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藥師說本草】山裡的美味野果-羊奶子

小時候,老家後面有座叫天官墳的山,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就會和小夥伴們到山上去玩耍。那時的農村,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各種各樣的零食,於是我們就會在山間田邊尋找各種野果,山莓、刺苔、茅針、映山紅都會成為我們農村孩子的美食,當然,運氣好的話,就會採摘到春季特有的山果-羊脯奶。


【王藥師說本草】山裡的美味野果-羊奶子

一直不知道這個叫“羊脯奶”到底應該叫什麼名字,我們那個村是祖上在同治年間從湖北鍾祥遷徙到安吉的,經過幾代人的語言變遷,湖北話和隔壁村的安慶話及本地的吳儂軟語相互融合,變成了如今連湖北人也聽不懂的湖北話,安吉當地稱這個果子叫“羊奶奶”,我們那個村則叫它作羊脯奶。後來從事中藥學了藥用植物,檢索植物圖譜終於知曉這個野果的正式學名叫-胡頹子,入藥叫羊奶子。

【王藥師說本草】山裡的美味野果-羊奶子

胡頹子,別名羊奶子、三月棗、蒲頹子等等,各地對其的稱呼可謂五花八門,不過,對於八十年代以前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這個野果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

【王藥師說本草】山裡的美味野果-羊奶子


胡頹子,為胡頹子科的常綠直立灌木,主要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地區的山地雜木林內和向陽溝谷旁,目前在園林中也有栽培。胡頹子的植物有個非常好辨識的特徵,其葉片下面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嫩枝和嫩葉、果實表面也會密佈銀色或褐色的鱗片鱗點。每年秋冬季開淡白色小花,次年4-6月果實成熟,果實呈長橢圓形,長12-14毫米,幼果表面被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味道甜中帶酸,甚是鮮美。

【王藥師說本草】山裡的美味野果-羊奶子

胡頹子藥用的歷史也比較悠久了,早在《雷公炮炙論》《本草綱目》《本草經集註》均有記載,分別稱為雀兒酥、半含春、羊奶子。其果實、根及葉均可入藥。

根:祛風利溼,行瘀止血。用於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風溼關節痛,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白帶,跌打損傷。

葉:止咳平喘。用於支氣管炎,咳嗽,哮喘。

果:消食止痢。用於腸炎,痢疾,食慾不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