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会惨败?

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何会惨败?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我国辽东地区爆发了一场大战,就是明朝和后金(清)的萨尔浒之战。这一年,杨镐率四路大军,在萨尔浒全军覆没,努尔哈赤4万多八旗精兵击溃明军十二万精锐。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虽然不是灭国之战,但是却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努尔哈赤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后金从此开始正式崛起,直至将明朝取而代之。明朝为什么会如此惨烈地输掉这场至关重要的大战?



  • 第一,明军对后金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这场战争之前,明朝对建州女真建立的后金持有战胜的信心。然而此战以后,明朝在辽东地区就开始彻底转入防御状态,一步步被打退,直到退无可退。萨尔浒之战前,1592年丰臣秀吉在完成日本国内各势力的统一以后,开始走上侵略朝鲜半岛之路。在其后的六年时间里,明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抗倭援朝的军事行动,一步步挫败倭寇的阴谋。因此,明朝朝廷对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势力的发展壮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努尔哈赤在基本上完成女真各部的整合之后,因不满明朝对其势力的打压,1618年以七大恨为口号向明朝正式宣战,攻占明朝的抚顺、清河等城堡。一时间,明廷震动。
  • 第二,明朝各路军队之间配合有问题。很多人认为明军分兵之策是不对的。其实,分兵合击之策并没有错,问题出在各路大军之间的配合上。明军进攻的几条路线,是后金从赫图阿拉外出仅有的几条路,不封死这几条路就不能毕功于一役消灭努尔哈赤的势力。但是这四条路的交通条件并不相同,西路沿浑水河谷而行路最好,而北路和东路山路遥远、地形复杂,加上刚下过雪,可想而知在寒冷的天气里行军之困难。同时,后金派兵故意增加明军的行军难度,要想几路大军如期而到达攻击位置,这种难度非常大。再加上此次征战的兵员来自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的磨合明显不够,这就对几路大军之间的配合造成很大的障碍。
  • 第二,明军战前激励政策有问题。战前,明军统帅杨镐搞了个“擒奴赏格”的政策。擒杀努尔哈赤赏银万两,官升都指挥使;擒杀八大贝勒赏银两千两,官升指挥使等等众多封赏激励政策。这种激励政策初期确实对士气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杜松部所率主力部队一度其势极猛,后金兵抵挡不住。但是接着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明军士兵开始争抢敌军首级,这样的情况下,岂有不败之理?
  • 第三,明军所用的武器有问题。三眼铳,热兵器对上后金的弓箭,看似热兵器更厉害,实际上不对。三眼铳射程近、精度差,装填费事,发射还是手动点火。激战之时也就发三枪完事,哪来得及再去装填,而且这种火枪对后金的厚甲来说,穿甲能力很弱,不论是射程、精度还是杀伤力都不及鸟铳。发完几枪之后的三眼铳,只能当锤子使了。相比后金射程远、杀伤力巨大又方便快捷的强弓,用三眼铳就是个错误。

  • 第四,明朝后期朝廷腐败,国库空虚,宦官和东林党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拆台。这才是这次战争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从努尔哈赤13副遗甲起兵数十年中,东征西讨直至统一女真各部,竟然没有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朝中大臣都在互相掐架,谁管外面到底怎么样啊。直到女真部落只剩下叶赫部即将被努尔哈赤统一的时候,朝廷才出来进行干涉以图压制,但是已经晚了。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和明朝撕破脸皮了。

  • 第五,明朝国力消耗大。朝这些年对内平乱,对外帮朝抵抗东瀛倭寇等大大小小的战争等消耗了国力,加上各级官吏贪腐严重造成兵饷不足。萨尔浒之战前,大军是从各地集结而来的,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到位,朝廷就不停催促起兵。因为多等一天就得多花一天的钱粮,捉襟见肘已经到这地步了,这仗还能打吗?
  • 结语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后金以战养战实力愈发强大,明朝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双方攻守之势转换,明朝已无法阻止后金的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