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这几天,悦华一直用1.25倍速快播《清平乐》,因为自从刘太后驾崩,剧情就像宋仁宗赵祯的心情那样顿时松懈了下来,并且一直松松松松,再也紧不起来。

是不是宋朝人就那样,说话慢到像拍给外国人看的“Special Chinese”,动作慢到连打架也像作揖打拱?

忍无可忍,开了1.25倍速,才发现原来这才是追《清平乐》的正常姿势。

悦华突发奇想,剧组是不是把一阕“清平乐”,填成了“声声慢”?

当然,如果你还想把剧追得更舒心一点,那么请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事实证明,《清平乐》代表了中国古装剧的一个极端,它必将承受两极的毁誉。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第一点思考:平衡娱乐化、商业化和精品化的关系。

《清平乐》可取素材丰赡,用70集来表现实不为多。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剧集,却充满水分,感觉是在靠放慢的语速、重复的情节和不必要的“前情回顾”来抻长篇幅。——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些观众中途弃剧的原因。

假如可以重来,这70集可以充实很多内容与细节。前朝、后宫、民间、“国际”,随便从哪个点都可以拓展、丰富。

比方,原剧的“民间”仅靠梁家铺子的兴衰和梁元生、梁利吉兄弟的遭际来表现,未免单薄生硬。为什么不铺展点笔墨写和两兄弟有关的清风楼与贩童案?通过清风楼可以连带展示东京的繁华——难道那勾栏瓦肆、市井风流之美不值得表现吗?通过贩童案,可以把繁华之外的民生疾苦展示出来——难道时疫荒歉、官贪吏虐不是历史现实吗?

有人说,剧情改编自《孤城闭》,涉及不到那么多东西,那么干脆就只表现宫斗,其他一概删去,何必拿北宋的衣冠风流、民间疾苦为帝王将相的私欲作背景?

如果不能从头再来,那么就挤出这70集中的水分,把它精简到30集、20集。或者重剪成三部剧,一部宫斗剧,一部历史剧,一部文化剧。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第二点思考:怎样看待《清平乐》里的现实性与倾向性。

历史剧,要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如果架空了写,那不“穿越”了吗?从这个角度看,《清平乐》做得不错。

有人说张妼晗的人设和历史上的张妃有较大差别,这倒不必太在意,因为剧作毕竟不是史著。还有一点,从张妃上线之后,就有网友要求她下线,甚至闹到了张妃扮演者的社交平台上。为什么呢?因为她是一个讨人厌的角色。

还有人觉得张妃的人物塑造是扁平化的,代表了一种单纯的“恶”,这一点定论过早。因为剧集还未过半,不排除人物形象反转的可能和人物性格的进一步丰满。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但是这部剧最终无法反转的是宫斗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倾向性,这也将是舆论最终的爆发点,虽然现在风平浪静,但爆发是迟早的事。

具体地说,把仁宗与后妃的关系设定为单纯的爱情,是最大的败笔。

在剧中,我们看到多情的仁宗和苗心禾、陈熙春、曹丹姝、张妼晗、董秋和一一恋爱,满怀真诚;而这些后妃,都基于对“官家”的颜值、性情、风范与美德的热爱,一个个投怀送抱,倾情投入。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这是要表达什么?

我们无意于用“多婚主义”的帽子去压古代的妻妾制度,但编导者也不应用“恋爱至上”来圆当时制度的弥天大谎,并且盅惑当代的人心。

假如真爱能解决仁宗后宫的一切,哪里还会有什么争宠、争立与宫廷斗争?这就形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而有这个悖论存在,就阻止了对当时制度的思考与评判,也让观众对它所表达的价值观产生混乱。

——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冲着演员的颜值去的,也不是所有的观众只有娱乐心、八卦心。

最后,想想《清平乐》收视率的持续下跌,是不是有这诸多方面的原因呢?


追《清平乐》最舒适的姿势:开1.25倍速,跳过所有张妼晗的剧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