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核工桂花園小區:老小區加裝電梯 居家養老不再愁

鼓樓區挹江門街道察哈爾路16號核工桂花園小區,四五年前是知名的“網紅小區”。2015年2月,在街道、社區及小區老黨員的積極努力下,該小區9幢裝上了電梯,成為我市老舊小區加裝的最初幾部電梯之一。之後,這裡陸續迎來各地參觀者2000多人。

鼓樓區核工桂花園小區:老小區加裝電梯 居家養老不再愁

核工桂花園小區9幢的加裝電梯為住宅樓裡的老人解決上下樓難題。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華攝

4月17日,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這部電梯在居民們的精心維護與保養下平穩運行,為一些老年居民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困難,助力他們實現了居家養老的願望。

爬樓梯苦,90級臺階用半小時

核工桂花園小區是江蘇省核工業二七二地質大隊的職工家屬區,小區有6棟樓,除1棟是高層住宅樓外,其餘5棟都是不帶電梯的多層住宅樓。

記者來到小區9幢樓的加裝電梯前看到,雖然已經運行5年多了,但電梯保養得很好,運行無噪聲,轎廂內很乾淨。“安全文明乘梯、眾人愛惜設備……”的通知貼在牆上,時時提醒大家愛護電梯。

“1999年,我們入住小區,樓上下的鄰居都是同事,那時大家腿腳還行,7層樓一口氣也上得去。”居民於海說,自己家住6樓,他身體不太好,定期要做血透,一週3次去醫院,每次上下樓都是“大事兒”,“妻子拿抹布,把從6樓到1樓的樓梯扶手全部擦乾淨,然後再上樓,扶著我,我撐著扶手,一級級臺階下。”於海說,做完血透回來,上樓更痛苦,90級臺階,一級一級數著爬,往往要爬半小時才能到家。

今年72歲的老黨員周富雲回憶:“我同事老梁,退休後得了偏癱,因為住高層,14年內幾乎沒怎麼下樓,直到去世。”他一直記得,老梁講過,“以為退休是享受生活,沒想到得個病,連樓都下不了,世界對於我來說,就是眼前的窗戶。”

他忘不了老梁的叮囑,“老周啊,你是黨員,又是老科長,趁身體還行,你帶個頭,幫大家把電梯的事解決了吧。”

建成電梯後,鄰里之間更和諧

2013年7月,市政府出臺《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暫行辦法》,支持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加上高樓層的住戶們上下樓日益困難,大家加裝電梯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當年老周開始了申請加裝電梯之路,取得整棟樓的居民同意後,完成水、電、氣、消防、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電梯銷售安裝等一系列合同,居民們自籌資金59.8萬元,終於在2015年2月10日,取得《特種設備運行許可證》,2月14日,電梯正式投入運行。

加裝電梯之路也得到了挹江門街道和察哈爾路社區的全力支持。現已退休的社區原黨委書記南來京說,在加裝電梯的過程中,社區與政府職能部門、省核工業二七二地質大隊多次積極溝通。“加裝電梯,安全問題很重要。我們與大隊開了數次現場會,溝通地質結構、管線分佈等事宜。”他說,社區搭建好“橋樑”,促成老周與大隊的物業管理公司之間達成安全方面的共識,加快了手續辦理進程。

“愛心電梯”建成後,引領了助老益老的文明之風,小區變得更加和諧溫馨。於海的妻子龔丹說,有了電梯,她用輪椅推著於海去醫院,一路實現了無障礙通行,比以前省事多了。“上下樓容易了,與鄰居們接觸多了,大家更像一家人。我在電梯過道的小角落裡養了綠植,點綴環境,自己看了開心,鄰居見了也舒心。”龔丹說。

“以前沒電梯,我都準備賣房走人了。說實話,電梯就像黏合劑,把我們這些老同事老鄰居又聚在了一起,實現了我們居家養老的願望。”今年65歲的黨員吳小平說,一些鄰居跟他想法一樣,出行不再受樓梯之苦,這才是實實在在的小康生活。

吳小平現在是“電梯工作小組”的一員——義務聯絡安全員,負責電梯日常的保養與維修工作。他說,為了讓生活更和諧更美好,自己身為一名黨員,一定要為小區的文明建設出力。

共建互助,實現“防疫有我,愛衛同行”

記者發現,在樓棟內張貼著衛生輪值表,一層3戶人家,共同擔負起一年的樓道衛生和電梯保潔任務。美好家園、大家出力,文明新風吹進每個人的心頭。

老周閒來無事,喜歡在小區裡走走,檢查樓棟的單元門,門邊有些破損,他會及時反映給社區工作人員,小區公共空間有不整潔的地方,他也會向社工提出意見。老周說,察哈爾路社區黨委正在開展“我行,社區行!”主題黨日活動,作為一名老黨員,自己要積極響應,從點滴做起,助力文明建設。

察哈爾路社區黨委書記孫璐璐說,在“防疫有我,愛衛同行”期間,老周等一批黨員志願者參與進來,壯大了隊伍、增加了人手,尤其在愛國衛生月活動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職工家屬區環境的改善、居民精氣神的提升,也給省核工業二七二地質大隊黨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防疫有我,愛衛同行”期間,大隊黨委與社區黨委對接,每天安排志願者值守核工桂花園小區,全力配合社區做好卡點防疫工作;大隊團委還特別組建了青年志願服務隊,參與社區的環境衛生整治,共建互助的文明之風得到進一步延續。

來源:南京日報,南京房產微政務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