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政協委員朋友圈“抱怨”被拍醜,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據媒體報道,4月22日,正值浙江溫州“兩會”召開期間。一位參加會議的市政協委員發佈的一條微信朋友圈,引發了關注。

快評丨政協委員朋友圈“抱怨”被拍醜,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圖據網絡

在這條動態裡,她發了4張照片,並配發以下文字——“這是媒體哪個攝影師拍的?把我昨天下午政協分組討論會上向書記、主席彙報的照片拍得這麼醜,還竟然放出來?就不能放張正常的嗎?早上開會時多人轉發圖片說這攝影師該去領盒飯了?”

事件引發關注後,該政協委員表示,這就是朋友圈裡發的一個調侃。“就是開玩笑的一句話,本來就沒什麼事。”被“批評”的攝影記者則稱:“照片是用單反拍的,我當攝影記者拍兩會都好多年了,技術上肯定沒有問題。”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張照片,到底是美是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更何況,我們正在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濾鏡,十分靠P圖的時代。大部分女性誰沒有過,拍照3分鐘、修圖1小時的經歷呢?誰不曾為了在朋友圈發出一張美美噠照片,大費周章地找最美角度呢?

普通人出去旅個遊,參加一個活動,如果形象被友人或是主辦方拍醜,在朋友圈抱怨幾句,說句“請你去領盒飯”之類的調侃,不會打翻友誼的小船,只會當作是無傷大雅的玩笑。而此次,一條微信朋友圈抱怨被拍醜,也能引發輿論關注,關鍵還是在於當事人的特殊身份。

對於拍攝圖片的攝影記者,工作職責是拍出真實反映會議現場的新聞圖片,追求的是現場感和時效性,而對於是否把當事人拍美,是否找到最適合當事人的拍照角度,理應不在其職責範圍之內。

對於被拍攝者政協委員而言,肩負著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責,通過地方“兩會”充分發表意見、參加討論地方重大事務是工作重點,發言能否做到言之有物才是公眾考量的關鍵。

網絡時代,媒介的定義不斷變革。記錄個人生活點滴,發表人們觀點和看法的朋友圈,恐怕也很難界定屬於私人領域還是公共領域。發什麼內容,是否設置分組可見都是社交時代人們不斷思索的現實命題,本質上存在於網絡空間的朋友圈,其屬性可以說是公私兼具,甚至公大於私。近年來,也有不少輿論熱點事件,正是由當事人朋友圈發聲引起的。

迴歸該政協委員的這條朋友圈之所以引發爭議,在於其公私界限存在一定失衡。地點是在地方“兩會”現場,時間則是正值會議期間,事件是被媒體記者拍攝新聞圖片,此時朋友圈發聲“批評”記者拍照質量,“於公”的意味還是蓋過了“於私”的成分,不是單純討論照片質量這麼簡單。

對具有特定身份、尤其是涉及公共事務崗位的人員來說,發朋友圈應當分清公私界限,從而不去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輿論的關注往往會放大細節,但這件事遠沒有那麼複雜。抱怨被拍醜,也不妨看作這位政協委員的“真情流露”或者“一份可愛”。有種聲音認為“這是以權勢壓人”,這種觀點未免過於上綱上線,實在沒必要。

從現場圖片來看,這位政協委員形象不錯。作為一名律師,她在意自己在鏡頭前的樣貌也在情理之中。對社會大眾來說,對待私人的朋友圈,不妨抱有以己度人的寬厚,包容一些表達。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晶晶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快評丨政協委員朋友圈“抱怨”被拍醜,沒必要過度上綱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