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巴黎實習醫生的抗疫日記:“一位病人家屬的慷慨舉動,讓人有十足的幸福感”

隨著歐洲新冠疫情的蔓延,醫護人員們艱難的抗疫之路受到關注。26歲的意大利裔住院實習醫生蘿塞拉(化名)從3月23日開始,在巴黎一家負責接收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醫院工作。本網從3月30日開始,陸續登載她寫下的數篇“抗疫日記”,記錄了她在這場“戰爭”中的真實感受。現繼續刊發她最新一篇“抗疫日記”,內容如下:

日記十三:“一位病人家屬的慷慨舉動,讓人有十足的幸福感”(法國《快報》週刊網站4月19日文章)

4月17日

今天我見證了一次慷慨的舉動,讓我對病人家屬有了重新認識。一位年老體衰、剛剛戰勝新冠肺炎病魔的女士,轉入了後續觀察。今天上午,她女兒在我所在的醫院樓下向我作自我介紹。她先是給辦公室打電話要求見我。一見面她就向我表達了欣慰之情:“我終於見到如此關心和照顧我媽媽的人了!”

我們分坐在長椅兩端,中間留出很大的空隙。但是這種距離實際上並不存在,因為她跟我說她知道我,而她燦爛的笑容也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們聊了幾分鐘,我很爽快地回答了她幾個問題。她媽媽住院之後我們已經在電話裡說過很多了。今天,她急切地想知道一個意大利女孩來法國幹什麼、我的專業是什麼,她問能否給我拍張照給她哥哥看看。

我願意人們記住我在疫情期間的高光時刻:身穿4號藍色醫護服,戴著蒙到眼睛下邊的口罩!我的面容是陌生的,但是她很高興。她的願望完全得到了滿足。

在離開前,她將一個寫有我名字的信封偷偷塞給我:“這是為了謝謝你和所在的團隊,感謝你們為了我母親所做的一切。這是我們全家的一點小意思。”她還請我向給予她母親照顧最多的護士轉達問候,然後起身走了。我呆坐了片刻,心中充滿了正能量,手裡拿著一個白色信封。

我給頭兒打電話,問能不能去找他。到了辦公室後,他像以往一樣微笑著迎上我。“還好吧?我能幫你什麼?”我回答說“我認為你應該打開它”,一邊把信封遞過去。他很困惑地看著信封上我的名字,打開後大笑不已:“這次你怎麼搞的?”他抽出一打鈔票開始數起來。之後,他手寫了一張紙條給我,說道:“不過,這是給你的。”五分鐘後,他已經通過管理部門讓這筆不菲的贈予轉入了科室所在的部門賬戶上。

傍晚,我抽空給這位女士發了條短信,說了幾句感謝的話:“您好,我和科室的頭兒一起打開了信封,我把它上交給了他。這些錢會由醫院統一使用,讓病人和醫護人員能夠盡享您家人的善舉。”

讀了她的回信我才知道,她希望把錢分給照顧她母親的幾名醫護人員。然而,這做起來比較困難,而且從道理上也不合適。

一方面,照顧病人的雖然只有幾個人,但是背後支撐他們和確保他們能高質量看護的是整個醫院。重要的是集體而不是個人,這是所有人的付出。

另一方面,永遠都不應忘記成為醫生時的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詞。這些話讓我明白,私人接受或醫療團隊一部分人接受捐贈可能是不道德的,因為整個醫院都在為治療病人付出。

那筆我沒有轉入自己銀行賬戶的錢,如今已變成了飽滿的精神動力,變成了十足的幸福感。它在我心中延展,讓我變得舒暢。我會把這種幸福感永遠留在心中。

醫院是一個容易令人生髮感觸的地方,科學與人性交織。這也許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但它同時也可以讓那些來過這裡的人、挺過難關的人重煥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