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化新—虎頭山下殲敵寇

關化新—虎頭山下殲敵寇

關化新—虎頭山下殲敵寇

關化新—虎頭山下殲敵寇

關化新—虎頭山下殲敵寇

1936年初秋,烏雲籠罩著大地,蕭瑟的秋風緊壓著一片將要成熟了的高粱,深深地向大地彎下他那細長的腰身。正象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苟活一樣,直不起腰來。

首德鄉位於賓縣的新甸保和濱安保之間,哈爾濱去同江的公路從此通過,巍然的虎頭山就屹立在公路的左邊。這個地方與抗日聯軍所控制的紅區鄉毗連。我就在首德鄉從事共產黨地下活動,並擔任黨的小組長,社會職業時小學教師。我們經常利用各種形式向群眾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宣傳我黨的主張和政策,隨時隨地向群眾介紹抗日聯軍的英雄事蹟。當時敵佔區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可是於1936年的初秋,首德鄉突然又來了一股搶綁燒殺無惡不作的土匪,這就更加深了首德鄉民眾的痛苦。由於群眾瞭解紅區的情況於是他們盼望著抗日聯軍來拯救他們,就是一些地主,紳士們也議論著:“我們首德鄉可叫吉風這幫土匪鬧的沒法過了,還不如抗日聯軍來好。”一時想抗聯盼抗聯就成了首德鄉群眾的輿論中心。這正是抗聯開闢紅區不可錯過的良好時機。於是我就悄悄地離開學校到猴石保的李家屯找到了關化新同志我把首德鄉各方面情況向關化新同志做了詳細的彙報。關化新同志聽完我的彙報後就說:“延新同志,我們隊伍明天去不上,後天下午兩點多鐘一定趕到首德鄉,你看如何?到後還請你多方支持我們。要儘快地把紅區建立起來”。

兩天後,抗聯的隊伍果然來到首德鄉。群眾都爭著把抗聯戰士拉到自己家裡去住。當時老鄉的生活都很困難,他們還是千方百計地給抗聯的同志做些稀罕的東西吃,就像是招待多年不見的親人一樣。抗聯戰士也幫助群眾幹農活,還給老鄉講抗日的故事並教唱革命歌曲。抗聯與群眾之間,真是親如骨肉密若魚水。

農曆七月二十日的清晨,關化新同志正在與被邀請來的一些鄉,鎮長及士紳們開會,商量如何維護地方治安和為抗聯籌集槍支彈藥等物資,突然,賓安鎮的通信兵滿頭大汗地闖了進來,喘著粗氣斷斷續續地向賓安鎮鎮長袁星三報告:“方才裕生堂的財東劉馨久從縣城裡回來,說縣治安隊正在集合,要來打抗聯。日本守備隊也可能來,十二點就能到達賓安鎮。”袁星三強調說:“關師長,這個消息是可靠的,我想關師長還是把隊伍帶過虎頭山到陶淇河一帶比較安全,那裡山多林密能攻能守。”其他人接著也勸關師長把隊伍帶走。關化新同志堅定地說:“謝謝諸位的關心,我們是不能走的。我們天天喊要打鬼子,今天鬼子送上門了,我們卻躲開了,那叫什麼抗日聯軍?請諸位放心,我們不僅不走,還要在這裡狠狠地打擊一下鬼子和偽軍。這就散會,諸位趕快請回,什麼時候開會請聽通知。”

散會後,關化新同志立刻召開了連以上的幹部會。先向大家講了上午同地方士紳們會的情況。然後就說:“方才有可靠的情報,說縣裡的鬼子和偽軍正在集合準備來打我們。這次可能是鬼子和偽軍一起出動,過去的情況鬼子是不和偽軍混合作戰的,因為鬼子不信任偽軍。另外鬼子行軍一般不離開公路,因此他來時不是奔郭家屯就是奔炮手屯。鬼子不可能到師部這裡來,因為往這裡來都是走小道,要來也只能是偽治安隊。我們要儘快做好戰鬥的準備工作,先要把老弱婦女小孩和小學生早點輸送走,還要動員一些青壯年幫助我們做些準備工作,槍法的老鄉也可以叫他們直接參戰。我們要重視敵人,不可掉以輕心。要利用這裡的有利條件狠狠地打擊敵人。”

村子裡的青年,一聽說要他們幫助打鬼子,不少人都主動要求留下來。有的幫著挖戰壕,有些會打槍的老鄉還要求直接參加戰鬥。在群眾的幫助下戰備工作很快就做好了。

下午兩點左右,果然發現一隊偽軍,約有兩百多人。從南,西,北三面,向窨子屯(師部所在地)包圍過來。在離屯子二三百米的地方停下了。先胡亂地放了一陣子槍,然後用擲彈筒向屯子裡發射了七發小炮彈。可是,屯子裡仍然沒有一點動靜,他們就悄悄地溜走了。

另一路是從賓安鎮出發的日本守備隊,他們沿著哈同公路奔向炮手屯方向。也是在距離炮手屯二百多米的地方停下了,有個鬼子軍官用望遠鏡向屯子裡窺測一會,打了一陣機槍。屯子裡有個參戰的老鄉沉不住氣了,就還了一槍。鬼子聽到了槍聲不但沒有向屯子裡進攻,反而把隊伍撤回賓安鎮去了。

鬼子和治安隊撤走以後,關化新同志立即召開幹部會。在會上他詳細地分析了敵情,指出:“今天鬼子和偽軍雖然都撤走了,但是情況不一樣。偽軍撤走,是因為該怕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沒有還槍,他們就以為屯子裡就沒有我們的隊伍。正相反,他們知道我們住在屯子裡,他們更知道我們不隨便亂放槍。特別是他們和我們打過幾次交道,每次都吃了大虧。這次害怕再吃虧就亂打了一陣子槍溜走了。而鬼子從炮手屯撤走,是因為群眾打了一槍,使他們知道屯子裡確實喲喲我們的隊伍,達到了他們初步偵察的目的。撤回賓安鎮是想對策,做進攻我們的準備。因此,鬼子肯定還會來。他們進攻的目標就是虎頭山下的炮手屯。”關化新同志站起來堅定地說:“我們歡迎他來,我們要在炮手屯和鬼子較量一番,給他們一點厲害看看。這次戰鬥任務是二團,二團要堅守住炮手屯。三團的任務是埋伏在炮手屯外的東,南,北三面。待敵人進攻炮手屯時,就敵人包圍起來,與二團裡外夾攻消滅敵人。一團的任務是,阻擊敵人的援兵。一方面要堵住新甸可能前來增援的自衛團和警察,另一方面還要拿出兩個連的兵力,埋伏在賓安鎮和炮手屯之間的西大溝一帶,阻擊可能前來增援的治安隊。”停了一會,又強調地說:“各團的任務都清楚了吧?根據鬼子作戰的慣例,他們是好搞拂曉襲擊的。當然,也不能肯定鬼子就在佛曉來,我們還是要做好通宵的境界,不可疏忽。今晚的口令是‘孔明’,各團要在晚八點鐘以前做好一切戰鬥準備。”

鬼子果然在二十日夜裡十二點就來了。埋伏在西大溝的戰士看的一清二楚,一點也沒敢驚動他們。一共是四十五名鬼子,抬著兩挺重機槍,五個擲彈筒,有兩個當官的還騎著大洋馬。鬼子過去之後,戰士們俏聲耳語:“我們關師長算的可真準,這回可夠鬼子喝一壺的了。”

鬼子在炮手屯西北二百米的地方停了下來,把兩挺重機槍也放在地上,兩個騎馬的鬼子軍官跳下馬來,嘀咕了一陣之後,鬼子就分成三路向炮手屯包圍過來。第一路有二十來個人抬著一挺重機槍,兩個鬼子軍官跟在後面從屯子西南面包圍過來。第二路也是二十來個人,抬著另一挺重機槍,繞到屯子東面去。最後一夥十來個人,他們走到屯子的正北面,埋伏在公路北側的排水溝沿上。鬼子站好位置,停了十來分鐘,三股敵人就同時向炮手屯蠕動。有的鬼子已經爬到牆根了,這時屯子裡突然響起了號聲和槍聲,二團在圍子裡向敵人射擊,埋伏在屯子外面的三團立刻包圍上來。鬼子聽到後面也有槍聲,又急忙掉過頭來進行還擊。抗聯戰士裡應外合,把鬼子打的矇頭轉向,亂作一團。鬼子就像被獵人圍住的一群兔子,東跑西竄無處藏身。後來都被逼到屯子的東牆腳下。二團打開大門一湧而出,與三團會合把鬼子全部消滅在東牆腳下,有個鬼子軍官和一名翻譯正企圖逃跑,也被擊斃在坯垛的後面。

有五個漏網的鬼子,赤手空拳光著膀子順著地壟溝往賓安鎮逃命。抗聯戰士追到李殿貴屯,由於地主李殿貴向追擊的戰士打了兩土炮,那五個喪魂落魄的鬼子才逃了狗命。

這次戰鬥於二十一日上午四時三十分即勝利結束。打死鬼子近四十名,其中有一個少佐,繳獲兩挺重機槍,五門擲彈筒,四十五支步槍,兩支手槍,六千發子彈,兩把戰刀,兩匹大洋馬。戰鬥結束後,關化新同志便命令天的早飯要提前,務於八點鐘以前出發。揚言要進攻賓安鎮,結果是大隊人馬越過虎頭山,向陶淇河進發。

當日正午十二點多鐘,敵人派來兩架飛機,在展場附近盤旋,可是連抗日聯軍的影子也沒見到。但是他們卻對著戰地附近的老鄉,耕畜和房屋瘋狂地進行掃射,那咕咕咕的機槍聲,好像為死去的侵略者發出陣陣的哀鳴。

以上是哈爾濱李延新同志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