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文 | 武怡楠

編輯 | 何潤萱


視頻競爭進入下半場,場內的平臺們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在過去,僅僅只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平臺們,也開始逐漸擴大自己的生態。


B站在二次元之外努力“擴圈”,簽下了馮提莫、發力電競直播、放起了老電影;頭條系西瓜視頻等短視頻平臺開始切入長視頻,豪擲6.3億元買下《囧媽》的獨播權;快手為短劇製作了“小劇場”頁面,在搜索頁提供了高優先級的曝光位置;以愛優騰為首的長視頻巨頭也開始嘗試短視頻等領域。


各家平臺們,如今都在探索自己優勢業務之外的可能性。

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留意到,就在發佈“愛奇藝隨刻”六天後,隨刻剪輯工具“隨刻創作”也上線——通常來說發佈一款降低門檻的工具就意味著一個平臺想要輻射更多人的野心。在此之前,抖音有剪映,B站也在研究類似工具。


隨刻和隨刻創作的發佈,意味著長視頻平臺正在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半徑。他們希望創作者在自家生態中走完短視頻創作、發佈和後續分發的全過程,而不僅僅是觀看。


產品之外,另一個不易察覺的業務變動是:愛奇藝成立新消費事業群,試圖打通廣告、IP、電商等諸多業務之間壁壘,形成一張更全鏈路的消費價值網絡。雖然阿里早已有將不同的業務群“跨界”聯合先例,但這是國內的單體平臺試圖在內容供應商之外找到更多身份的初次試探。

隨刻的推出及新消費事業群的整合,恰處在愛奇藝的10年節點,回顧過去十年,愛奇藝從移動端彎道超車,從《盜墓筆記》到《延禧攻略》,一直都在試圖用創新改變戰局,這一次,站在十年這個節點上,它的創新努力能否在未來被觀眾認可,引領視頻平臺下個十年的風潮?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隨刻的“YouTube生態”

在國內流媒體三大格局確立之後,業內已經很久沒有動靜了。直到今年4月隨刻的出現。這款對標YouTube的產品野心很大,由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親自“宣傳”——


在2月28日的愛奇藝財報電話會議上,龔宇提道,“迄今為止,由於多種複雜因素的綜合影響,YouTube模式尚未在中國發展成規模,但我們認為,隨著5G和AI技術的部署不斷加強,類似App的市場將在未來2-3年顯著增長。為了抓住機遇,我們已開始做出初步的努力並投資建立規模化的業務模式。”

龔宇認為,“YouTube模式”是視頻從業者的機會——“目前瞭解到全行業也就在1億DAU左右,可能還不到1億,但YouTube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總時長是排第一的,所以我們認為這個在中國未來的市場會有機會。” MAU(月活躍用戶數量)已經突破20億的YouTube在前,意味著國內的中視頻還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愛奇藝隨刻在今年4月上線後,毒眸發現,在隨刻上的“青春有你2”頻道中,相關短視頻播放量已超過13億,其中不乏“無聊的開箱”等知名UP主創作的內容。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愛奇藝隨刻”App上線

如果對國內流媒體大盤有所瞭解,就不難理解愛奇藝此時下注YouTube模式的動機:一方面,各家平臺的訂閱會員在達到億級之後,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時代——第三方數據監測公司極光數據顯示,2019年10月,在線視頻行業滲透率增至72.4%,因此,愛奇藝需要在長視頻外尋求新的增量。

另一方面,在持續燒錢大戰之後,平臺們也想尋求更高性價比的內容模式,YouTube這種PUGC顯然模式成本更低、覆蓋的用戶數更多——


毒眸在《YouTube還是Quibi,這是個問題》提到,2018年YouTube和Netflix分給內容創作者的成本幾乎都在120億至130億美金之間,但前者覆蓋了20億MAU,後者同期的付費用戶僅1.39億。

而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建立一個YouTube模式的新平臺,也有利於完成站內的生態循環,

增加用戶的留存度,同時建立起對短視頻的戰略防線。在過去,長視頻指縫裡的流量,通常會流入抖快、B站這一類短視頻平臺,而隨刻的成立,有可能幫助愛奇藝把這部分流量重新拉回自己的口袋裡。

就像YouTube一樣,隨刻也在主攻中等時長的PUGC短視頻市場,涵蓋影視、綜藝、開箱、遊戲、娛樂等不同垂類。目前,主要有兩大類內容:第一類是愛奇藝的視頻內容;第二類是UP主、專業機構等生產的各類PUGC視頻內容。

隨刻的長視頻,對應著愛奇藝的IP資源庫。愛奇藝通過購買版權+自制內容的路線,多年積累下不少IP,這是西瓜、B站這類需要依賴大量第三方視頻的平臺,所不具備的先天優勢。

例如,隨刻在與《青春有你2》進行聯動時,除了搭建專題頁,全體訓練生也在隨刻擁有了自己的個人主頁。觀眾可以在欣賞正片之餘,觀看選手的直拍舞臺,參與#青你2|安利我的心動瞬間#、#青你2|全民Reaction#等一系列衍生短視頻活動。


據瞭解,“全民Reaction”活動上線一週,參與的創作者數量超過8000人,相關短視頻播放量超4000萬。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全民Reaction”活動

(圖片來源:微博@愛奇藝極速菌)


除了繼承長視頻這一傳統優勢,隨刻也在積極探索PUGC短視頻社區生態。

目前,除了李子柒、辦公室小野、無聊的開箱、我的世界木魚等頭部UP主入駐到隨刻中,也有不少新興UP主在平臺分享著各類內容——我的世界木魚粉絲超過760萬,部分視頻熱度超過3000,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一些首頁推薦的長視頻的熱度。

而吸引UP主加入的背後,則是愛奇藝號在發揮著協同優勢——過去幾年,愛奇藝號發起過一系列對創作者激勵的計劃,沉澱了一批創作者和MCN。不久前推出的新MCN等級權益體系和信息流分成策略,都是為了激發創作者生產更多高質量內容。如今,隨刻的到來,給愛奇藝號這幾年沉澱的優質內容提供了一個集中釋放的平臺。

當然,想做“中國YouTube”的隨刻,也需要科技的支撐。“懂懂筆記”提到,谷歌為YouTube帶來的除了資金支持,還有強大的平臺分析、搜索、個性化推薦能力。

這些愛奇藝都已經具備。在播放體驗上,隨刻也擁有360°橫豎屏無縫旋轉的觀看體驗——目前,在《愛情公寓5》《青春有你2》等正片及相關短視頻內容上,可通過點擊屏幕右側“沉浸”按鈕實現,讓屏幕更具“衝擊力”。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從高到低打”

除了佔領新的流量,此時推出隨刻進入新賽道,愛奇藝背後還有更深遠的考慮。

根據QuestMobile發佈《2019短視頻行業半年洞察報告》,截至2019年6月,短視頻行業新安裝用戶接近1億,總體MAU8.21億,同比增速32%;月人均時長超過22小時,同比上漲8.6%。隨著短視頻市場用戶、留存率在不斷增長,為了下一個十年,從防禦轉變成進攻更大的生態成為了愛奇藝順理成章的選擇。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QuestMobile發佈《2019短視頻行業半年洞察報告》


此前,流媒體平臺對短視頻的動作多為防禦,淺嘗輒止,比如通過專業的豎屏劇、短劇形成內容護城河(《豎屏劇卒於2019?》)。但這一次,以愛奇藝為首的長視頻平臺開始主動打破這兩者的壁壘,進一步打造自己的內容閉環,由長入短。

在隨刻的內容消費閉環中,平臺希望產生“以長促短、以短帶長”的矩陣效應——隨刻會在長視頻下面添加大量的衍生短視頻,刺激感興趣的觀眾繼續進行觀看;而在影劇綜的短視頻下方,隨刻也添加了看正片選項,又進一步引導觀眾回到長視頻消費。

曾經,不少觀眾會在愛奇藝看完電視劇的正片,再去B站欣賞相關的剪輯和cut。隨著隨刻完善自己的內容循環,可以堵住曾經流向B站、西瓜、抖音、快手的流量,讓觀眾在隨刻內完成全部的長短視頻消費,不使自己成為流量漏斗的“便宜”上游。

當然,B站、西瓜、抖音和快手也都在佈局長視頻,但毒眸注意到,這些平臺通常不具備PGC生產能力,主要以燒錢為主,如B站近來大量購買老電影、抖音近日一口氣上線了近百部電影(點此閱讀:《“大家想看電影,就看網上的吧!”》)。


隨刻的優勢正在於此:這類衍生產品由長入短,有主站的各類IP作為基礎,能夠做到“從高到低打”,讓觀眾反覆消費。一方面可以減輕內容成本的壓力,也可以提升IP的長尾價值和貨幣化能力。

龔宇就曾經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愛奇藝的長視頻內容在隨刻播放,可以攤銷掉一部分愛奇藝的內容成本,或者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通過隨刻來分發愛奇藝的影視長視頻內容,獲得更多的貨幣化能力。”

如果從愛奇藝一貫提到的“一魚多吃”IP生態來理解,隨刻的價值將具有想象力:因為在這個“高低打”的邏輯中,隨刻將與知識、遊戲、動漫、電商、直播等業務形成協同。在龔宇2015年提出的這個Disney+模式裡,一切業務都可互相協同。

更重要的是,除了為平臺內容生態帶來更多可能性,隨刻也為愛奇藝帶來了新的貨幣化能力。這對於目前作為單體公司的愛奇藝來說,是件大好事。

YouTube在被谷歌收購之後,營收情況一度秘而不宣。今年2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財報中第一次單獨披露了YouTube的營收情況,YouTube的2019年廣告營收達到了151.5億美元,這並不包括訂閱收入這類非廣告收入。

毫無疑問,如今YouTube是谷歌廣告業務的重要板塊。另外,YouTube的用戶粘性也是驚人的——2011年,用戶每次打開YouTube會平均停留25分鐘,現在這一數字已從17年的40分鐘漲到現在的64分鐘,每天,在YouTube上有差不多50億個視頻會被瀏覽。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正是在YouTube成立一年後就果斷用16.5億美元收購,才沒有錯過一個如今如此龐大的視頻生態。可以想見,和YouTube入局谷歌類似,愛奇藝用隨刻探索YouTube這個新賽道,賭的正是未來。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平臺的新商業故事

十年,對於一家公司來說,是一個關鍵週期,而愛奇藝眼前正迎來第二個小跑週期。

愛奇藝在2010年起步之時,面對著2005年上線的土豆、2006年成立的優酷等強勁對手,是不具備先發優勢的。

但龔宇抓住了移動時代的關鍵時機,2013年選擇在移動端發力,實現彎道超車,進入視頻平臺的一線陣營。

隨後每年,愛奇藝都有話題和現象級作品——

2015年7月3日,《盜墓筆記》在愛奇藝全集上線,正式開啟了網劇的收費時代;《中國有嘻哈》將說唱藝術這一小眾文化推廣到大眾面前;《延禧攻略》則成為2018年所有劇集的收視冠軍。


十年愛奇藝入局短視頻 ,新故事怎麼講?

《延禧攻略》


如果說,創新是愛奇藝上一個十年的關鍵詞,那麼從現在開始,它的核心詞彙又多了一個:想象。這種想象既包括產品形態上的,也包括對未來業務的種種邊界拓寬上。

這個邊界還包括在營銷上的嘗試。愛奇藝成立新消費事業群,簡單來說,愛奇藝將品牌廣告、效果廣告、IP增值、電商業務進行整合,聯動平臺內容、會員、藝人、生態等部分,試圖構建覆蓋B端營銷到C端消費的“新消費生態價值網”。

例如,在《潮流合夥人》的創作期,愛奇藝就通過技術連接實現從看到買的消費生態:FOURTRY店款及諸多IP聯名商品,在FOURTRY東京店售賣;節目播出時,用戶可通過奇觀(AI雷達)技術跳轉到愛奇藝電商購買同款,也可以在上海的“FOURTRY”限時體驗店、“i潮聯盟小程序”通過抽籤方式搶購。


據公開資料顯示,《潮流合夥人》的品牌合作方之一、跨境電商奧買家APP在節目播出後日活量增長30%,下載量增加4倍以上;《潮流合夥人》售賣的LNBR X FOURTRY聯名款,單款銷量較同期常規單品銷量最高增幅200%。對於單體公司而言,這個成績已經不錯。

從“隨刻”到“新消費”的模式探索,愛奇藝在這個十年節點,希望完成的不僅是業務形態的延伸,還有平臺生態的進化與商業價值的想象,這些都是長視頻發展到十年之期所需要做的一個自然蛻變。

這種蛻變可以在國外先來者的身上看到脈絡。對YouTube來說,從2005年一家三人合夥的初創公司,到2015年的10億用戶,它的成長也恰好經歷了十年。


相同的是,作為視頻平臺,它和愛奇藝一樣都經歷十年的生長,進而形成巨頭;不同之處則是,曾經在國內失靈的YouTube模式今時今日被重新撿了起來,雖然它發育得更晚,但也可以從國外的視頻平臺上看到更多經驗。

十年為期,龔宇曾在愛奇藝2018年上市後的採訪中說過,計劃在10年內搭建一個線上娛樂王國。現在,新的王國正在我們面前徐徐拉開序幕,且聽這新故事怎麼講。

參考資料:

“中國YouTube”的最佳時機到了,懂懂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