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熊彼特與創新理論

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是"創新理論"和"商業史研究"的奠基人,被譽為"創新理論"的鼻祖 。

1912年,《經濟發展理論》出版,標誌著熊彼特創立了新的經濟發展理論(經濟發展是創新的結果),轟動了當時的西方經濟學界 。

約瑟夫·熊彼特與創新理論

熊彼特的主要貢獻:

A\創新理論。

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創新"不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一個經濟概念:它嚴格區別於技術發明,而是把現成的技術革新引入經濟組織,形成新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說,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熊彼特的五種創新:

⑴產品創新。採用一種新產品或一種產品的新特徵。

⑵技術創新。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⑶市場創新。開闢一個新市場。

⑷資源配置創新。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

⑸組織創新。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其中心既不是資本家也不是勞動者,而是創業家”。

B"景氣循環"。也稱"商業週期"(Business cycle),是熊彼特最常為後人引用的經濟學主張。

熊彼特認為:分析經濟週期可分為“純模式”或“二階段模式”分析和“四階段模式”分析兩個步驟,前者是排除了外來因素干擾的純理論分析,後者的分析以現實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為基礎。

他在總結歸納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歷史中,同時存在著三種經濟週期(康德拉季耶夫長週期,朱格拉週期和基欽週期)。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長度為48年到60年、平均為50年的長期波動。

朱格拉週期:市場經濟存在著9~10年的週期波動。

基欽週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每隔40個月就會出現一次有規律的上下波動。

熊彼特把這種短週期作為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循環的一種方法,他認為3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朱格拉週期。18個基欽週期構成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