趕珠龍兩條。

五彩用彩濃重,手感十分明顯。

底心釉下有青花雙圈款,內書“甲戊春孟趙府造用”。

明太祖朱元璋在立國之後,曾分封了許多子孫為王。

此盤應為末代趙王朱慈瀚定燒作品。

在明代許多王府用祭器都是由朝廷提供。

如宣德時期,皇家曾為趙王府定造磁州窯瓷器。

在崇禎7年五彩海水龍紋盤上,再次出現與趙王府有關的瓷器內容,這在瓷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事情。

因為許多王府用瓷都沒有年款。

嚴格地說,此盤具有明代官窯風格。

五彩彩料與明代晚期萬曆時期的官窯五彩器十分相似,繪畫風格也十分接近。

只是製作水平稍顯粗糙。

龍紋也顯得蒼老,似乎預示著明朝的衰弱。

明清人物紋瓷器


青花錢塘夢故事盤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6.5釐米 口徑:33.3釐米 底徑:19.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盤所描繪的是蘇小小和司馬才仲的離奇愛情故事。

司馬仲才為北宋時期文人,曾在蘇東坡的舉薦下,於秦觀幕為官。

年輕時在洛陽曾經夢見一美人擎幃而歌,問其名曰:西陵蘇小小也。

問歌何曲?曰:《黃金縷》。

蘇小小是南齊時期錢塘的名妓,貌絕青樓,才空士類,當時莫不豔稱。

後紅顏薄命早卒,被葬於西泠之畔。

但以後人們卻常見蘇小小出現在西湖邊。

若干年後,司馬仲才前往杭州西湖蘇小小墓前拜謁。

當天夜晚,夢見蘇小小,並與之相愛。

三年之後,司馬仲才死於杭州並葬於蘇小小墓側。

這是一個超越了時空,地域的愛情故事,兩者時間上相隔百年,

在人鬼之間產生了悽美委婉的愛情,驚天地而泣鬼神。

明清人物紋瓷器


蟾宮折桂

蟾宮折桂寓意登科及第,此兩對拍品畫面構圖相似,

蟾宮之中,嫦娥及侍女正將手中桂枝給予青雲直上的三名書生。

相傳月中有蟾,故名“蟾宮”。

《淮南子》中記載“羿妻姮娥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折桂”最早用來形容出眾的人才,

《晉書·郤詵傳》中記載“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如何?’

詵對曰:‘臣鑑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

至唐代由於科舉盛行,又因相傳蟾宮中有桂樹,逐漸將“蟾宮折桂”一詞用來比喻登科及第。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 青花蟾宮折桂圖罐一對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順治 青花五彩蟾宮折桂圖將軍罐一對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神話中主婚姻和諧的神仙,

常以蓬頭笑面形象出現,手持荷花和圓盒,寓意和合美滿,因寓意美好,深受喜愛。

本品以通景繪和合二仙立於巨大搖錢樹之下,具有和諧美滿、財源廣進的雙重寓意。

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說有不同版本:

一說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情同手足,至雍正時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由此揚名;

一說唐代僧人“萬回”,一日往返萬里帶回遠方兄長的家書,亦稱“和合”。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雍正 青花加彩和合二仙搖錢樹圖觀音瓶

桃花源記

本品畫面中,一男子居於左側,身旁有船槳。

與之對立四人,其中一高士呈迎接姿態,老嫗側坐,身後女子正在與小童玩耍,一派安寧和樂景象。

四人身後洞石旁更有一株桃花,為確定故事主題提供重要線索,即為《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為東晉陶淵明代表作,

為《桃花源詩》序言,借武陵漁人(本品畫面中男子即為武陵漁人,

身側船槳為身份標識)行蹤,引出與世隔絕的桃花源,

將現實與理想聯繫起來。

畫面中高士或為作者陶淵明,身後老小共享天倫,

體現出桃花源中和諧美滿的生活狀態,表達出《桃花源記》中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盤口琵琶尊

麻姑獻壽

本品以灑藍地描金技法繪製麻姑獻壽圖,金彩保存較好,頗為難得。

麻姑獻壽是非常常見的瓷器裝飾紋樣,因其寓意美好,故而備受喜愛。

葛洪《神仙傳·麻姑傳》中有關於麻姑的記載,

麻姑應東漢時仙人方平之召喚,降於蔡經家,自稱見過東海三次桑田變化,故而由此以麻姑比喻高壽。

另外,還有西王母壽辰時其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故有麻姑獻壽之謂。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光緒 灑藍釉描金麻姑獻壽圖觀音瓶

羲之愛鵝

本品以淡描之法繪高士端坐,相向一童子捧鵝前行,

畫面簡潔明快,寥寥數筆便描繪出一幅羲之愛鵝圖。

眾所周知,書聖王羲之尤愛鵝,

據說其精研書法體勢,得益於鵝之體勢。

而其愛鵝之事廣為流傳,是因為他曾給一位山陰道士書《黃庭經》後“籠鵝而歸”。

而“羲之愛鵝”屬於“四愛”之一,

關於“四愛”之說有多種不同說法,主流者有兩種,

其一為“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逋愛梅、黃庭堅愛蘭”;

其二為“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蘇東坡愛硯、米芾愛石”。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 青花淡描羲之愛鵝圖高足杯

伯夷叔齊

本品畫面中心二人著長袍,跪地拱手致意,應為伯夷與叔齊,

相對一年輕者騎於高頭大馬上,意氣風發,是為周武王,

旁一老者亦騎於馬上,伸手點指,似與武王交談,是為姜子牙。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崇禎 青花伯夷叔齊人物故事圖大筆筒

伯夷叔齊叩諫周武王的故事,

據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列傳》載“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

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

後人多頌揚伯夷、叔齊為忠烈之士。

伯夷叔齊的故事也是瓷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這與《封神演義》在此時之流傳甚廣也不無關係。

同時伯夷叔齊這種具有“殉節”精神的故事,在明末清初這個改朝換代的時期流行,也頗為值得玩味。

清籟閣藏《封神演義》中便有一幅伯夷叔齊叩諫周武王的版畫,可引而對讀。


清籟閣藏《封神演義》伯夷叔齊圖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指唐代嗜酒好仙的八位文豪,

即賀知章、汝陽王、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和焦遂,杜甫為八人作《飲中八仙歌》,廣為流傳。

瓷器中常以飲中八仙為題材,將不同人物特點躍然器上,別有風趣。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崇禎 青花飲中八仙圖圍棋罐

本品所描繪場景為二人對飲,一人舉杯進飲,而對坐之人早已不勝酒力,昏睡過去。

畫面所呈現的是酒仙的豪放姿態,

對照《飲中八仙歌》中,或為描述李適之一段“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木蘭秋獮

通過本品畫面中的大帳、旌旗、侍衛和馬上男子手上的獵鷹,可以判斷此圖為圍獵場景。

畫面中人物均著清裝,由此可進一步判斷應為木蘭秋獮的場景。

木蘭秋獮,是清代皇室權貴秋季圍獵的盛事,木蘭為滿語,意為獵鹿。

古時四季圍獵均有不同稱謂,春日稱搜、夏日稱苗、秋日稱獮、冬日稱狩。

而獵鹿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間進行,故稱“秋獮”。

為了舉行“木蘭秋獮”,清政府還專門在內蒙古昭烏達盟、卓索圖盟、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蒙古四旗的接壤處設置了木蘭圍場。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雍正 粉彩木蘭秋獮圖大盤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這七人因生活上不拘禮法,追求清靜無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宗師。

竹林七賢也是康熙時期較為常見的瓷器裝飾紋飾。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賢圖盤一對

耕織圖

《耕織圖》是我國古代為勸課農桑,

採用繪圖的形式詳細記錄耕作與蠶織過程的系列圖譜,

最早由南宋紹興年間畫家樓儔所作,此後受到歷代皇帝的推崇。

清康熙帝南巡時見到《耕織圖》後,感慨於耕織勞作之苦,

傳命內廷供奉焦秉貞在樓氏基礎上,重繪《御製耕織全圖》,並親撰序文,

於每圖上親筆題寫七言詩,首開清代皇帝親頒《耕織圖》的先河。

康熙《御製耕織全圖》共計有耕圖和織圖各23幅,

本品所繪擇繭圖為織圖第十一圖,焦秉貞所繪之圖與器上所繪十分相似,可資比較。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 青花耕織圖之擇繭圖大碗


《御製耕織全圖》·織圖·擇繭圖

西廂記

眾所周知,《西廂記》是一部受眾很廣的戲曲,

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元人王實甫撰,

也是明清瓷器上常見的裝飾紋樣,而且每一折均深入人心,

所表現的故事情節清晰明瞭。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青花西廂記故事圖長頸瓶

“牆角聽吟”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康熙 青花西廂記人物故事圖盤

明清人物紋瓷器


《繡像西廂時藝》牆角聽吟圖

“長亭送別”

這一折講述張生為了使得老夫人同意其與鶯鶯成婚,進京趕考前,鶯鶯於長亭為其送別的場景。

二人依依惜別,又有對吟

“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所吟詩句與二人月下傳情之詩句頗有前後呼應之意,情濃意重。


清康熙 青花西廂記人物故事圖折沿大盤

明清人物紋瓷器


《繡像西廂時藝》長亭送別圖

玉簪記

本品描繪畫面為一男一女,二人月下佳期,畫面簡潔,

背題詩曰:“松舍青燈閃閃,雲堂鐘鼓沉沉。

黃昏獨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穩。

一念靜中思動,遍身慾火難禁。

強將津唾凡心,無奈凡心轉盛。”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順治 青花玉簪記人物詩文筆筒

《玉簪記》為明代戲曲作家、藏書家高濂所作,被譽為傳統十大喜劇之一,脫胎於關漢卿《萱草堂玉簪記》。

故事描述了開封府丞之女陳嬌蓮為避靖康之亂,於金陵城外女貞觀皈依為尼,法名妙常。

書生潘必正落第後不願還鄉,因其姑母為女貞觀主,故寄寓觀中。

二人在相處中衝破禮教和佛法,終結連理的故事。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為耳熟能詳的古典文學作品。

作者羅貫中以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這百餘年為時間背景,

以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勢力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

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

同時也反映了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崇禎 青花三國演義之鳳儀亭人物故事圖筒瓶

“二喬並讀”

本品畫面中描繪兩名妙齡少女,共坐同榻,共讀一書,是為頗為常見的瓷器裝飾題材——二喬並讀。

二喬指東漢末年喬玄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時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

大小二喬常以並讀形象出現,歷代也有不少詩篇讚頌江東二喬,

如明人高啟有《過二喬宅》中提到“二喬雖嫁猶知節,日共詩書自怡悅。”

便是描述二喬並讀的場景。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雍正 粉彩二喬並讀人物故事圖盤口瓶

“三英戰呂布”

本品所描繪畫面中呂布在前,策馬飛奔,手持方天畫戟,且走且戰,

身後劉關張三人各持兵器,驅馬追趕,

是為廣為流傳的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情節。

三英戰呂布的情節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曹操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上將呂布一連打敗眾將之後,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與呂布大戰的故事。


明崇禎 青花三國演義之三英戰呂布人物故事圖花觚

除了上述外,還有一些作品題材未能辨識,

現也一一奉上,供大家一同研究探討。

青花人物故事筆筒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19.9釐米 足徑: 18.5釐米,上海博物館藏,各位研究研究是什麼故事吧。

明清人物紋瓷器


青花人物故事筆筒

明崇禎 1628-1644年,高 17.2釐米, 口徑:10.4釐米 足徑:10.1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筆筒細長,直身,平底。底微內凹。底部露胎。有放射狀跳刀痕。

內外器白中閃青的釉色,器外上下花朵紋,水波紋暗花邊飾,

均顯示出明確的崇禎產品特徵,各位研究研究是什麼故事吧。

明清人物紋瓷器



畫面繪亭臺樓閣,三男子於高樓上向下望,

樓下多位女子策馬揚鞭,嬌柔與英武之氣並存,頗具特色。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晚期 粉彩人物紋瓶

畫面以五彩繪製,內室二人掩面而泣,

其中一人正欲自縊,外廳則有一和尚模樣者意欲攔阻。

畫面內容頗為少見,應為某長篇故事一折。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光緒 五彩人物紋罐

畫面以河岸為場景,三位高士立於岸邊,幾位隨侍正手持長鉤,

營救一落水之人,

河裡一仕女懷抱嬰兒作於木盆之中,幾隻喜鵲正奮力抓住盆邊使其不沉。

畫面人物眾多,內容頗為奇特複雜。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中期 五彩人物紋大盤

作品一側錄唐代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一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

“同治甲戌(1874年)季冬下浣勞欣碧珊”款、鈐印“碧珊”。

畫面內容分為兩部分,一側繪一高士端坐於車上,前有人拱手作揖;

另一側一將軍騎於馬上,前有數人屈膝跪拜。

整個畫面繪製頗為細膩,人物數量眾多,且生動形象,

但故事內容似乎與詩文並無關聯,頗為值得研究。

明清人物紋瓷器


明清人物紋瓷器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碧珊繪粉彩人物紋鋪首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