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实战意义的资产配置报告是怎么生成的?

提到高净客户群体的资产配置服务,自然离不开资产配置报告。当然,财富行业里有些所谓的资产配置报告也就真的是一份“报告”而已。很多时候,理顾手里的资产配置报告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产品简介。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配置报告是有(实战)意义的?

简单说,要符合几点:

第一个,指导性;配置报告要能清晰地指出客户当前组合存在的问题。要注意的是,这个地方需要有切分。高净客户通常会把投资拆分成几个部分(大类),每个细分类别都值得好好研究。就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基金来说,最后对新老组合进行一个对比,很多东西一比较就看明白了。

第二个,执行性;提供给客户配置报告是要可以去落地操作的。有些配置报告中谈了很多概念,但没有执行方案,或者压根就很难执行。这类报告充其量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并不具备实战意义,对理财顾问的作用并不大。

第三个,证明性;配置观点需要有充分的量化数据支持,并且这个论证在逻辑上站得住脚。投资毕竟是需要依赖理性判断的事情,不能单纯地靠信仰和想当然。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配置的产品,却没把选择该产品、比例、组合背后的逻辑搞清楚。

一份具有实战意义的资产配置报告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在开发探普TOP10特训营的时候,这个环节是整体流程中最核心的部分,经过了反复的思考和讨论,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步,客户投资数据的收集。资产配置报告的质量,与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密切相关。没有足够的优质数据,就无法对配置给出准确的建议,也无法对观点形成量化数据支撑。

但是很多理财师在第一步就卡住了,卡在两个地方:第一个是不知道问什么;要收集的信息很多,探普设计的问卷前后大约有40个问题,而有些私行的KYC问题更多,我所见过最多的问题有130多个。无论问题有多少,核心信息就那么几个,只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提问,一方面能够得到更加详细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互相验证(如果出现矛盾,就可能出现错误的信息)。

第二个地方是信任度问题。当然这对于有从业经验丰富的优秀理财顾问并不是问题。对新人来说,却是个挑战。客户不信任你的原因本质上只有一个:他觉得告诉你这些信息没有什么价值。

第二步,得到KYC问卷之后并不能马上对收集到的信息去做配置方案或者诊断工作,即便是再资深的理财师,难免在沟通的时候会有些遗漏。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会把每份KYC的内容过一遍,然后跟每位理财师进行电话沟通。今天从早晨10点到下午4点,Linda、研究院的陈科总、我还有财小秘四个人就一直在会议室跟6位已经提交KYC(作业)问卷的伙伴进行了沟通。

我们会补充一些问题,明确一些要点。除了客户,更要了解理财师的状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赋能。

这个工作非常重要,也很容易忽略。站在数据处理的角度,有点像数据清理和维规约,经历过这个流程,信息才能投入使用。

第三步,设置配置大类的有效边界。这个环节的工作考验的是研究功力,因为不仅需要对当前市场趋势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对大类资产的波动情况有认知,除此之外必须熟悉市场里基金管理人、策略表现、以及产品的情况。这样才能界定出,当年(某个时间结构下)能够用于配置的工具。

第四步,出具诊断报告和配置方案。经过我的观察,目前理财师面对的客户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种是已经配置了相当比例的二级市场基金(熟悉权益化产品),他们中有些甚至不认可非标,或许是因为踩雷的经历,也可能是偏向偏好的特性;

另一种是目前主要配置还在固收产品上的客户,但已经有想法要逐步调整比例,朝着二级市场证券基金产品过渡。

针对第一种,重点在于当前投资组合的诊断,以及调整后的数值对比。而对于第二种,非标固收、股权跟二级市场产品的可比性原本就比较差,所以在配置思路上主要考虑非标替代的策略和相关产品。具体的在根据KYC清洗后的数值进行调整。整个出具报告的工作伴随着大量量化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拼拼凑凑。这块工作也是压在研究院身上。

第五步,诊断报告和配置方案出台后,需要确保理财师能够理解,并能够表述清楚。这个时候就进入到第二次探普和理顾沟通的会议,对于报告中的量化部分进行讲解,理财师或许不要给客户在这部分讲得很深,但自己对基本的逻辑必须清楚。可视化的工作是另一个重点,确保专业性不足的客户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报告核心要点。

第六步,理财师就报告跟客户进行沟通,再次进行反馈。客户在接收配置报告信息后的想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二次修改和动态调整。这个工作环节里,很多理财师容易走入误区。什么误区呢?就是希望用营销技巧(话术)去说服客户,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路就走偏了。因为我们是在提供一个高端的个性化配置服务,不是简简单单地卖一个产品。

客户如果有异议,首先一定要搞清楚的是对方真实的想法,以及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除非是蛮不讲理的需求,一般来说高净客户都受过较好的教育,或者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在理解程度上也比普通投资人更强。他们提出来的质疑,一定事出有因。不要觉得这是一个阻碍,一旦这些质疑被解决,你距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

第七步,根据反馈再次调整配置方案,并最终定稿。

这七个环节走完一圈需要多久?大致要10~20天,但你似乎忘记了。对于配置方案中涉及到的二级市场交易策略,基金管理人,还有产品,如果你并不熟悉他们,学习上还要额外有10~20天的时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没弄懂、没吃透的东西,千万不要随便推。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