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生的堅持,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人生的堅持,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

做事情一定要學會順勢而為,對於一個人來說,當他走上一條路的時候,這條路未必能夠到達終點,此時就需要在走路的過程中不斷的選擇岔路口。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不斷變換方向和方式,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活學活用,對於人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智慧。

在為人處事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一定要仔細的分析問題,先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只要肯想辦法,一定是有的。

見招拆招,開動腦筋,在不同的情況下想出不同的解決方式,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最終到達成功。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一根筋,他們認準了一個方向,堅持的走下去並沒有錯,但是堅持走的時候,不懂變換方式和方向,只會一頭撞在南牆上。

《易經》:人生的堅持,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

還記得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嗎?他七擒孟獲平定南中之後,不僅解除了楚漢的南顧之憂,穩定了後方,而且從南方調撥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從而充實了蜀漢的財政力量,讓他們可以專心的北伐。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

也就是說,諸葛亮把這個地盤打下來之後,這個地盤還是由曾經的將領來管理,這個時候下面的手下非常不解的問:“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為什麼不派官吏來,反而讓這些之前的將領去管理呢?”

諸葛亮這個時候就說:“我們派新的將領過來,沒有好處,只會不方便,因為派新的將領就要留一些我們的兵在這裡,如果要留大批的士兵,我們的糧食也會接不上,再說了,我們剛打完仗,難免死傷一些人,人手還不夠,如果我們新的將領在這裡管理,一定會留下禍患,倒不如繼續讓他們管理,既不用留部隊,又不需要運軍糧,大家都相安無事,豈不是更好嗎?”

諸葛亮考慮的是戰後的統治問題,諸葛亮沒有殺掉孟獲,而是讓他臣服於蜀國,就是為了管理上面的便利,這樣的方式一舉兩得。

《易經》:人生的堅持,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

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去做,結合具體的情況,給出一個合理的方案,同樣的道理並不適用於任何情況。

所以有的時候,不要想自己想去怎麼做,要知道怎麼樣做才是最適合當下局面的。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這句話告訴我們:“澤水漲落,草木枯榮”是自然規律的象徵,意思是君王變革要遵循自然變化規律,以此作為依據,制定並逐步完善法令,必然會得到人們的支持,國家就會獲得理想的發展。

《易經》:人生的堅持,應該建立在正確的方向上

總結起來這就是懂得變通的智慧,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一條路走不通或者走得很迷茫,就換另一條路去走,因為所有的堅持,都應該在正確的方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