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很火?

摘要: 捱罵的餘歡水,脆弱的豆瓣分。

《我是餘歡水》很火?

豆瓣評分再一次被玩壞了。此前以8.5分成為今年國產劇第一的《我是餘歡水》,在放出大結局之後遭遇了大量“一星差評”,當晚評分跌破8分,目前評分僅為7.5。

《我是餘歡水》很火?

該片的豆瓣評分結構是一個標準的“C”型評分,四、五星和一星最突出。截然相反的評分態度反映出的爭議,是源於該劇第12集的一句臺詞。

《我是餘歡水》很火?

“男女平等,你們天天喊著要女權,我給你啊。”因為這句話,部分網友痛批編劇、導演甚至正午陽光鼓吹“男權”、歧視女性、貶低女權主義。微博上首先引起了巨大爭議,帶動了大批特定人士在豆瓣大量刷一星,將“年度第一”快速拉下馬。

《我是餘歡水》很火?

對《我是餘歡水》的忿怒也隨後蔓延到了其他正午陽光作品。包括此前備受好評的如《知否知否》《都挺好》《精絕古城》等作品中,如明蘭的人設、蘇明玉與家人和解等爭議話題被再度翻出,並出現大量一星。

《我是餘歡水》很火?

相反的聲音正在高漲,認為這些解讀斷章取義。這些評論中直白出現了“虎撲”、“直男”等關鍵詞,以“直男”為社群標識的虎撲首先捲入風波,直接導致了雙方在話題上的絕對對立。虎撲平臺相關帖子刷屏,部分Jrs(虎撲用戶)號召刷五星反擊。

這種熱度從該劇的豆瓣話題區也可以看出,今天的帖子從上午開始,幾乎以每分鐘2條的速度在更新。評價人數前天還停留在五位數,今天已突破12萬。

發稿之前,微博話題#我是餘歡水臺詞#閱讀量達1.2億,並登上熱搜榜TOP10。

《我是餘歡水》很火?

兩個社群將豆瓣評分當作角力場,這樣的場面是今年第一次,但在豆瓣過往並不少見,“一星運動”和“五星運動”的背後,是不同話語體系在影視場域的爭奪戰。

豆瓣“奇異行為大賞”

作為國內影視領域最具權威性的評分之一,豆瓣評分近幾年頻繁陷入爭議之中。2018年初,因為遭遇100%的一星評分,《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導演畢志飛起訴豆瓣控評;同年11月,因為豆瓣文章帶動對愛奇藝綜藝《奇妙的食光》大批一星評價,愛奇藝起訴豆瓣。

有趣的是豆瓣用戶對兩次起訴事件的回應,愛奇藝起訴豆瓣一事見報之後,有部分網友專門到豆瓣給《奇妙的食光》打出一星評分;而《逐夢演藝圈》則增加了3%的五星評分,評論的回應則是“五星差評比一星差評更值得羞愧”。

《我是餘歡水》很火?

《愛情公寓》上映後用戶回來給《逐夢演藝圈》打五星

類似的集中“一星”或“五星”事件在豆瓣上並不少見。迪麗熱巴獲頒金鷹視後之後,因為豆瓣用戶普遍認為獎項存在爭議,給其獲獎作品《漂亮的李慧珍》刷了大量一星,14萬人評價之後該劇的評分降至3.0。此外,迪麗熱巴此前主演的《逆光之戀》《克拉戀人》等都出現了評分下滑。

而集中式“一星”差評,在熱度與口碑出現倒掛的作品出現的幾率極高,如2018年的《愛情公寓》大電影和去年的科幻片《上海堡壘》,上映前的普遍期待招致了“報復性評分”,前者豆瓣評分3.2分,後者只有2.9分。

《我是餘歡水》很火?

如果說這些評分本身是以觀看體驗為基礎,只是評分策略較為偏激,那麼去年的口碑電影《小丑》則折射出這種評分方式的問題。該片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之後引爆口碑,豆瓣評分達到了驚人的9.7分。彼時小丑觀看人次還未過千,豆瓣評分人數卻已達兩千多人。

這甚至在該片的評論區出現了反對聲,而反對的方式就是給該片打一星,以“中和一下”。隨後,又出現了一批認為“一星比例過高”來打五星“中和”的用戶。此起彼伏的豆瓣“運動”,反覆上演“奇異行為大賞”。

《我是餘歡水》很火?

這些“一星運動”和“五星運動”本身,對於豆瓣評分的權威性顯然是巨大的衝擊,也有違豆瓣評分的理念所在。《奇妙的食光》事件之後豆瓣曾作出回應,作品的非正常評分都會被排除在外,豆瓣會盡力保證所有條目評分正常。

豆瓣的評論區下方也一直有提示,有機制可以進行一定的分數保護,像摺疊、隱藏非正常打分;評價人數不足不開分等等。但正如此次《我是餘歡水》評論區的針鋒相對,豆瓣的機制或許能阻止惡意刷評,但阻止不了人心裡的爭執。

當這種“一星”、“五星”的非此即彼成為更加普遍的評分習慣,豆瓣評分對於路人的參考價值,或許正在迎來口碑危機。

“怒刷”背後:不同社群的話語權戰爭

或許應該說,危機不只屬於豆瓣,而是評分機制本身一直以來的問題。

評分在當今社會並不稀奇,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APP商店,抑或電子硬件、化妝品、汽車、服裝都會有相應的權威評分系統。但越來越常見的是,這些評分本身會受到諸多場外因素的干擾。

疫情期間發生的“釘釘惡評”事件還在眼前,作為中小學開網課之後的平臺端口,大批中小學生到各類APP商店給釘釘刷了大量一星,作為鬧劇也是沸沸揚揚。

但同樣情緒化的處理方式,成年人也並不少見。回到影視行業,全球最受認可的IMDb評分,TOP榜第一在2008年之前都是《教父》,而在2008年《黑暗騎士》上映之後,影迷為了讓該片登上TOP榜首給《教父》刷了大量一星,最終兩敗俱傷,從此榜單首位換成了此前的“萬年老二”《肖申克的救贖》。

《我是餘歡水》很火?

這也是影史上關於評分最出名的慘案之一。而背後的邏輯,僅僅是某個具體社群(事件中的《黑暗騎士》影迷)為了能夠獲得在某個特定領域的話語權。《我是餘歡水》所招致的爭議則更加具有社群化色彩,從女權主義者試圖獲得話語權,到成為全網端話題。

正如豆瓣“人人都有話語權”的倡議,互聯網時代的一大特徵就是話語權的下沉,並進而成為獲得話語權的渴望。在這種情況下,希望評分體系中的每個人都從理性角度給予全面觀察並不現實,普通觀眾必然首先根據自己的椅子來挑選立場。評分系統的實質,只能是通過足夠多的個人樣本堆積,獲得相對客觀的大眾觀感。

但當評分成為爭奪話語權的輿論場,同一性樣本大量堆積之後,評分本身也就失去意義。

而這些事件通常不是衝著平臺來的,甚至大多數“一星運動”和“五星運動”,是用戶對平臺近乎天真的責任感所引起的:當出現評分“偏離正軌”,他們選擇放棄理性和客觀,從結果上“將損失降到最低”。但這種單一的責任感堆積起來,卻在毀滅評分本身的根基。

《我是餘歡水》7.5分,冤嗎?

那麼迴歸到《我是餘歡水》,這部劇目前掉到7.5分,從客觀上判斷該劇的品質,冤嗎?

應該說,能在上映十天後依然保持8.5分的評價,表現還是相對客觀的。《我是餘歡水》從故事、節奏、演員、製作等各個層面,都做到了目前國劇少有的品質。

小人物餘歡水,妻子疑似出軌、公司同事笑話、無良鄰居週末裝修、上門討債被朋友嘲弄,甚至自己檢查出了癌症,集齊人生大慘的他在讓觀眾笑不可遏之餘,劇情和人設的出色也極大帶動觀眾共情,“人人都是餘歡水”成為評價的高頻詞。

這種共情,實則建立在一個足夠戲劇化、黑色喜劇的故事基礎上,正如許多觀眾的評價,電影裡並沒有一個標準意義上的好人,都有私心、也都有算計,在豐富詳實的細節鋪墊下充滿了黑色意味。

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敘事策略。短小精悍的12集,集中壓縮講述一個故事,兩集之內引爆矛盾,六集過後已經進入情節高點。最後兩集,密集的情節爆點和敘事脈絡,不僅有美劇的敘事節奏,甚至帶有頗具實驗性質的電影感。

在國劇的評價體系裡,該劇的分數在8分以上是相對正常的。目前的7.5分,顯然單個社群的話語權已經造成了口碑傾斜。

今晚微博話題上熱搜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該話題下午的閱讀量還在兩千多萬,僅僅是現在的一個零頭,可以判斷大批的路人正在下場。而路人的普遍看法,並不認為這句臺詞存在問題。

可以判斷,從臺詞本身來說,這句臺詞的指向其實相對明顯,是對目前國內女權變成“女拳”這一傾向的不滿,而且這句臺詞來源於劫匪,是以反面人物塑造的一部分來出現的,將對這句臺詞的方案提升到全劇,行為本身很難獲得路人好感。

導演孫墨龍在對媒體“娛理”的回應中也提到,爭議臺詞本身是“為了添加一下安妮的不同意”,這個解釋也並無問題。不同群體的表現帶來了人心裡的偏見,而恰好這也成為此次評分事件最關鍵的影響因子。

或許該劇的豆瓣評分會在之後回升,並恢復到8分以上。但這次差評事件本身,或許會因其極具代表性而被長期記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