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三支一扶考試行測備考言語理解之承接敘述題與語句銜接題

一、從作者設計思路角度來分析

從題幹來看,承接敘述題,問接下來講什麼?那麼要講的話題需要接文段上文的語義,從而保持話題的一致性,即設計者大多是想考查對材料的話題的理解概括。語句銜接題,需要填一個句子在對應橫線處,當然橫線位置不同,句子起的作用不同,但是無論填什麼句子,都需要和材料保持一致的話題,不能東拉西扯,文不對題。故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兩類題,都需要把握一個最基本的思想:話題一致。從選項來看,設計者在設計題目選項時,會從學生心理出發,想學員之所想,一般會設計看起來非常合理的選項,帶入題幹也是非常通順,甚至比正確項還通順。故若不能把握好題型特徵,往往會出錯。需要學員嚴格把握題幹,樹立“話題一致”的思想。

二、考生常見做法

考生做這類題,喜歡採用帶入法,不是說不能用這種方法,只是這兩類題,採用代入法不是最優。若用代入法,就容易落入出題人設計的陷阱,選擇那個為考生量身定製的選項,也就是讀得最順的項,故往往出錯。

三、例題分析

【例1】理解視知覺工作機制的傳統觀點可追溯至16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兒。笛卡兒認為,大腦會首先構建一個外部世界的鏡像模型,之後在大腦內,我們像看電影一樣地觀察這個世界。據此觀點,倒置眼鏡會使內在的鏡像模型也發生倒置,大腦根據這個倒置的鏡像產生視知覺。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一解釋,德根納就是其中一個。他在實驗進行到第30天時體驗到的視覺現象使他徹底站到了笛卡兒鏡像論的對立面。接下來最可能講的是:

A、視知覺的工作機制

B、德根納的實驗結果

C、倒置眼鏡的工作原理

D、笛卡爾鏡像論的缺陷

【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前部分通過對笛卡爾對視知覺觀點的介紹,引出德根納的實驗。轉折後,重點圍繞德根納的實驗進行表述。最後一句將話題鎖定在德根納的實驗上。保持話題一致原則,應圍繞德根納的實驗成果去講,B與之對應。A、C、D話題不一致,同時也是前文論述過的信息,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例2】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所有理解這一點的人都明白: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然而_______________:吸菸就從曾被醫生推崇轉變為被認為危害健康;吃肉曾被認為是有益的,後來又被說成是有害的,後來又變成有益的,現在又變成一個個人觀點問題;女性應該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年齡也提高了;地球曾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後來又被發現不過是宇宙邊緣的一顆行星。至於我自己,現在已經不知道喝紅酒對健康究竟是有益還是有害了。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個過程有時會令人困惑和不安

B.不同知識的“有效期”是不同的

C.自然科學的前沿理論淘汰起來比社會科學更快

D.人們總是固執地認為頭腦中的某些知識是正確的

【答案】A。中公解析:所填句子橫線在中間,然而之後,冒號之前,所起作用需和前文語義“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構成轉折。同時要能概括然而後面的內容。然而後面例舉了“吃肉、喝酒”等例子,說明接近真理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困惑、錯誤等。故所填句子需要承上啟下,A項的這個過程會令人不安和困惑,與之一致,當選。B項強調的是知識的有效期,C項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淘汰快慢,D項人們固執地認為頭腦中的某些知識是正確的,都無法概括後文,且話題不一致,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

四、總結

通過這兩個題對比,可以看出其整體思路想通。做題過程中需認真分析上、下文,概括出話題詞,保持話題一致,減少使用代入法,就可以提升正確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