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每到秋天,皇帝就會率領大臣們去打獵,為什麼每年都要舉辦這樣的活動呢?狩獵除了鍛鍊身體外,還有哪些我們想象不到的作用呢?今天就隨小編一起去看一看。

清初諸帝,尤其是康熙、乾隆皇帝,都喜歡騎馬射獵,這與滿族民族習俗有關。滿族是我國一個強悍勤勞的民族,長於騎射、善於征戰。他們把狩獵活動看成是立國的根本大計之一。在尚未叩關南下、入主中原以前,就在當時的東北盛京(今瀋陽)、吉林、黑龍江等地設有圄場,進行狩獵活動。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清朝統治者在北京紫禁城金鑾殿裡坐上寶座之後,皇帝每次到北方出巡,往往伴有打獵活動。如今行蹤絕少的猛虎野獸,在當時數量尚多且分佈很廣,例如京畿的南苑、承德附近的圍場縣、山海關、錦州、遵化、古北口、灤河西岸等地,都是皇帝打獵的好地方。

凡能打獵的地方,都設有皇帝的行官,其實皇帝在紫禁城內居住,每年也不過只有一半時間。凡遇皇帝出行打獵,必扈從一大堆人馬,包括后妃、王子、公主、王公大臣,還要帶上八旗土兵,浩浩蕩蕩,熱鬧非凡。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這種圍獵活動,又稱為“秋獮”。清代皇帝的木蘭圍場,在承德地區圍場縣。據記載,圍場共佔地一千三百餘里,周邊立木柵為界,以別內外。其內可供行圍的場地達七十二處。四周設卡座五十八處,由近千名八旗士兵常年駐守,成為禁區,不許百姓、獵戶進入。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圍場處於蒙古部落地區。清代皇帝為了密切同蒙古上層統治者的關係,每年均舉行“秋獮之典”,並組織數萬名軍士到此狩獵和比武。皇帝出獵行圍時,由一千二百五十名蒙古士兵編成兩隊,協助合圍。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即分進合圍,逐步縮小圍圈。野獸出來時,皇帝先行引弓射箭,然後由大臣、侍衛一起射殺。若遇有熊、虎等猛獸,皇帝一面命令虎槍營兵掩殺,同時親自用火槍、弓箭射殺。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每年秋獮,獵得的各種獸類很多,凡獵中者均登記於名冊。康熙、乾隆極嗜打獵,收穫尤豐。

乾隆帝炫耀自己的辦法更多,其中有一個主意是,凡射中一獸,則在所使的寶弓上雕刻下射中的時間、地點、射中何物,以作紀念。乾隆帝還曾詔諭,分別把他獵獲的兩隻公鹿的鹿角,製成了兩張鹿角椅,並在鹿角椅上銘刻題詩。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這張鹿角椅椅面寬大舒適,鹿角光滑巨大,左右一邊各一隻大角,剛好圍成一個圓椅。鹿角椅,現珍臧在故宮博物院。題詩則刻在椅面靠背上,詩收入《乾隆御製詩文集》內。

康熙帝所提的哨鹿,是一種圍獵的方法;即用哨音引鹿,然後加以射殺。哨鹿時,先命侍衛入深山疊嶂中尋覓鹿群。哨鹿者頭戴鹿角,埋伏在林壑中,然後吹響一種引鹿的木哨,其音酷似雄鹿求偶之聲,遂引出了一群牝鹿,於是周圍預伏的官兵便群起捕捉或射殺。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據說清朝有的皇帝有飲鹿血的習慣。當擊斃鹿之後,取其鮮血飲之,認為可以延年益壽。清代官廷曾令中西畫家繪有許多哨鹿的圖畫,例如意大利人郎世寧所繪的《弘曆哨鹿圖軸》,董誥繪的《一箭雙鹿》等,都形象地描繪了乾隆皇帝哨鹿行圍的情景。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行圍期間,皇帝要多次在行宮裡賜宴蒙古王公和隨圍官兵。在皇家的避暑山莊內,設有很大的賽馬場,皇帝經常組織蒙古族士兵表演相撲、套馬、訓馬、賽馬等技藝,以示懷柔尚武之意。清代各帝相沿,著為恆典。尤其是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面對沙俄侵擾邊界,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叛亂,這種圍獵比武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和體育訓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戰略意義,對於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起過積極的作用。在木蘭圍場和避暑山莊進行的圍獵比武活動,“康乾盛世”達到了高潮,咸豐以後便冷落下去,清代也逐漸衰敗了。


清代皇帝貴族為何喜歡狩獵?狩獵在政治上究竟有何作用?


關於皇帝貴族的圍獵活動,大家有什麼見解嗎?歡迎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