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暴跌拖累產業鏈,化工企業套期保值過寒冬

儘管正值春暖花開之際,但是化工產業卻經歷著近幾年來最冷的“寒冬”,疊加疫情影響,企業復工難、物流不暢、庫存積壓、資金週轉不便等困難,都一齊向企業“施壓”。

化工行業是原油的產業鏈下游,經歷多次大幅波動的油價,對化工行業的原材料成本造成衝擊。

以石油的直接下游產品PTA(精對苯二甲酸,生產聚酯的主要原料)來說,去年還因價格大爆炸,被戲稱為“金對苯二甲酸”,今年以來卻庫存大增,價格弱勢難改。

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下稱“逸盛石化”)PTA銷售中心副總經理徐際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傳統春節屬於聚酯產業的消費淡季,生產企業一般在春節期間備貨,節後銷售。但今年因為疫情因素影響,上游生產企業庫存較高,而下游端企業由於春節後沒法復工,整個產業鏈買不到原材料,導致下游沒有庫存。

這種上下游產業端庫存的矛盾,導致企業現金流短缺,資金問題也成為了困擾企業的一大難題。

化工企業經歷最冷寒冬

逸盛石化是一家大型化工民營企業,目前擁有三家PTA生產工廠,總計PTA年產能達1285萬噸,佔全國PTA總產能的24.56%。

“一般情況下,PTA與聚酯工廠是連續生產的,企業停產一次就將產生幾百萬元的損失,因此正常情況下都會保持負荷生產。”徐際恩介紹說,在疫情影響下,PTA企業銷售雖受到了部分影響,但由於國內幾家大型PTA生產廠家依託從煉油到聚酯生產上下游一體化配套優勢,2月份PTA產業的開工率變化並不大,也正是由於這個因素,高庫存累積情況在春節後表現的比較明顯。

最近,國際油價的持續大跌,改變的不只是投資者賬戶上的盈虧,與之相關的行業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如何在此驚濤駭浪中規避風險、長期生存,成為化工行業的必修課。

原油暴跌拖累產業鏈,化工企業套期保值過寒冬

美國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於當地時間4月20日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首次收於負值。當前,美國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價格約在14美元/桶,較1月份約60美元/桶的價格高位,已下跌逾70%。

原油價格這種崩塌式的下跌,很多行業老手都未曾見過。地板之下還有地板的價格,已經無關供需,金融投機的屬性日益顯現。宏源期貨能源化工研究室負責人兼首席能化研究員詹建平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原油既有自身的商品屬性,又有非常強的金融屬性。當前面對如此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以及劇烈波動的原油價格,上下游企業都有著十分強烈的避險以及保值需求。

實際上,在石油產業鏈中,基於不同的訴求,各環節面對的基本價格風險是不同的。對上游石油生產商來說,希望油價越高越好,下游油品消費端的訴求是油價越低越好,中游貿易企業則希望原料成本低,賣出去的產品價高,並非單邊的多頭或空頭。

市場如此多的訴求,對企業來說,一味追求風險或迴避風險,都不現實。如何找到一個符合企業自身和市場環境的平衡點,才是穩健之道。

徐際恩認為,根據2月份的檢修降負情況來看,當月聚酯產業整體產量大概在360萬噸左右,因此PTA供需累庫壓力劇增,單月累庫擴大至100萬噸附近,創了單月累庫歷史新高。

下游端也表現出很不樂觀的情況,具體表現在織造企業開工率低至冰點,織造企業採購積極性低,聚酯產品庫存創歷年新高等。此外,PTA社會庫存也同步創出歷史新高,PTA負荷跟隨加工費波動較大,最終導致PTA成品價格下跌較大。

套期保值的風險管理

“對於疫情和原油大跌的影響,公司提前在PTA期貨上進行套期保值建立頭寸。”徐際恩對第一財經表示。

具體操作是,首先對商品價格套期保值,公司擇機在期貨上建立相對應的空單,鎖定PTA賣出價格,未來在點價交易賣貨時,只需要根據市場合理的升貼水情況,即可完成交易。這樣就將絕對價格的波動風險,變成基差的風險,大大降低了價格波動帶來的庫存貶值風險。

此外,逸盛石化還對庫存進行風險管理。根據公司生產銷售計劃,將多餘的庫存進行賣出交割,回籠資金,使其庫存維持在合理水平。疫情期間,加之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部分客戶減少需求量,導致公司不得不加大在PTA2003合約上交割力度,當月交割賣出約5萬噸,解決了庫存累積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資金問題。

在隆眾資訊副總經理閆建濤看來,對於下游化工品企業而言,由於中間傳導環節較多,目前受油價波動影響還不是最大,有些還因原油價格下跌獲得成本下降的短期優勢。

但貨品中轉站的貿易商,處境尤為尷尬。“畢竟他們主要賺的是貨品間的價差,本次油價大跌導致庫存也隨之大幅貶值,疊加市場需求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壓力勢必與日俱增。” 閆建濤分析。

嘉悅物產總經理助理兼塑化事業部總經理柴鐵松對第一財經表示,疫情暴發以來,整個化工產業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春節復工後,上游企業的壓力更多在於庫存積壓,下游企業的壓力更多在於原材料價格的下跌。

嘉悅物產是一家以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產業為主,為上下游客戶提供供應鏈服務的貿易商。

產業鏈的中間環節,與上下游企業風險點不同。柴鐵松稱,對於中間貿易商來說,市場風險來自買和賣兩個方面。他既擔心原材料價格上漲,又擔心成品價格下跌,更怕兩種局面同時出現。

柴鐵松還表示,在化工產業內,尤其是塑化產業鏈中,中小微群體佔比超過了60%。這些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往往很薄弱,尤其是在當前特殊環境下,中小微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他們的需求點更多是圍繞對原材料價格的把握以及資金流轉。

“公司在疫情期間承接了不少石化廠開單的壓力,幫助上游企業降低庫存。我們將採購的貨,通過對行情研判,在一定位置利用期貨套保進行了風險對沖。”柴鐵松說。

柴鐵松舉例說,今年在疫情和國際原油價格崩塌的影響下,聚丙烯價格一度回到了近幾年低點。下游企業浙江星美材料希望鎖定一批遠月訂單價格,但又擔心後期原材料價格上漲存在虧損風險。在瞭解情況之後,嘉悅物產認為近期市場變化較快,國內標品緊缺,短期價格已處於相對低位,便與該企業協商,基於當前較低的價格,為其遠月基差點價幫助企業在相對低價情況下鎖定遠月訂單的加工利潤,實現了合作共贏。

作為國內多家聚烯烴上游的代理商,嘉悅物產的子公司杭州中菁每月要向上遊企業定量開單。“近期,杭州中菁一次性買入現貨1500噸,同時以高於現貨買入價150元/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賣出套保,以此對沖現貨庫存貶值風險。”柴鐵松認為,考慮到西北物流恢復時間和在途時間較長,結合對未來供需結構的研判,公司認為聚烯烴2005合約結束前,期現貨價格終將統一,通過上述套保操作將保護庫存價值。

“期現結合讓整個塑化產業鏈有了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在柴鐵松看來,通過期現結合,可以讓上游企業在價格高位鎖定利潤,而貿易商通過期現結合,可以在盤面下跌時出貨給下游企業,讓企業採購到價格更低的原材料,實現盈利。

實際上,在石油產業鏈中,基於不同的訴求,各環節的基本價格風險敞口會有所不同。

對於原油市場常用的套期保值衍生工具,詹建平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當前國際石油衍生品市場已經形成了場內場外多層次覆蓋、全品種的成熟體系。既有場內交易的期貨和期權標準化合約,也有場外可以滿足套保個性化需求的結構化衍生產品。這些衍生交易工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石油交易市場的結構和經營模式,使得企業對於價格有了更強的控制力,同時也吸引了包括銀行金融貿易機構在內的許多願意承擔石油價格波動風險的參與者進入石油市場。

企業除了運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使用期權進行套期保值有著期貨不具備的靈活性。中信中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小果表示,對於買方來說,期權近似於價格保險,買方相當於在支付保費後獲得了被保險的權利,價格下跌獲得賠付。不過期權也有費用較高的問題,因此可以通過期權組合套保來解決。

風險在管不在避

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或套期保值是必要的,但專家提醒,管控風險本質上與避險不同,這取決於經營思路和對市場的精準分析。

“經驗表明,企業運營的過程中,一味追求風險或是迴避風險,對於企業來說都存在一定弊端。要想做好風險管理,就需要先找到一個符合企業自身和市場環境的平衡點。”閆建濤說。

一德期貨總經理助理佘建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企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對市場的分析,先確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操作目的。畢竟在衍生品市場進行套保對沖,是要佔用一定成本的,而部分敞口延長時間,或從均衡價格的角度來說,是可以自動抵消的。比如煉廠為對沖成品油與原油價差偏離而進行的轉移原油計價期的操作,其敞口可能因均衡加工或延長時間而被自動抵消,一旦操作只會增加成本。

“這還是比較好的情況,還有部分操作不僅複雜,還可能因為使用的衍生品工具流動性有限,而出現頭寸無法平倉帶來額外損失的情況。煉廠為對沖成品油與原油價差進行的擇機賣出成品油與原油遠期價差的套保操作,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一旦價差擴大,煉廠的煉油收益很可能因此減少。” 佘建躍補充道。

對於如何防止企業把套保做成投機,詹建平警示,套期保值是為了對沖風險,如果加入非套期保值的投機,就把企業置於期貨市場的巨大風險之下。企業期貨部門要加強對行業基本面研究、行情研判,充分了解所面臨的風險,一定市場出現急漲、急跌或者基差異常變化,就要及時止損,避免更大的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