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之迹,留汲古美名

汲,取水之意,亦解追求,三可作姓氏;

汲古,谓钻研或收藏古物,汲水于井,探之风骨;

汲古斋,为堂号,是一个场所。

键入“汲古斋”,搜索就会发现,上海有汲古斋主营书画与珠玉,江苏有汲古斋主人品鉴书法艺术,邯郸有汲古斋收藏古董和邮币......都与文化相关。

还有什么?

以“汲”姓冠名,20多年做紫砂、陶瓷文化,融“汲”之三意于一体的、北国春城的、汲老的“汲古斋”。


一笔之迹,留汲古美名


随着自媒体的大热特热,汲老的受关注度可谓一日千里,云次方裂变过后,紫砂与陶瓷文化不再仅属于小众,它随光速无声流淌,生生不息地滋养着万千粉丝。所以,有人追问汲老,汲古斋堂号由来的历程,汲老真诚解析,也道出了一片深情。

之所以名为汲古斋,首先是因为汲老姓汲,汲是他的姓氏,司马迁《史记·汲黯传》中的汲黯就是汲老的先祖,他刚正不阿,忠直敢谏,不屈从权贵,留下了千秋美名。后来汲氏一族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闯入关东,生活地域变了,但骨子里的基因没变,汲氏正直、诚实的根本没变,不折的初心没变。汲古斋做传统文化,也渴望汲古扬今,希望诗歌的意境可以流芳千古,书法的行云流水可以滋养万年,陶瓷的手工技艺可以永世不衰,所以汲古斋竭尽全力,以文化艺术为生命,汲取古代营养,传播传统文化,滋养当下心灵。


一笔之迹,留汲古美名


创建之初的汲古斋几经求索,确立了高端紫砂和瓷器的定位,汲古斋二十余载,一直保持着诚信经营的服务特色,不满意就退壶、另有它爱可换壶,消费者毫无后顾之忧,这种经营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既传统又创新,传统在于它的儒商特色,一切以仁义为根本,而创新在于它的人本特色,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先。即便在汲古斋电商、跨境电商的平台上,汲老虽与广大壶友素未谋面,但依然保持着诚信服务的特色。这是汲老的信誉,是一种人格美,还有美之外的崇高和坚定。

汲古斋为助推文化,免费开办平台,挖掘紫砂、陶瓷行业优秀人才,推介年轻作者的优秀作品,承担起培养行业人才的重任。只要坚持并去努力,并且饱含深情,汲古扬今就一定能够传承,不是吗?汲老在躬身汲取传统文化营养的时候也在滋养着当下的传承。汲老的思想永远是活跃的,他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双手为紫砂、陶瓷行业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这对翅膀叫做工匠精神,汲氏匠人汲小宁是汲老培养的第一位工匠,他从不与人推杯换盏,也不参加任何展会大赛,一心一意做壶,只为一日能呈现出令人称道的好作品,汲氏匠人,汲氏匠心,汲氏匠品,毋庸置疑。


一笔之迹,留汲古美名


正如“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亲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大师亲题的“汲古斋”那样,“汲”字,三滴水取汲水意,顺之流淌,一撇如树枝般力挺,犹如老者般汲取文化;“古”字远看如古币,“口”似圆非圆,似扁非扁,古拙古气,充满童趣;“斋”字,奔放、包容,上可遮风避雨,下迎八方来客,落座于此,可开怀大笑,可畅谈无羁。

一笔之迹,流汲古万象之美,这匾额正高悬在汲古斋老店门厅之上,质实空灵、别开生面、扑人眉宇,激励着汲古斋人。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已然时局大开,必将盛宴不散!

雯靖

己亥年七月初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