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提到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相信很多喜歡看電影的人都不會陌生,甚至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對於出生在武士家庭的他來說,日本武士自然成為了他電影世界裡的常客,往往在電影中藉助對日本武士的刻畫來凸顯對人性、社會階層、變革的深刻思索。

導演徐克曾經這樣評價黑澤明的電影人物:“黑澤明電影裡的人物,大部份是悲觀生命裡的積極者,他們的價值觀從來不會被現實的社會汙染,當中的人物不時為更崇高的理想作出犧牲,令人傷感,但始終維護著人類的希望,是一種有份量的影響。”作為豆瓣評分8.7的《椿三十郎》正是這樣一部電影。

影片內容很簡單,講述了一群年輕人在椿三十郎的領導、協助下,從以下犯上,腐敗作亂的監官使菊井手裡救出了城代家老的故事。故事情節可以說有點俗套,但卻在這樣簡單的情節中活靈活現地塑造了一個有勇有謀、武功卓越,不願受拘束,浪跡天涯的日本武士形象,更令人折服的是儘管表面大大咧咧,但椿三十郎內心縝密,謀略過人。

《椿三十郎》在敵我對峙,互相計謀博弈的緊張氣氛下,鋪墊了一層詼諧、輕鬆的氛圍,將思想探討與娛樂精神完美融合。同為武士題材的電影,相對於之前我寫過的相對嚴肅的《切腹》來說,《椿三十郎》更為輕鬆幽默。但這並不代表它就顯得淺顯庸俗,在詼諧的主旋律背後,各類不同的人物形象的出現,在他們的身上暗含了黑澤明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探討。看完後,令人不禁沉思,影片中這些人,哪些藝術特點讓本片顯得意猶未盡,扣人心絃?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武士?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又該如何體現?那些片中不易理解的隱喻又有何意義?本文將一一予以解答。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一、電影情節構建上以單線敘事結構的推進,以底層浪人與上層大人物敵我雙方的激烈博弈,扣人心絃,牢牢抓住觀眾注意力

《椿三十郎》是一部節奏非常緊湊的電影,可以說從開篇就把觀眾帶入了緊張的情境之中,敵我雙方社會底層浪人和上層大人物的計謀博弈,扣人心絃。電影節奏把握上,絲毫沒有浪費一秒時間的感覺,讓人看完就感覺酣暢淋漓,很是過癮。

①初識即戰鬥:電影開篇沒有任何背景鋪墊,直接就以浪人椿三十郎認破敵人陰謀,保護9個充滿正義感、有抱負、崇敬武士道精神上層武士家庭年輕的“富二代”展開,直接把觀眾就帶入了緊張的氛圍。

②地位懸殊人物間的合作:作為社會底層的浪人椿三十郎以其聰慧頭腦,讓他無形之中成為了這9個富二代的領頭人。社會底層人物反過來領導上層未來的精英階層,如此鮮明地位懸殊對比,他們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勾起了觀眾極大的好奇心想在之後的劇情中獲得答案。

③上層武士精英優越感與底層浪人的衝突:隨著劇情的推進,黑澤明沒讓大家失望。椿三十郎在帶著小富二代們去營救家老的過程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沉穩、冷靜、睿智,步步為營。但這9個自以為是的社會精英們,總想展現自己作為上層人物的優越感,不信任椿三十郎、剛愎自用地不聽指揮,擅自行動,給椿三十郎增添了不少麻煩。甚至為了營救他們,椿三十郎殺了更多的人,這點是他並不喜的。看到這裡,觀眾對這9個拖後腿的富二代們有點咬牙切齒,怒其不爭的感覺,更想看到椿三十郎是如何帶著這群“豬隊友”突出重圍。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④底層浪人與上層大人物的智力博弈:如果僅是黑澤明把劇情的構建僅著墨於椿三十郎與富二代們的糾結上,電影精彩度自然就會大打折扣,所以他把情節推進重點轉變成了敵我雙方的博弈、拉鋸。

你設計陷阱,我就破你陷阱把人救走;你弄假轎子出行吸引我們,我們就悄悄觀察,識破後及時逃走;最後為救人,節省時間,椿三十郎乾脆假意投入敵人門下,甘當間諜,打探家老被藏匿的位置,被抓後用計誘使敵人配合自己發送了進攻的信號。在這種敵我雙方的對立衝突,計謀比拼,緊張氛圍的營造讓觀眾看得很是過癮。

⑤結尾設計小漏洞,破除椿三十郎“完美”形象,更加真實。最後設計誘走敵軍的地點是虛構的,被敵軍識破,所幸最終也利用時間差取得了勝利。在大家以為他既然救了家主,必然是可以從此一步登天,由社會低層吃不飽的浪人變身成為上層精英時,他卻掛冠而去,走向無拘無束的生活。

在電影的結尾導演也再一次設計了一個小反轉,讓大家為椿三十郎的離去既心生遺憾,畢竟他將繼續過上窮困潦倒的生活;也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自由才是他所向往的,回味無窮。

可以說《椿三十郎》節奏明快,情節環環相扣,整部片子充滿了武打、計謀、幽默、血腥等娛樂片的元素,搭配上黑澤明的高超拍攝技巧和電影小情節內涵的挖掘,把如此俗套的內容拍得精彩至極,並且在最後以一場堪稱影史經典對決畫面和對武士道深刻的反思為整套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也是《椿十三郎》經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二、深層武士精神的探討,何為真正的武士?黑澤明在影片中用三層人物對比給出了答案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精神支柱。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講求 義、勇、仁、禮、誠、名譽、忠義、克己。

武士道重視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無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盡臣道),盡忠是絕對的價值。

正因為這樣的定義,在很多人印象中武士就應該是無私、公正、克已、絕對忠誠、充滿正義感的偉大形象,甚至在當時一些日本人民眼中武士就是堅忍、完美的代名詞。然而在《椿三十郎》中,黑澤明則用椿三十郎與其它武士的三層鮮明對比來打破了人們以往的印象,並且引人沉思到底何為真正的武士?


第一層對比:椿三十郎與9個上層武士家庭的年輕精英相比:老師與學生

影片一開始9個上層武士家庭的年輕孩子們與椿三十郎相遇,從看不起這位浪人,到漸漸折服於他的智慧與刀法,最終心甘情願臣服於他的統領,直到最後跪拜送別椿三十郎,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與尊重。椿三十郎對他們來說是亦父亦師,處處保護著這些孩子。

從社會階層來說,這9個孩子是未來日本高層武士階層中的精英,從小受到的也是最精良的武士道教育,按理應該是深得武士道精神的精髓,應該有勇有謀。然而恰恰相反的就是,觀眾在他們身上經常看到的是年輕好勝、做事魯莽、衝動行事、不懂得尊重人,惹人厭煩,就像椿三十郎在片中說的,勇敢去當臥底的侍女都比他們像武士。

這9個年輕武士與椿三十郎對比,黑澤明藉此說明了,不是出身高貴、受到所謂良好的武士道教育就能成為一名武士,武士精神是體現在智慧、技法、平和,善良正義的心。椿三十郎具備了精英武士的所有素質,相比而言他才是真正的武士,並以已為榜樣向這些年輕人們展現了優秀武士的素質,階層並不能代表一切。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第二層對比:椿三十郎與菊井等上層武士的對比:武士道的捍衛者與背叛者

電影中明顯無論是椿三十郎,還是作為敵對方的菊井等人都是武士道精神的信奉者。做為武士,則應嚴格遵守名,忠,勇,義,禮,誠,克,仁,然後菊井等人卻為已私利,不惜背叛、違背了武士道精神中君臣戒律,囚禁逼迫家老,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濫殺無辜。

而椿三十郎僅為一面之緣的9個孩子,瞭解真相後願意拔刀相助,救出家長,一相對比,誰才是真正的武士道捍衛者,一目瞭然。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第三層對比:椿三十郎與室戶半兵衛武士道精神的對比:武士道精神的堅定者與搖擺者

半兵衛效力於菊井,也從事著違背武士道精神的事情,但他本人卻又深知菊井的真面目,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先委屈求全以謀求之後更大的利益。在最終失敗後,他去找椿三十郎決鬥,而這一點是出於武士的尊嚴,因為他從沒被這樣戲耍過,畢竟他還曾經因為椿三十郎的能力,對其惺惺相惜。

半兵衛相對於菊井來說更像武士道精神的搖擺者,菊井是完全背叛了武士道精神,半兵衛內心還有屬於自己對武士道精神的一點堅持,哪怕這種堅持最後讓他送了命。

與半兵衛的對比,再次突出椿三十郎作為一名真正武士的氣節,雖然他過得窮困潦倒。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從來不是和金錢、階層掛鉤的。

在本片中,椿三十郎是個看上去不懂禮節、有點邋里邋遢的浪人,完全無法和“神聖”的武士劃上等號。但隨著劇情的展開,導演巧妙地把他的言行舉止和不同精英階層武士們逐一進行對比,結果誰才是真正的武士,觀眾們心中已有答案。黑澤明通過這樣的形式揭露了上層社會道貌岸然武士背後的虛偽,給予一些所謂武士道的狠狠地諷刺與批判。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三、電影裡隱喻的靈活運用,山茶花與武士刀,豔麗與冰冷,蘊含了黑澤明以善為尊的人生哲理

山茶花的隱喻:劇中山茶花有兩個隱喻,一個是椿三十郎的名字

,這是家老夫人問他名字的時候,他看著屋外的山茶花隨意取的,“椿”在日語裡就是山茶花的意思,“椿三十郎”就是指“三十歲如山茶花般的男人”,暗喻椿三十郎性格的堅毅、果敢、正直。

另一個則是比喻家老的夫人,在影片中被救出的家老夫人是個善良、慈悲的女人,每次椿三十郎想殺人,她都要跳出來阻止,不論是否對方已經威脅到自己的生命;當他想以放火為進攻信息時,夫人讓他改為在溪水時放山茶花,夫人如山茶花般溫柔、慈悲。

山茶花與武士的劍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唯美豔麗,一個剛硬冰冷,一個代表溫柔慈悲,一個代表冷酷殺戮。

溫柔與冰冷相結合,暗喻了椿三十郎武力殺戮之下其實蘊含了本性的善良與慈悲。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無鞘之劍的隱喻:在劇中,家老夫人一直以無鞘之劍來比喻椿三十郎,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隱喻。在日本武士傳統中,劍一旦出鞘就必見血,無鞘之劍,沒有劍鞘的約束,鋒芒永遠外露,一不注意就會造成傷害,無論這種傷害是自己有心或者無意。

對於椿三十郎來說,雖然為武士,但卻仍然有著善良正直的一面,對別人造成傷害,同時也會讓自己痛苦。自己技藝超高超,作為一把無鞘之劍,殺的人就會越多,自己罪孽也越加深重。所以學會寶劍入鞘,懂得尊重生命將是他之後人生道路所追求的目標。

黑澤明用電影的語言闡釋“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真正的“利器”是藏於鞘中,震懾世人,而非傷害。

真正的武士並不需要殺戮才能顯出自己的能力,而應該把劍放到劍鞘裡,不怒而威,震懾一切邪惡。心懷天下,有一顆悲憫之心,以道維護正義,保護天下蒼生,是謂真正的武士道。

《椿三十郎》,武士道精神的深層探究,以善為尊哲理的隱喻表達

黑澤明在一部以武士為主角的電影中,穿插了一些詼諧幽默的小場景,讓大家在嬉笑怒罵中去體會真正的武士道精神。一名真正的武士:正義、善良、刀技、智慧、慈悲之心缺一不可。雖然現今社會武士已經成為過去式,但電影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又何嘗不是對我們的一種指引,這就是大師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