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紫砂壺是孕育茶香的搖籃。真正的好紫砂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才能使壺的內在結構發生變化。



養壺已和中國幾千年的茶文化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成為受人青睞的國粹。俗話說“有壺之人有福”,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養壺的過程是對養壺人內心的歷練,養壺者養心。


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養壺是心急不得的,不然的話就會事倍功半,反而不得其所。養壺的每個細節都要細心,養壺的過程簡單,但要心平氣和,順其自然,不要刻意去養,急於求成,如果此刻你仍浮躁,仍在展示你養的壺,你的壺一定養不好,至多是點表面的浮光掠影,而不是發自內在的黯然之美和內斂之光。每個環節都是一種享受,至少要有了這樣的感覺才算是明白了養壺的真正意義。


我們通過養壺,在養的過程中,通過泡茶,擦拭壺身,不斷摩挲壺體,使自己發現壺的美、欣賞壺的美、愛護壺的美。而通過發現、欣賞、愛護美的這個過程,使我們自身的心靈美起來。養壺一段時日就能吸收茶香,散發油潤光澤,這也是賞心悅目、非常開心的事,因此令人樂此不疲,沉浸在養壺的樂趣中。


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在喝茶養壺的過程中,看著壺一天天地變化,情感更深厚。同時我們也不妨用養壺的心情讓自己去學壺之“有容”,而又不急於“盛滿”,以歲月為茶,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蘊養自己,這樣,到最後,當歲月流逝如倒掉的茶,我仍如壺,有著帶不走的溫香!


想養好壺,首先要儘量選擇質地上乘的紫砂壺,那些低劣,殘缺之壺養得再好,終究也是殘缺。養壺還有外養與內養之說,只有內修外養,兼收幷蓄,才能養出好壺。一把新壺從開始泡第一泡茶的時候就和你結緣了。


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外養就是要勤泡茶、勤擦拭。泡茶時,壺的溫度較高,壺壁上的細孔會略微擴張,此時要用細紗布擦拭氤氳的水汽,讓茶油順熱吸附幹壺壁之中,久而久之,壺壁就逐漸生輝了,壺身定會日漸細膩、晶瑩、光滑、淨亮,如玉似鑑,手感舒適,且能心神寧靜,給人以古樸之神韻美感。


因為紫砂壺有特殊的氣孔結構,善於吸收茶湯,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壺沖泡出來的茶湯才能保持原汁原味,這樣用久了,散發的茶香才純淨。否則,相互混雜,幾無個性可言,養出來的壺品性也不見得高雅。如此泡出來的茶味才清醇。另外,養壺最好用好茶,這樣養得就快。


養壺的最高境界是能做到人壺合一


等你能做到平心靜氣,寵辱不驚了,你的壺一定就養好了,好的壺是茶人內心的風景,如此長年養壺,養到後來,怕已分不清養的是壺的氣質,還是自己的氣度了。玉不琢不成器,壺不養不出神。這種水滴石穿之功,不溫不火之韻,正是壺藝陶冶性情之境界。


所以說,你該養的不是壺,是氣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