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專業的工作應該從哪裡起步?

我的工作起點是:掃地、端茶遞水、清理陰溝、反正和《唐伯虎點秋香》裡的9527差不多,但沒有他撿紙鳶的命,只有撿狗屎的份。

現在在互聯網上有一種論調,特別是對於90後和00後來說幾乎是他們的通行原則,那就是“不是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不做”,記得去年的時候針對新入職員工幫領導打盒飯的事情就在網上爭論得沸沸揚揚的,其實這個事情還是要辯證的去看。

對於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如果想在職場上堅持自己的“特立獨行”原則,只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背景”,否則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有能力也不行,何況絕大部分新人也沒有什麼能力,所以你用什麼樣的資本去堅持自己的所謂的“原則”呢?

對於很多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屌絲而言,在職場中適當的妥協是一種生存之道,職場一定是有潛規則的,無論你能力如何,你都很難超越這種潛規則去行事,而壓榨新人就是最普遍的潛規則,也是最通行的潛規則,以後你也是這個樣子,毫無例外。

但是在忍受這些壓榨的背後,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心中堅守的是什麼?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忍受永遠只是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並不是我們的本意和目的,只要心中有這份堅守,就一定能夠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其實在中國人的口頭禪中,有兩句話是非常可怕的:“中國最缺的是什麼?是人才”,“中國最不缺的是什麼?是人”,你到底是“人”才還是“人”,誰說了算,當然不是你說了算,如果是你說了算就根本沒有這種爭論了,是你的領導說了算,是那些掌握了資源分配權力的人說了算。

你所有的忍辱負重都是為了一個機會,一個獲得鍛鍊自己的機會,一個獲得表現自己的機會,中國那麼多人,這個機會為什麼要給你?你總得給當權者一個理由吧,最好的理由就是一個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可控的安全界限。

良好的工作態度對於很多新人來說肯定是可以理解的,什麼叫做可控的安全界限呢?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其控制慾望是百分百的,這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藉口來挑戰的,如果你表現出的工作能力和態度超出了領導的控制範圍,你就有“功高震主”的嫌疑了,這個時候你的下場就是“準備下場”,在古代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因為你不可控了,你的存在威脅到了領導者的地位和權力,這個時候,你的能力反而會成為你的阻礙。

所以對於一個新人來說,我們需要表現出三個方面的潛力:

A、 有良好的工作態度;

B、 有牛逼的工作能力;

C、 處於良好的控制範圍。

如果你想走上一個更廣闊的舞臺,以上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你就是一匹“臥槽泥馬”,不但不能馳騁千里,相反只能老死槽中,就算你僥倖掙脫了束縛,你也不過是泥馬入江,自身難保而已。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恃才傲物,目中無人,最後也不過是落得“鬱郁不得志”和抱怨“小人得志”而已,有能力是件好事,但是如何獲得更大的舞臺去施展自己的能力才是在做正確的事。

三國時期,呂布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的戰神吧,但是作為一個“三姓家奴”卻沒有獲得充分的施展其才能的舞臺,最後也不過是正當盛年而身首異處而已,可見舞臺對於一個人事多麼的重要。

當然,你依然可以堅守你所謂的原則,就是不做“崗位職責以外的事情”,那也可以,沒有人會在乎的,你的人生從來都不是別人關注的焦點,對於公司而言,換一個人而已,太簡單了,況且還是在新人階段,根本就沒有什麼用人成本可言,甚至公司可以白養你三年,對於一個公司而言,特別是大公司而言,基本上不用費什麼成本,但是你就廢了。

以上說了那麼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一個事情: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態度,尤其是當你手上還沒有什麼資源或叫板的能力的時候,把身段放低一點,把眼光放遠一點。

當然,如果你有的是背景和金錢,那完全不用忍受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反正你有退路,大不了回去啃老而已,現在很多人都有這個“能力”。

下面來談一下工作技能。

通常的職場技能分為兩種,一種是專業技能,一種是個人綜合技能。

對於一個職場新人而言,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專業技能,而能讓你很好的獲得學習專業技能機會的卻是你的個人綜合技能,所以在入職之初,充分表現你的個人綜合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曾經對職場的個人綜合技能做了一個大概的梳理,將之歸納為十種能力如下:

1)工作態度;

2)溝通能力;

3)組織能力;

4)自我犧牲能力;

5)領導能力;

6)當眾語言表達能力;

7)團隊合作精神;

8)寫作能力;

9)人際關係處理能力;

10)不要臉。

合理而大膽的表現你的綜合技能,你才能很好的獲得訓練個人專業技能的機會,所以對於很多沒有走入職場的大學生而言,與其糾結與自己的專業技能的不足,還不如努力去提升自己低綜合技能,這樣在你走入職場後,你才是真的有所憑藉。

而作為一個機械專業的畢業生,一個製造業的從業者,那些專業技能是最值得去掌握的呢?

這個很難去做一個清晰的界定,因為製造業雖然就業門檻很低,但是對於專業從業者而言,其需要的知識結構卻是非常體系化的,特別是一些想走入更高職業發展前景的人而言,要想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前期能夠很快速的經歷和梳理整個製造業的知識體系,需要有清晰的努力方向,更需要有祖上冒青煙的運氣。

我們就單純的以機械製造業來舉例,在這個行業,你需要掌握的技能有:機械加工知識,機械裝配知識,機械設計知識,質量檢驗知識,設備運維知識等等一系列的知識體系,要專注其中一個點可能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如果想全面性的深入學習和掌握,就需要對個人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刻意的經營才能達成。

我個人建議儘量走設計研發的道路,這個是對專業技能要求最高最全的職業崗位,也是最有利於你將來拓展職業發展空間的崗位,當然這個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其實就算是這個崗位也不需要你真的將整個職業生涯都壓在上面,因為技術的最高境界一定是管理收尾的,但是趁自己年輕的時候去學一門技術,這對於將來是非常有利的,因為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都是在頂峰階段,這個時候學技術容易上手,就算失敗也經得起折騰,別人對你也相對寬容,而管理經驗則需要相當的人生閱歷和職場資歷才能促成,中國有句老話“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太年輕就介入管理崗位並不是一件好事,當然這種幾率也不大,除非你有背景,董事長是你爹。

所以先走技術路線,但是不要侷限於技術路線,在技術上深入的同時,也要注意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管理路線就是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說實話帶一個團隊不容易,千萬不要只看到別人行使權力時的威風凜凜,卻忽略了別人面對責任時的壓力山大,表面的風光無限,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背後幸酸。

當然,任何人的職場生涯都是靠走出來的,邊走邊修正,各種努力和機遇的碰撞就成就了個人的職業生涯,也許你能規劃一個大的方向,但是其真正的樣子往往是不可預見的,我們的經歷存在太多的偶然與意外,一個不經意轉身,也許就是天地之遙。

其實任何人在任何階段都有其參不透的迷茫,但是人生總得繼續,誰也沒有掌握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和密碼,面對人生的挑戰,我們只能硬著頭皮衝上去,是戰果輝煌,還是一敗塗地,也許只有天知道,但是我們不能放棄努力,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