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大量飲水,少量多次值得提倡,主要怕水中毒

高血壓病人到底是要少喝水還是多喝水?有人認為喝水多會使體內血容量增加,增加血管壁壓力,不利於控制血壓。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高血壓病人喝水太少,血流緩慢,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到底哪種比較在理呢?


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大量飲水,少量多次值得提倡,主要怕水中毒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人每天都要攝入2000-2500ml水,除了食物來源,其他就得依靠喝水來補充。對高血壓病人來說,喝水過多或過少都是比較極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高血壓病人喝水第一要適量,第二要分次,第三要講究喝水時間。

由於夜間較長的睡眠期間未進水,而人體新陳代謝卻並未停止,水分從呼吸道,皮膚,大小便等不同的途徑大量流失,體內水分減少導致血液濃縮,影響血液循環,長期高血壓病人存在腦血管硬化,攝入水分過少,血液濃縮,血液粘度增加,容易形成腦血栓。此外,少數人早晨突然起床可能會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出現頭暈,眼花,心悸等症狀。所以,一般來說高血壓病人起床前可以飲一杯水,上午9點到10點可以多喝一些。睡前儘量不要喝水或飲少量水,防止夜間排尿次數過多影響睡眠。

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大量飲水,少量多次值得提倡,主要怕水中毒


由於高血壓患者可能伴有腎臟損害,導致腎臟排洩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高血壓病人不可一次飲大量水,短時間大量飲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而且血容量突然增加會使血壓升高,腎臟來不及排洩,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所以,飲水要少量多次,分不同時段。

飲水過少的壞處

對高血壓病人來說,飲水過少的害處除了表現在血液粘稠,增加冠心病及腦血栓風險之外,還會因腎灌注不足而影響腎功能,而且消化道內缺水,引起大便乾結,便秘,用力排便會反過來增加腦出血風險。

兩種情況下飲水要控制

第一,如果血壓一直控制不好,合併腎臟併發症,尤其腎功能衰竭時,因為此時腎臟排洩功能嚴重下降,攝入過多水會增加心肺負擔,而且水分排不出去,血壓會居高不下,所以,這時飲水有嚴格限制。第二,合併心功能不全,心衰時要控制水分攝入,並適當利尿,心衰病人表現為下肢浮腫或胸腹腔積液,喝水過多會增加心臟負擔,心衰症狀加重。

高血壓患者不能一次大量飲水,少量多次值得提倡,主要怕水中毒


高血壓病人不能喝以下兩種水

第一是糖水或含糖飲料,不少高血壓病人合併糖耐量異常,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代謝綜合徵,攝入過多糖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高。第二是鹽水,高血壓病人的規範飲食是低鹽低脂飲食,無論是吃的過鹹還是喝太多鹽水,容易引起水鈉瀦留,使血壓難以控制正常。

對於初發的或者血壓控制良好的高血壓病人,只要心功能和腎功能良好,與健康人群一樣正常飲水就可以了,不必過分糾結到底是多喝還是少喝。喝白開水最好,喜歡喝茶的人可以喝淡茶水,不要喝濃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