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總是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招數”,來矇混過關。群臣或是看出皇帝的心思,閉口不言;或是封建迷信太過嚴重,真的相信這些。

北宋皇帝好像都有這樣的“傳統”。開國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被傳為奇談。宋真宗趙恆也做過這樣的事,但是他當然比不了趙匡胤。但他知道人們都比較迷信一些神仙顯靈的故事,所以導演了一出“天書”鬧劇。

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事情還得從“澶淵之盟”說起。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遼軍入侵宋境,宋真宗親至澶州督戰。總體戰況對宋不利,雙方於十二月初達成停戰協議,史稱“澶淵之盟”。對於國家尊嚴來說,這算得上一個恥辱。宋真宗每每念及此事,都會悶悶不樂。畢竟貴為一國之君,屈居人下,換作任何人都會覺得不舒服。

宋真宗繼位十年以來,國家形勢一片大好,全國人口比之前多增五十五萬戶。財稅收入增加三百四十六萬貫。與五代相比,簡直可以說是政通人和,國泰民安。

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可是澶淵之盟,如同懸樑之劍,時時刻刻提醒著宋真宗喪權之辱。皇帝的憂慮,也是臣子的憂慮,所以,這時候右丞相王欽若提了一條建議。王欽若的建議,第一個是大動兵戈,和遼國決一死戰,將遼國踩在腳下。但是這條建議,宋真宗並不採納,他說:“河朔生靈,始得休息,朕又何忍復驅於死地?”

這就是皇帝的聰明之處,能把對自己不利的情況,說得天花亂墜。其實真實的情況是,宋真宗即使真和遼國交戰,也不一定能夠獲得好處。所以,他退而求其次,以自己體恤士兵百姓為由,給自己找臺階下。

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他進而又問王欽若:“愛卿有沒有更好的法子?”王欽若一想,主戰不行,宋真宗的政治野心又想達到,那只有封禪泰山了。對外彰顯大宋仁愛,對內則顯示皇帝威武。可是又有了一個難題,歷來想要封禪泰山,要達到三個條件:其一,建立大一統王朝;其二,在位期間政績卓著,國富民強;其三,必須天降祥瑞。

前兩條,宋真宗勉強達到,可是第三條天降祥瑞,別說是他統治時期,就是宋朝建立到現在,也沒有降臨過一次。所以這一點難住了宋真宗。王欽若知道皇帝所想,歷來天降祥瑞這樣的事,少有天力,多是人為,這話說到了宋真宗心坎上。於是,君臣二人開始“密謀”如何完美地製造一次祥瑞降臨。

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計劃遭到了左丞相王旦的反對。他認為宋真宗不宜勞民傷財,而獲得自己的虛名。為了安撫王旦,宋真宗開歷史先河:向自己的丞相行賄。以一罈珍珠代替美酒,偷樑換柱,王旦勉強同意了這件事。

沒人反對之後,計劃就開始實行。而且,這時天公作美,降下瑞雪。第二年春節剛過,宋真宗詔令群臣,說自己在似睡非睡之間,看到一個金色神人。那神人對自己說讓他馬上建立道場,來年一月,上天會降天書。

未達成自己的目的,這位皇帝自導自演了一場天書鬧劇

侍衛們四處搜尋,果然在承天門屋南角,發現了一個黃色包裹。群臣議論紛紛。於是,在宋真宗的帶領下,君臣來到承天門,看到屋角處有一個包裹。取下之後,發現裡面寫著:“趙受命,興於宋;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左右丞相對視一眼,知道這是皇帝的計劃,於是帶頭下拜。一時之間,所有大臣都認為神靈顯聖,大呼萬歲。

有了這些鋪墊,宋真宗終於封禪成功。天書出現時間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到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北宋就被金朝滅了,前後歷時才一百一十九年。如果宋真宗地下有知,可能也會說:“金色神人欺朕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