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亞歐大陸第一次引起連鎖反應的白種人西遷是怎麼回事?月氏和烏孫將何去何從?

​​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匈奴與月氏的世仇引發的河西走廊白種人西遷局勢圖


月氏王的北方被匈奴壓制,黃河以東又是強大的漢朝,南面有河湟羌王,都是不好惹的主,當下之際,只有向西擴張可以為月氏部落謀取新的生存空間。前177年,月氏西攻黨河流域的烏孫部落,烏孫昆莫(相當於單于或王)難兜靡被殺。烏孫與月氏原本同屬吐火羅高加索人種,在河西走廊和平共處了幾百年之久,突然慘遭首領被殺的打擊,只得暫時投靠匈奴。冒頓單于收留了烏孫殘部,並於前174年幫助他們西遷至今博格達山北麓遊牧(《舊唐書 地理志》:“流沙州北,前漢烏孫舊地,方五千裡。後漢車師后王庭”)。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東天山博格達山,該山的存在保證了山北的烏孫不會遇到西遷的月氏宿敵

同年,冒頓單于擊敗月氏,派渾邪王、休屠王分別駐牧東天山北麓和居延海一帶。兩年後,也就是前172年,月氏被迫踏上西遷之路,讓世人想不到的是,這一背井離鄉的西遷之路竟會越走越好,並最終幫助月氏成功逆襲,踏上世界歷史的中心舞臺。

在河西走廊世代繁衍了近千年,有許多部族不願就此離去養育他們的祁連山牧場,這些不願西遷的月氏人選擇南入祁連山腹地,最終定居於河湟故地,自號“小月氏”,與羌人雜居相處,成為後來安多藏族的古老族源之一。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湟水故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古羌世居此地,南遷的白種人小月氏被稱為“月氏羌

與月氏共同西遷的還有居住在河西昭武城的部落,後來他們進入河中游牧,於突厥崛起前複稱“昭武九姓”,也就是唐代善於織錦和貿易的粟特人。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同樣由河西走廊西遷至中亞的昭武九姓也是高加索人種

西遷的月氏自此自號“大月氏”,他們西出白龍堆,跨越哈順戈壁,沿著天山南路,走走停停,眼看自然環境越來越惡劣,但迫於匈奴的壓力,為生存著想也不敢不走。歷時10年之久才經過白水澗古道來到天山北麓的準噶爾盆地,準備在此定居。

駐牧天山北麓的烏孫將仇敵大月氏遷來的消息即刻報告匈奴渾邪王,老上單于抓住機會,再次共約烏孫進攻大月氏,迫使月氏人繼續西遷。

再往西走就是塞種人遊牧了上千年的傳統領地,大月氏王帶領族人小心翼翼的翻越天山進入伊犁河谷,這裡優良的牧場和故地給了月氏人強大的信心,他們重振月氏榮光的機會就擺在眼前。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塞種人青銅時代大規模開採銅礦的奴拉賽銅礦遺址(位於伊犁河谷喀什河流域)

顯然,這裡並非無主之地,塞種人躲藏在山谷裡打量著這群來自東方,但膚色同樣屬於高加索人種的陌生大軍。月氏王下令集中力量在伊犁河谷向塞種人發起進攻,塞軍以騎兵為主,不善攻堅和陣地戰,塞王下令全族西遷撤退,把完整的伊犁河谷留給了大月氏。塞種人轉向西南方的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遊牧。


絲綢之路的首次東西方交流竟得益於匈奴內亂?

伊犁河谷自古就是古代遊牧民族西遷爭奪的目標地之一

善於長征的月氏人終於在水草豐美的伊犁河谷得到了長達20年的喘息和發展,但這裡註定不是月氏人的最終目的地,他們要給迫於匈奴壓力的烏孫人騰地方,烏孫人才是日後伊犁草原的真正主人,而大月氏的最終歸宿竟是讓人如何也想不到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