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春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詞《武陵春》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傷春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詞《武陵春》

【翻譯】

風停塵香花謝盡,天晚懶梳頭。人非昨日人,風景還依舊,萬事全休!這般心緒,未等開口淚先流。聽說雙溪春光好,也想駕船遊。只怕雙溪的蚱蜢小舟,載不動許許多多愁!

【賞析】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亂金華時所作。北宋淪亡後,作者隨著宋室南渡,舉家南逃,在逃難中丈夫不幸病逝,經過幾年顛沛流離,到金華時,形單影隻,心情悲痛,境況淒涼。這首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李清照詞傳

清照是歷史上名副其實的“中國古代第一才女”。本書解讀她的詞作與滄桑綺麗的一生,將李清照的一生用“九張機”的詞牌來概括,在講述李清照行履的同時,對她不同時期的詞作都有細緻入微的解讀,文風清麗,語言優美。

盧靜雲架空歷史

詞的上片寫殘春景色和當時的悽楚情懷。“風住塵香花已盡”,是詞人所見的暮春景象。一陣狂風過後,百花凋殘,只有塵土中還留有一點落花的餘香,大好春光已一掃而空,無處尋覓。

詞人南渡以後,四處飄零,備嘗艱辛,現在面對一派凋零冷落的景象,深深觸動愁懷。因此,“日晚倦梳頭”。太陽老高了,還懶得梳妝,形象地表現詞人無限傷春之情和心灰意懶之態。以上兩句,一寫所見,一寫所為,互為因果。

傷春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詞《武陵春》

但詞人心情之所以如此沉重、悽苦,卻絕不僅僅是因為傷春,三四兩句進一步抒寫悲苦的原因和難以訴說的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風物都還依舊,可是人事皆非,國破、家亡、夫死,一切全都完了。“事事休”幾字把國家、人民和個人的巨大哀痛全都概括在其中,心情沉痛已極。因此,每提及此,話還沒說出口,眼淚已先長流。內心悲痛之情,傾瀉無餘。

傷春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詞《武陵春》

下片詞人虛擬了想去雙溪盪舟的願望:“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雙溪是唐宋時人們遊覽的風景區,聽說那裡還留有幾分春意,於是想借遊春以消愁。但“雙溪春尚好”只是“聞說”,“泛輕舟”只是“也擬”,這都只不過是一瞬間的意念罷了,實際上詞人已無心緒出遊。因此結尾時筆鋒又一轉:“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舟小愁重,承載不了,最終又陷在無窮的悲愁之中。

傷春的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詞《武陵春》

結尾兩句不說自己沒有興致去泛舟,而說恐怕船小載不動自己的憂愁,形象地表現出愁情的深重。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抒寫愁懷的作品,也出現過不少被人傳誦的名句。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賀鑄的“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都形象地寫出了愁情的無邊無際無窮無盡,因而被人所稱讚。李清照在這裡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不僅表現出愁苦之多,還使抽象的感情有了重量。立意新穎,設想奇特,極富感染力。

這首詞通過景物引出愁情,既有身世之感,也深含家國之悲。意思層層轉折,波瀾起伏,跌宕有致。通篇全是通俗口語,但卻語淺意深,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深刻表達了詞人內心的悲愁。

喜歡哪些宋詞?留言說一說。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