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不光有醋,還有蠹!

刁逵,字迫道,渤海郡饒安(今河北鹽山縣)人,東晉大臣,豪門士族,尚書令刁協之孫。

渤海刁氏出自春秋時齊國大夫豎刁之後。豎刁,本為齊桓公倖臣(也就是同性戀伴侶,好汙。),時常出入宮禁,為避嫌疑,遂自宮為閹人,齊桓公因憐生愛,遂愈加寵信。

易牙,齊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為齊桓公雍人(廚師長),善調五味。一日齊桓公食慾不振,便有些異想天開的對易牙說:“寡人遍嘗世間山珍海味,只是未食人肉,深以為憾,不知滋味如何?”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未過幾日,在一次宴會中,易牙獻上一鼎肉糜,桓公吃過之後,覺得鮮美異常,大快朵頤,就問這是何肉?易牙跪下泣告道:“此乃臣四歲小兒之肉,為報主公知遇之恩,特烹子以獻,願主公延年益壽,福泰安康。”齊桓公聽後,大為感動,遂重用易牙。

開方,姬姓,為衛懿公庶長子,齊衛交兵,衛國戰敗,衛懿公遂遣開方攜重禮前來議和,開方見齊國強盛,遂仕於齊,十五年不曾歸國,父母去世,亦不回國奔喪,甘心服侍桓公,深受桓公寵幸。

此三人被齊國人稱為三貴。

京口不光有醋,還有蠹!

刁氏後人供奉的豎刁畫像。

齊國丞相管仲病重,將不久於人世,齊桓公前往探望,問以後事:“仲父病重,萬一不幸,朝臣中誰可繼之為相?”管仲強撐病體道:“知臣莫如君”桓公問道:“易牙如何?”管仲搖搖頭,桓公又問:“豎刁如何?”管仲又搖搖頭,桓公再問:“開方如何?”管仲還是搖搖頭。桓公有些不快,道:“易牙烹子以獻,豎刁自宮侍君,開方母喪不歸,齊國之內忠君者無過此三人,因何皆不能為相?”管仲含淚道:“夫人情莫不愛其子,今弗愛其子,安能愛君?人情莫不愛其身,身且不愛,安能愛君?人情莫不愛母,其母不愛,安能愛君?願公去此三子,齊國乃安。”管仲早已看透三人所為,突破人性底線,所求者大,必不可信任。

管仲死後,最初桓公聽其言,將三人逐出,然三人不在身邊,桓公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終將三人召回,倍加榮寵。

後桓公病重,易牙,豎刁、開方三人勾結,封鎖宮禁,以至於桓公餓死宮中,臨死之時,以衣袖覆面,道:“寡人愧見仲父於九泉之下也。”豎刁等大殺群臣,驅逐太子昭,立公子無詭,諸公子各樹黨相攻,齊國大亂,桓公停屍在床達六十七日,而無人理會,至屍蟲出於戶外,臭不可聞,方得草草下葬。後太子昭得宋襄公之助歸國,殺豎刁,易牙逃亡魯國。

桓公有一子過繼給豎刁,承繼香火,豎刁死後,此子隱居齊國,以刁為姓,為渤海刁姓始祖。

刁氏傳至刁恭,任曹魏齊郡太守,其子刁攸,晉武帝時為御史中丞。刁攸子刁協少好經典,博聞強記,逢八王之亂,於永嘉初年,避難渡江。晉元帝時鎮建康,任其為鎮東將軍府軍諮祭酒,後轉長史。晉元帝登基後,遷其為尚書令。刁協性素剛悍,與朝臣多有忤逆,每每崇上抑下,時王導、王敦掌握朝政大權,故為王氏兄弟所深恨。而元帝甚為信任,後死於王敦之亂。

刁協子刁彝,少遭家難,而志愈堅,王敦被誅後,刁彝手刃仇人黨羽,以其首祭奠父墓,然後向廷尉請罪,朝廷特下旨赦之,由是聞名天下,後歷任尚書吏部郎、吳國內史,累遷至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廣陵,卒於任所。

刁彝子刁逵,刁逵弟刁暢,刁逵次子刁弘,因其父祖之蔭,在朝廷並歷顯職。刁氏兄弟子侄並不拘名行,以聚斂為務,在京口有田萬頃,奴婢千人,佔盡山澤之利,時人謂之為京口之蠹。

劉裕少時家貧,以販賣草鞋為生,輕狡無行,曾在刁氏賭坊樗蒲(一種賭博方式,也稱五木之戲。),輸錢數萬,無法償還,刁逵便將劉裕縛在馬樁,鞭打洩憤。時任驃騎長史王謐見劉裕相貌堂堂,身形奇偉,對劉裕道:“卿當為一代英雄。”便代劉裕償還賭債,由是劉裕得釋,此後劉裕便深恨刁逵而感激王謐。王謐為東晉開國丞相王導之孫。

當代人最熟悉的刁姓者非刁德一莫屬了,當然純屬虛構。

京口不光有醋,還有蠹!

京口風光

欲知詳情,請點如下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