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不跟父母長大的孩子,心理上多少會有點問題嗎?

管冬悅


你好,我是 ,很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現在生活壓力非常大,不少父母為了賺錢養家,外出打工時不得不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裡,讓爺爺奶奶照顧。事實上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可能在心理方面有很很多難關要過,而且與父母的關係也不會太親近,甚至弄不好還會與父母鬧僵。從小不跟父母長大的孩子,心理上都有顯著的兩個特點:

1、與父母關係不親,心裡存在很大的距離感:

有的孩子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等到上小學之後オ正式由父母來管教,儘管以後一直跟隨父母生活,但是與父母的關係始終不親,而且在心裡面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感。事實上,心理學硏究發現,孩子對於父母的依戀往往在6歲之前形成,尤其三歲前為最關鍵的時期。如果三歲前父母對孩子給予各種呵護與關心,孩子往往會出現很強的依戀感,以後與父母關係也非常親。但是如果平時父母忙於工作,無法照顧到孩子,最好在孩子上小學之前接回去,多抽出機會與孩子相處,否則等過了黃金時期想修復親子關係往往變得非常困難。

2、對其他人的看法相當在意,言行舉止似乎一個老好人:

有的同學平時對待其他同學相當親和,只要自己能辦到的事都會親口答應,甚至與自己很少有過交流的同學借錢,也會毫不猶豫的答應。事實上這類孩子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一個老好人,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的關心,尤其在小的時候父母由於工作可能無法呵護照顧,因此與父母的關係比較疏遠,這樣一來內心會嚴重缺失安全感。

這類孩子往往非常不自信,感覺自己不值得被其他人愛,因此往往將個人價值體現在對他人的好上面。這樣一來不管什麼樣的要求都無法拒絕,擔心因此其他人不喜歡自己,因此經常勉強自己,往往不顧及個人的利益,想盡一切辦法成全別人,對別人的看法相當在意,活得也非常累。

如果從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孩子在性格、情感以及心理方面都會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不妨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果媽科學育兒


這個不一定。要看他從小是跟著誰長大的?帶他的這個人是誰?是不是對他特別的關愛,如果是,心理上不一定有問題。

當然,孩子從小最好是和父母一起長大,如果條件不允許。一定要把孩子託付給有愛心的人,特別愛孩子的人。

我有一個學生,她是的爺爺奶奶帶大的。從小她的爸爸媽媽不在國內,而他們的工作又不方便帶孩子,所以,只得把她留給了奶奶。

奶奶和爺爺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對孩子除了無微不至的生活上的關心,對孩子的心理上,也是格外的理解。

比如孩子過生日的時候,爺爺奶奶會把小朋友請到家裡來,讓寶貝孫子,過一個既熱鬧又充滿愛的生日,每年如此。

幼兒園開家長會,爺爺奶奶都是雙雙參加,而且每次都在家長會上作為家長代表發言。

孩子上中學以後。他們更是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他們常常和我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其他方面的情況。

有一次,這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爺爺奶奶第2天特意上學校來,和我說這孩子回家以後情緒不高,希望能給予更多的關注。

這孩子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一點兒不比跟爸爸媽媽長大的孩子得到的愛少。順利地考上了重點大學。現在在某部委任職。

所以,父母不在身邊,把孩子託付給最有愛的人,孩子可以心理上沒有問題。

我是寧老師,一生做教育,現在與兩個外孫朝夕相處,教育經驗豐富,教育對象跨度大。歡迎您關注我


寧老師說


我小時候有個鄰居家的二兒子從小在奶奶跟前長大,到上學年齡才接回來,這個孩子在家裡幹活最多,還老是被訓斥,有一天傍晚因為沒有看好妹妹,又被他的媽媽打了一巴掌,晚上要睡覺時這個小孩失蹤了。單位裡的人全體出動找了一晚上,最後才把小孩找到。聽父母說孩子好可憐,想要去找奶奶,他哪裡知道可是相隔幾千裡啊。

突發環境變化,又不被待見。這麼小的孩子咋能應付得了,他是多麼的無助。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理上肯定是有陰影的,多少都會有些心理問題。

但是情況也並非完全如此。我一朋友的女兒,小時候也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上學剛接回來的時候,孩子很認生、膽怯。朋友也是對孩子有諸多不滿,這位朋友還曾對我們說過:“我怎麼咋看她都不順眼呢?”還好朋友經常反思自己,注意和孩子慢慢溝通,久而久之,朋友家的小孩變得活潑可愛,母女倆也無話不談了。

所以我認為,是否在父母跟前長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得到愛,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只要是在一個正常家庭氛圍中長大,孩子會健健康康長大,不會有什麼心理問題的。

另外我還想說的是,儘量自己帶孩子,孩子被別人帶大,即便沒有什麼心理問題,他和父母相處起來也是客氣有餘,不會撒嬌,還是讓做父母的多少有點小失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