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情太浮躁,做什麼事都不專心,怎麼辦?男孩?

沉默0m


爸媽可以這樣做:

一般說來,大多數孩子在一定時期內會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活動頻繁、目的性不專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此,家長不應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孩子進行心理矯正,幫助孩子儘快改掉這些毛病。

1、找原因

有些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對所要專注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則是因為學習內容太難。對這些“消化不了”和“吃不飽”的孩子要分別對待。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專心,只追求孩子學習的結果,而不問過程。

2、第一時間培養良好習慣

有的孩子做作業不專心,與上學之初家長沒有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有關;孩子剛入學,回家做作業時,家長一會給孩子水喝、一會給孩子東西吃、一會又和孩子說兩句話。時間一長,孩子就養成了做作業時吃東西、說話,不專心的習慣,對於這種情況,家長應克服這種過分關心孩子的錯誤教育方式。

3、適當陪伴

孩子學習早期,學習的堅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有限的,父母在一旁的陪伴對孩子是一種支持。不過,媽媽不要在旁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學習指手畫腳。而是最好在旁邊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樹立一個專心做事的榜樣,不要總對孩子說話,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4、循序漸進

有時可以想辦法逐漸改善他的注意力“長度”。比如:設置短時可以完成的任務,並且幫助完成,再逐漸加長。比如,讓他玩拼圖,先拼4-6塊的,知時間內即可完成,讓他有成功感,然後逐漸加多,他的注意時間也會加長。

5、創造良好環境

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幫助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儘量避免讓他分心的事,如大人談話、大人看電視等。

6、訂個君子協定

和孩子訂一個君子協議,只要按時完成了學習任務,就可以看最愛的電視節目。但是,如果在中途開小差,玩玩這個摸摸那個,導致沒有按時完成任務,那麼就不能看電視了。這種協議的方式,是在媽媽和孩子在共同協商之下形成的,比僅僅是媽媽制定規則的效果要好的多。適當的運用這樣協議和獎勵的方法,會有不錯的收效,但要注意的是,媽媽要遵守協議,不能在孩子完成任務後剝奪娛樂時間,而佈置了更多的任務。


LaoHuang188


您好,我是一名一直從事一線教育工作的老師,對於您這個問題,確實普遍存在在很多孩子的身上,作為家長的您,能及時的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在積極的找方法解決問題,這就證明了您是一位稱職的家長,為您點贊!這麼多年我帶的每一屆學生基本上都會有類似的孩子,這類孩子其實都挺聰明的,但是就是不好教育。行為散漫、學習目的不明確、甚至對學習還有牴觸情緒,缺乏求知慾、好奇心、懶惰,經常是機械的應付形式,這就導致了學習成績和紀律表現差,在班級中評價也不高,他就更消沉了!

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能用傳統的教育方法,首先我們在教育孩子之前要避下面幾個雷區:

雷區一:在不懂現在孩子的心理特點的情況下,憑自己的幾十年經驗進行教育,那會適得其反,孩子連起碼的仰慕感都沒有,他自然也不會聽你的教導!

雷區二:不停的說教、嘮叨、打罵等方式教育孩子是不行的,任何人都不喜歡被強迫,更何況是貪玩的孩子們,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產生無限的牴觸情緒!

雷區三:虛假的鼓勵表揚,無限的給他帶高帽子,實際上就是變相要求,但什麼都不怎麼懂得的孩子能讀懂這裡面的要求麼?當然不懂,結果還漂起來的,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無疑是無效的教育方式!

雷區四:切記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某某孩子對比,這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壓力,產生陰影,逐漸就會消磨他的鬥志。

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該如何教育:

首先,要找到孩子為什麼會浮躁,浮躁的根源在哪兒?

尋找問題的根源是需要有方法的,我們要從孩子的各方面來了解孩子,他的生活、學習的各種活動都是有機可循的。從一些小事入手,看看他完成一些任務是能力上跟不上,還是心思總掛念在他喜歡的事上,這就可以診斷出他的問題根源。這就是要密切觀察,旁敲側擊,不要單刀直入,以免打草驚蛇。

其次,對症下藥。診斷出問題了,這就好辦了。如果是他在從事一些活動的時候,開始很冷靜,做著做著就開始浮躁了,之後就放棄了,那麼這些任務應該是超出了他目前的能力範圍了,你就要及時幫助他,給予正確的引導,陪他一起完成。這樣久而久之,他嚐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了通過努力探索得來的成就感,未來他就會主動去探究新的各種任務,逐漸就安靜下來了。還有一種是他沒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但還是用繁衍了事的態度去完成,這顯而易見,他對這個領域的任務不感興趣,這個時候他的心裡肯定掛念著他的遊戲,玩具等等。這類孩子,我們要把需要完成的任務遷移到他感興趣的事物上去,或者可以成為等價交換的條件。逐漸培養他能夠踏踏實實的完成一件事的習慣,時間長了,這樣踏踏實實的完成的任務多了,他的好的行為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同時要及時地引導孩子多培養幾項新的健康的興趣愛好。讓他的精神有了新的寄託,逐漸就會取代舊的惡習及不健康的興趣愛好。

再次,家長自己也要審視一下自己,您在家是否是安靜的,您給他創造的學習、生活環境是否是安靜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每天都是和和睦睦的,安安靜靜的,也有讀書、看報、寫字等愛好,那麼這個孩子也會受你的影響,自然就安靜的做他該做的事。簡單的一個例子,他正在在學習,你在打遊戲,那麼孩子能安靜的學麼?那麼如果他在學習,你們父母也在看書、學習,那麼你們家就像圖書館的氛圍,那正是安靜的好氛圍,此時此景,我相信您的孩子也浮躁不起來啊!

最後,最好的愛是陪伴,最良的藥也是陪伴,家長懂了如何針對自己的孩子問題進行教育之後,接下來就需要長期陪著他一起克服這個問題,他需要時刻都有的影響力的環境和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好的行為習慣及生活習慣都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培養!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我是從事並熱愛教育事業多年的一線教師,如果對教育問題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和我討論,共同成長!


鹿裡學社


你應該與他平等溝通幾次,打開他真實的想法,他肯定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把這個興趣找出來,給他創造條件讓他能著手去做這件事,當然玩手機遊戲不在此列啊。

發現他的興趣所在,喜歡的,擅長的,選擇能實現的,創造條件讓他去做,先把專注力培養起來,讓他體會專注投入到某件事上的樂趣和成就感,逐漸形成專注的習慣。同時還培養了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還可能是他以後人生的財富。

讓他做你喜歡的事,他必然浮躁。去發現他喜歡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