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互聯網行業因為疫情大火,事實真的如此嗎?

2020年,因為疫情,很多行業陷入了空前的停滯,首當其衝的便是服務業、旅遊業、餐飲業等,尤其是旅遊業更是在3月初,某(百)程因巨大壓力被迫宣告破產。

有人說:互聯網行業因為疫情大火,事實真的如此嗎?

漂亮的黑髮女人在沙發上用筆記本電腦休息

有人說了,互聯網行業因為疫情大火,是啊,我們看到了身邊的互聯網從業者們,在家都能辦公,工作生活兩不誤,但是互聯網真的就大火了嗎?事實可能不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

我們表面上看,互聯網是挺火的,尤其是某頭條,近期註冊量大增,導致文章審核速度急劇下降,但是,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互聯網頭部企業也在默默進行員工的優化,為什麼呢?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企業在你疫情期間如何盈利,如何養活這麼多員工。這裡從互聯網企業等盈利模式上,來探討這個問題。

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模式

一般來說,互聯網公司的盈利點主要包括廣告收入、銷售收入,而廣告商的大頭則主要來自於實體企業,如汽車行業,銷售收入則很容易理解了,也是實體行業,聊到這裡,大家或許就一目瞭然了,一旦實體企業受到衝擊,那些依靠實體企業投放廣告而盈利的企業,必然會受到間接影響,這類企業包括哪些互聯網類型呢?主要有騰訊、百度、頭條、新浪、網易等新聞媒體行業,而依靠銷售而盈利等企業,首當其衝受到直接影響,這類企業包括哪些互聯網類型呢?主要有阿里巴巴(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說了,拼多多等股價不是漲了嗎?這裡大家自行去了解,股價升高不代表公司就賺錢了。

有人說:互聯網行業因為疫情大火,事實真的如此嗎?

財務概念。在互聯網上賺錢。女人坐在地板上用筆記本電腦工作

那麼,事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達,我覺得就一條:就業率。像什麼GDP,都是比較虛的,因為受影響因素太多了。

針對就業,實體經濟是關鍵

從製造業,到服務業,都屬於實體經濟,帶來的就業崗位可想而知,至於重要性有多大,數據我就不再列舉了,各個行業帶來的就業數據,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身為一個互聯網人,在實體經濟從業者面前,我都不敢承認,真的是不敢。

有人說:互聯網行業因為疫情大火,事實真的如此嗎?

生產的汽車引擎。汽車發動機在輸送線

再來看看身為互聯網人可能會引以為傲的就業數據,據2016年的數據顯示,國內互聯網行業從業人數已達1677.2萬(即便是到現在,增量能增到多少呢?),然而,我們知道,我們全國勞動力人口是8億,對比一下,你就懂了。

所以,行業帶動的就業情況漲不漲,漲了多少,才是衡量這個行業是不是大火的直接因素,別的都是扯。


最後,我想提個有意思的問題,歡迎大家討論

如果互聯網(非實體)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第一職業,會出現什麼問題呢?能承載得起那麼大的勞動力麼?歡迎討論。

作者:王利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