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如今這個社會越來越多元化,無論對於大人還是小孩來說,絕對沒有"容易"二字可言——打從孃胎出來,小孩就要和別的小孩比學習成績,比誰會的東西多,比誰的爸媽厲害,比誰的家裡有錢;長大以後,就要和別人比收入,比地位,比學識,比相貌等等。雖說"人比人,比死人",但自古以來,人類之間就沒停止過比較,沒停止過競爭,並樂此不疲。

儘管社會如此殘酷,我們都應該抱有比較樂觀的心態,才能走得更遠。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生是充滿希望的。誰又能料到自己接下來是福是禍呢?

個人認為,成年人固然要如此,未成年人更應該早點保持這種心態。

現如今,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青少年不珍惜生命、沒有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性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些現象絕不是開玩笑,會帶來特別嚴重的後果——親情的缺失,甚至是家庭的破碎。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杭州一名小學女生,因未完成作業,老師請家長到學校面談。由於不堪來自老師和父母的苛責,女生居然回家後直接從七樓跳下,釀成了慘劇。

上海一男生因為在學校和別人吵架被母親得知,晚上回家的途中被不斷批評和指責。當男生走到盧浦大橋邊時,竟然從橋上一躍而下,只留下跪地痛哭的母親……

四川省某高一男生遭到媽媽接連兩次的批評,僅僅是因玩手機。該男生心生不忿搶奪手機,之後從教學樓 5 樓墜下,當場死亡……

這一幕幕血的教訓,深刻地反映了這些孩子的心靈有多脆弱,意志有多麼差,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多糟糕。他們無法很好地面對和接受來自長輩的批評,相反卻拿自己的生命當兒戲,造成無法挽回的不良後果。我們普遍認為,他們都擁有一顆"玻璃心"。

何為"玻璃心"?

"玻璃心",顧名思義就是心靈像玻璃一樣容易破碎,也就是說抗壓能力太弱,無法很好地應對壓力。擁有玻璃心的人往往很容易抱怨身邊的一切,總是覺得一切都是不公平的,自己不應該得到這些不公,並時不時地給別人傳遞負能量和不好的價值觀。這種扭曲的心態從長遠來看,對個人發展百害而無一利,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係,還會給社會造成很多不良影響。

如今,這種現象呈現低齡化趨勢。而為什麼會使他們變得"玻璃心"呢?

有權威研究表明,在我國,46%的孩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玻璃心。玻璃心的程度因人而異,可如果太嚴重,那麼相應的後果既不可逆又會讓人無法接受——孩子往往因此喪失性命。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為何會有玻璃心?

1、各方施加給孩子的客觀壓力

有人認為,童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但現在的孩子很難真正享受童年。求其原因,便是各種各樣的學習任務,以及父母的無情限制。

現在的孩子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太難了!"——不但"十八般武藝"得樣樣精通,吹拉彈跳無所不能,而且賴以走向將來社會的升學成績一定不能輸給別人。父母和老師的殷勤期望無形中會讓孩子揹負太多的心理負擔,讓他們變得過於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也就讓他們的心靈"玻璃化"。

2、來自父母的負能量

對待同一件事情,樂觀的人和悲觀的人看法大相徑庭。自然地,父母也有樂觀的和悲觀的,帶給孩子的很多時候也就是他們本身的正能量與負能量。

假若父母總是給孩子灌輸負能量,孩子也會很容易也變得悲觀失望。他們會覺得公平是奢侈的,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懷著這麼一種負面的情緒,自己的心變成"玻璃心"也就在所難免了。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3、過於嬌生慣養

如今我國獨生子女佔大多數,故全家的大人往往都會圍著一個孩子轉,對孩子體貼得無微不至。誠然,父母喜愛孩子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絕不是溺愛。如果一個孩子過於嬌生慣養,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做,那麼孩子就很容易變得什麼都不會做也不想做,只想著坐享其成。

一旦沒有父母在身邊,孩子遇到事情時,會變得不知所措。在他們的人生路上,還會有很多困難等著他們,這樣的"玻璃心"將會極大地阻礙他們的發展。

孩子的玻璃心如何拯救?這時"鈍感力"便顯得尤為重要

所謂"鈍感力",可理解為"遲鈍的力量",即覺得生活中的不堪與挫折只是暫時的,只有積極面對才能讓自己越走越遠。對於得到美好生活而言,這無疑是一種智慧。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1.教會孩子學會包容

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人,這是很多人都懂的真理。我們自己尚且不夠完美,孩子又憑什麼一要盡善盡美呢?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包容孩子,接受孩子,這非常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在這樣正能量的氛圍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讓孩子也擁有一顆包容心,接納不同的聲音。孩子可能會進步的比較慢,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相反,孩子會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踏實。

一般來說,內心強大的孩子才能夠有鈍感力。他們遇事可能不會像有些大人一樣波瀾不驚,但同樣會積極樂觀,充滿智慧。這樣,孩子在未來更容易成功。即使因為機遇未到未能成功,他們也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

2.讓孩子多嘗試,學會放手

父母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保護孩子的本能。但是,孩子總會有長大的一天,父母也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否則孩子的動手能力不會有進步,更別說獨立能力了。

孩子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父母老是覺得他們就是自己身邊的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就有一顆玻璃心的話,孩子的抗壓力也很難有保證。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直接面對困難總比一味逃避要好。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3.緩解他們的壓力,幫孩子減負

孩子的生活絕對不能只有學習,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還有很多其它美好的事物等待他們去發現去探索。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對生活將會充滿憧憬和嚮往,並且也會想各種辦法獲得這種美好生活。

孩子不應該只被關在學校或補習班裡,而應該多去大自然,用心感受她的美,並盡情地玩耍。這樣,孩子的見識才能更廣,胸襟自然也會更廣闊,內心也會自然地變得強大。

4.及時正確地排解負面情緒

作為正常人,孩子有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們也會陷入負面情緒。當發現他們表現出負面情緒時,父母不應該一味指責和嘲笑孩子,而是積極和孩子溝通,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時表明自己希望他們變得快樂起來。

一旦看到有這種不好的苗頭,千萬不能忽視它,因為它會不斷積累。要陪著孩子一起釋放出這些不好的情緒,引導他們積極地解決問題,這樣孩子才會"吃一塹長一智"。

孩子有玻璃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引導。只要做到上述的做法,孩子便會慢慢變得從容淡定,這樣他們才能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要讓孩子明白:不管社會如何變化和發展,心裡強大的人總是會活得更自在。

一說就哭,孩子太過“玻璃心”?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鈍感力”

我是小A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