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頭版評論:兜住民生底線是疫情下的硬核擔當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的“六保”任務要求。此外,會議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前置。這些都體現出為了應對經濟短期波動,宏觀管理兜住民生的底線思維,是疫情下的硬核擔當。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最新公佈的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可以看到,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下降,穩就業壓力明顯上升,需求修復滯後於供給。考慮到二季度海外需求下降影響進一步顯化,需求形勢或更為嚴峻。需求不穩,生產恢復也不牢靠,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截至2019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突破14億人,比上年末增長467萬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穩妥保障如此大數量人口的衣食住行,沒有單一方案。保民生首先與就業相關。近期關於新舊基建投資的討論十分火熱。在考慮就業優先的情況下,投資應該主要堅持就業彈性標準。政策發力穩定製造業比重和扭轉製造業就業彈性為負的趨勢,並抓住服務業中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行業。同時,精準施策保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保民生還需要格外關注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零就業家庭、低保戶和殘障人士。對於這類人群需要加大財政支出,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救助。

疫情是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次偶然事件,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應對短期突發狀況,我國的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政策工具箱豐富。從全球來看,我國已率先進入經濟恢復階段,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行業和重要產品穩定增長。產業基礎較好、配套能力強、市場規模大是我國穩定預期和保持信心的底氣所在。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當下,夯實底線思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放在兜底上,能夠穩穩地托起14億百姓的幸福。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