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導讀

無論一個多麼英雄蓋世的皇帝,都將面臨一個詞:駕崩。自古以來,皇帝在駕崩之前,往往需要設置儲君,命儲君監國,自己巡遊各地推行德政。劉裕和拓跋嗣也不例外,作為南北朝歷史上第一對旗鼓相當的政治對手,劉裕和拓跋嗣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時,選擇的道路相當一致。

公元422年,劉裕和拓跋嗣因為不同的原因,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作為橫刀立馬的帝王,他們在安排身後之事上的過程出奇的一致。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統治者的孩子和得之不易的儲君

公元422年,劉裕忽然身體不適,命太尉長沙王劉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以及護軍將軍檀道濟一起進入禁中伺候湯藥。當所有大臣都在問候上蒼的時候,劉裕拒絕了,只讓擔任侍中的謝方明去求告宗廟,這是因為劉裕本性不信神鬼等稀有的靈異事件,只在做平民的時候遇到過許多祥瑞之事,等到劉裕顯貴的時候,史官們都追問劉裕有沒有遇到他們聽過的吉兆,劉裕卻拒絕回答。

劉裕之所以派人詢問祖宗的意見,是因為他一直在張夫人所生的皇太子劉義符和孫修華所生的廬陵王劉義真之間糾結。劉義符這個人喜歡親近小人,謝晦非常不喜歡他,因此進言道,“您現在還年輕,應該考慮到劉宋江山,不應該把皇位交給一個喜歡親近小人的人。”劉裕問道,“卿認為廬陵王劉義真這個人怎麼樣?”謝晦回答道,“請允許我看一下他的面相。”之後,謝晦出去看了看劉義真,劉義真十分開心,一直想和謝晦深談,結果謝晦不怎麼回應劉義真,後來更是對劉裕說,“劉義真這個人道德比不上才華,不能做君主。”不久,劉義真被劉裕派到南豫等地管理軍事,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和南豫州刺史等職,之後又做了五十多個州的都督,數量甚至不能詳細記載。

就在當年,與劉宋遙遙相望的北魏,河南王拓跋曜病死,拓跋嗣大封同姓親族,立拓跋燾為太平王,官拜相國和大將軍;拓跋丕為樂平王,拓跋彌為安定王,拓跋範為樂安王,拓跋健為永昌王,拓跋崇為建寧王,拓跋俊為新興王。拓跋燾成為了新的權力核心,軍事權和行政權同歸一身,其太子之位已經眾望所歸。

後來,拓跋嗣因為服用寒食散,多次出現藥物中毒的現象,北魏內部也災異頻頻,這讓拓跋嗣憂心忡忡。為此,拓跋嗣派中使秘密詢問白馬公崔浩說,“我已經好不了了,恐怕會突然病逝,我的兒子們都還小,我該怎麼辦呢?”崔浩回答說,“您還年輕,很快就會好的,不過您還是應該早立太子,選拔賢明的人做太子的師傅,讓他交往您平時信任的大臣,並儘早讓他監國掌政,這樣您就可以放心休養了。”之後,崔浩認為拓跋燾做人賢明睿智,溫和有禮,況且自古以來,立繼承人將就嫡長傳承,所以立拓跋燾有利於杜絕北魏發生王位之爭。拓跋嗣又問南平公長孫嵩的建議,長孫嵩也表示拓跋燾才是不二人選。之後,拓跋嗣命令拓跋燾臨朝攝政,成為了國家的第二號主人。拓跋燾十分聰明大度,大臣們有時會向拓跋嗣轉發自己對拓跋燾的疑慮,拓跋嗣卻說,“這不是我應該知道的,應該讓你們的國主知道。”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能輔佐又怕反叛,顧命大臣好難選

五月,劉裕病得更重了,他召見太子劉義符並告誡這個不聽話的兒子,說道,“檀道濟這個人雖然執行力強,又有謀略,但是沒有遠見,不像他的哥哥檀道韶那麼難駕馭。徐羨之和傅亮兩個人絕對不會造反,然而謝晦這個人幾次和我南征北戰,又能隨機應變,群臣中如果有人要造反的話就是他了。”之後又親自手寫一道詔書道,“自我之後,劉宋王朝如果有未成年的皇帝登基,朝廷大事都被一個宰相把持的情況,皇帝的母后不妨臨朝稱制。”隨後,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和領軍將軍謝晦以及鎮北將軍檀道濟四人一同被封為顧命大臣,不久之後,劉裕突然死於西殿。

在所有輔政大臣裡,徐羨之十分傳奇,其出身布衣,無學無術,但是一直有志向,顧大局,從容有度。當他進入朝廷之後,卻朝野上下紛紛臣服,都認為他有做宰相的威望。其人沉默細密,寡言少語,喜怒不形於色。徐羨之特別會下棋,但是當他看別人下棋的時候卻好像不會下一樣,從不插嘴,當時的人都十分崇拜他。沈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傅亮和蔡廓經常誇獎他,:“徐羨之通曉萬事,遇到事情符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都特別淡定。”徐羨之經常和傅亮以及謝晦一起歡聚飲宴,傅亮和謝晦學識淵博,辯才無礙,大家以為年輕時候不學無術的徐羨之一定會出醜,誰知道,他竟然風度依舊齊整,等到傅亮等人說完了再說話。當時,有個叫鄭鮮之的人感嘆道,“

我看過徐羨之和傅亮的言論之後,才發現一個人的才能是不完全以學問為主的。”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不久以後,太子劉義符即皇帝位,時年僅僅十七歲,之後大赦天下,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太子妃司馬氏為皇后,這位皇后正是司馬德文的女兒海鹽公主。

北魏一側,拓跋嗣命令長孫嵩和山陽公奚斤、北新公安同,同時做左輔,崔浩與太尉穆觀、散騎常侍代人丘堆做右弼,而自己則在西宮聽政,考察拓跋燾的決斷,在聽到拓跋燾很有決斷後,拓跋嗣非常開心。之後,他下詔道,“長孫嵩是四朝元老,對社稷有功;奚斤能言善辯,足智多謀,在大魏遠近聞名;安同通曉各種風土人情;穆觀和大魏的政要相處非常好,能夠看透君主的想法;崔浩博聞強記,洞察力強;丘堆雖然沒有大才,但是做事專心謹慎。

有這六個人輔佐太子,我和你們一起四處巡遊,討伐叛逆,馴服四方,我這一生的宏圖大志就實現了。

長孫嵩本姓拔拔氏,奚斤本姓達奚氏,穆觀本姓丘穆陵氏,丘堆本姓丘敦氏。這是因為,北魏的大臣大部分都是胡人,姓氏很容易重複,後來拓跋宏遷到洛陽之後,這些姓氏就全改變了。後世的史官因為長孫嵩等大臣舊姓太複雜,於是都按照漢姓記錄。後來,拓跋嗣又認為典東西部劉絜、門下奏事代人古弼和直郎徒河盧魯元三個人十分忠誠謹慎,恭敬勤勉,於是就把他們三個分給了拓跋燾,掌管東宮的重要事務和命令下達。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為後世偉業先練練手,兩位太子的第一次較量

六月,太子劉義符立尚書僕射傅亮為中書監和尚書令,領軍將軍謝晦繼續做中書令,侍中謝方明做丹陽尹。謝方明這個人擅長治理州郡方面的事務,每到一個州郡就能留下賢名,能做到繼承前任的優點,不亂改變法令,如果一定要改變,就慢慢改變,避免百姓覺得難以接受。

十一月,北魏太子拓跋燾派人駐紮在塞上,命令安定王拓跋彌和安同駐紮。不久,奚斤等人進攻並奪取了滑臺,王景度撤走,王景度的司馬陽瓚被北魏人抓住了,堅持不降,之後被殺。拓跋嗣派成皋侯苟兒做兗州刺史鎮滑臺。

之後,奚斤等人在土樓進攻翟廣等人,最終成功了,乘勝佔領了虎牢關,毛德祖和奚斤決戰,每次都能破解奚斤的戰術。拓跋嗣又派於慄磾帶將三千人在河陽駐紮,企圖奪取金墉,毛德祖派竇晃等人沿黃河抵禦北魏士兵。同年十二月,拓跋嗣到了冀州,派叔孫建從濟河出發,巡視青州和兗州。劉粹派高道瑾帶五百人佔據項城,王仲德在湖陸駐紮。於慄磾經過黃河,與奚斤匯合,一起進攻竇晃,最後才成功。

拓跋嗣派代人娥清、閭大肥帶七千人和周幾以及叔孫建等人匯合,向南經過黃河,在碻磝駐紮。兗州刺史徐琰向南逃走,從此泰山、高平、金鄉等郡都落入了北魏手中,叔孫建等人向東進入青州,司馬愛之和司馬季之先後投降北魏。北魏士兵進攻虎牢關,青州刺史竺夔鎮守東陽城,派人告急。

不久,劉義符派檀道濟和王仲德反擊北魏,劉義真派沈叔狸帶三千人迎接援助劉粹,這才稍稍挽回戰局。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油枯燈竭的最後努力,鋪好下一代的路

劉裕病重後,大赦天下,正當這時,陝西和甘肅附近的流民向南進入梁州避難。劉裕在病中派人到江南送了一萬匹絹布,並通過漕運,運輸荊州和雍州的穀子去賑濟災民。除了賑濟災民之外,劉裕還注重平亂。比如刁逵被殺,他的兒子刁彌逃走,不久之後,刁彌率領幾十個人進入京口城,當地的太尉留府司馬陸仲元接到命令後大敗並處死。

另外,劉裕還十分重視教育和地方管理。去世當年,劉裕下令:自古以來,每個國家都以教學為先,前朝帝王為了教化百姓,都建造學校。然而,當時正值南北亂世,民生凋敝,所以學校才荒廢。因此,劉宋目前的國策應該重點教化貴胄子弟,開設蒙學,選拔儒家出身的官員,考試內容都應該是過去的優秀典籍。在地方政治方面,豫州一帶,向南靠近長江一帶,向北靠近黃河洛水,百姓稀少,土地平曠又荒蕪,為了管理好豫州,從此淮西各郡都劃入豫州境內,從淮河以東為南豫州,封彭城王劉義康為南豫州刺史。

劉裕一生清心寡慾,十分簡樸,做事嚴肅遵守規矩。用的被子,穿的衣服,居住的陳設都十分簡樸,很少出去遊玩飲宴,嬪妃侍妾數量特別少。曾經納過後秦高祖的侄女姚夫人,十分寵愛,甚至為了讓姚夫人侍寢而耽誤正經的政務,經過謝晦勸諫,劉裕羞慚不已,將姚夫人休掉了。

他一生積攢的財帛都用在了政府支出上,從來不藏私房錢。據說,有一次,嶺南曾經進貢一筒細布,長約一端八丈,劉裕十分厭惡這筒布製造過程勞民傷財,竟然立刻命令有關部門彈劾當地太守,把布還給了嶺南,並嚴禁嶺南生產這樣的布。

劉宋的公主出嫁,劉裕給的嫁妝也超不過二十萬錢,連錦繡的裝飾都沒有,宮廷內外都嚴守節儉的禁令,不敢再奢靡浪費。就算已經建立了宮殿,有部門想用銀子做的塗釘,劉裕堅決不允許,只好改用鐵釘。劉裕喜歡穿連齒木履,唯一的娛樂方式就是帶著十個隨從到神虎門外遛彎。劉裕的兒子們晨昏定省時,都要脫掉公服,只穿裙戴帽,行家人之間的禮數。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和劉裕相比,北魏的拓跋嗣則更注重在軍事和民生上為未來的新君掃清障礙。公元422年,拓跋嗣讓拓跋燾以副國主的禮制巡遊,他本人則巡幸橋山,派使者祭祀黃帝和唐堯的廟。向東巡幸幽州,訪問幽州的耆老,詢問他們處理事務時遇到的麻煩,有的還給了爵位。並派使者巡視州郡,觀察當地風俗,所經過的地方減免一半田租。

劉裕去世後,殿中將軍沈範等人將要回劉宋,到了黃河一帶,拓跋嗣突然派人捉拿了他們,並暗自決定發兵攻打洛陽、虎牢以及滑臺封地。

崔浩建議道,“陛下您不認為劉裕出身草莽,收劉宋的朝貢,劉裕平時也尊敬您。結果他不幸死去,您落井下石,趁亂攻伐,即使得到了劉宋,也留下了罵名。況且,我們大魏還不能一下子得到江南,討伐劉宋新帝,一旦失敗,陛下您就身敗名裂了。臣認為,我們應該先誠心拜祭,收攏江南民心才是上策。劉裕剛剛死去,我們擅自大軍壓境,劉宋上下一定會和我們死戰,不如等待時機,趁著他們的顧命大臣之間互相爭權,這樣劉宋新帝就會與這些大臣產生猜忌,如此劉宋內部一定會產生內亂,這樣我們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得到淮北。”

拓跋嗣反問道,“可是劉裕也趁姚興死後滅了劉宋,霸佔了姚興的侄女,我趁著劉裕死去,前去討伐,有何不可呢?!”崔浩說道,“不是這樣啊,陛下,姚興死後,他的兒子們互相爭鬥,才讓劉裕有機可乘,可是如今劉宋君臣之間還沒有嫌隙,我們還不能輕舉妄動。”

北魏士兵將要出發的時候,北魏群臣開始商議是先攻城還是先搶奪土地,奚斤認為應該先攻城,崔浩說“漢人擅長守城,當年苻氏進攻襄陽,多少年都攻不破,現在我們是用大量的士兵進攻小城池,如果不趕快攻克,士氣會衰減,到時候劉宋援軍一到,我們就危險了。不如,以搶地為主,以江淮為限制,設置地方官,為我們收納糧食地租,那洛陽,滑臺和虎牢就會南逃。”

然而,公孫表堅持攻城,拓跋嗣只好同意,派奚斤等人帶步兵和騎兵前往。但奚斤等人進攻滑臺,無法成功,請求增兵,拓跋嗣大怒,嚴厲質問奚斤,並自己派五萬多人向南越過嶺南,試圖力挽狂瀾。但是,親征的拓跋嗣還沒到,劉宋東郡太守王景度就棄城而逃。十二月,拓跋嗣又攻下青、兗二州,次年利用斷絕水源的計策打下虎牢關。自此,北魏奪取黃河南岸直逼劉宋領土。

不過可惜的是,拓跋嗣在親征後舊病復發,公元423年在西宮駕崩。


鞠躬盡瘁,油盡燈枯:劉裕和拓跋嗣是如何為後代“鋪路”的?

​結語

總得來說,劉裕和拓跋嗣分別借鑑了西漢時期的先帝與新帝之間權力過渡的方式,兩位皇帝處理後事時,都採用了長子繼承法,以一種子以母貴的評價方式選擇儲君,並學習漢武帝設置多名輔政大臣的方法來進行權力引渡。

不過,劉宋和北魏的區別在於,劉裕更注重大臣們的感受,對大臣的態度以防備為主,在一定條件下允許太后稱制制衡權臣。而拓跋嗣更喜歡培養太子與大臣之間的信任關係,充分信任儲君拓跋燾而不是被有心人利用,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

然而,由於顧命大臣制度的弊端,很容易引起一個實力最強的權臣吞併或者誅殺其它能力比較低的臣子,非常容易引發朝廷內部的動盪。而這也是最終,劉宋內部同室操戈,北魏落入爾朱氏以及高氏手中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自網絡,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