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使用四種方法做到不誤認、誤採、誤用草藥

我國最早的一本本草著作《神農本草經》載藥只有三百多味,可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中藥大辭典》收載的中草藥就達五千多味,其中包括植物藥四千多味,動物藥七百多味,礦物藥數十種。

古人使用四種方法做到不誤認、誤採、誤用草藥

雖然古時候並不像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但是他們對草藥有自己獨特的辨別方式,主要有看、嗅、嘗、試四法。以及研究古書有的古人飽讀醫書,通過閱讀一些前輩撰寫的醫書來辨認草藥。這些醫書的價值非常高,不僅會記錄草藥的形狀特徵,還會把顏色藥性也標記出來,古人通過這些醫書的記載,能夠避掉很多帶有毒性的草藥。

“看”法是利用視覺觀察藥物的外形,這是運用最多的藥物鑑別方法。辨別藥物時,還能深入藥材內部,注意質地(光滑、粗糙、角質、粉性、油性等)、斷面形狀(如植物根或莖的維管束排列形狀、油室分佈等),並創造了許多通俗形象的名詞來形容各種特徵。秦漢以前就見於本草記載的人參,是因為其根形類似人形而得名。

古人使用四種方法做到不誤認、誤採、誤用草藥

“嗅”法是通過嗅覺感知藥材的揮發性氣味。《神農本草經》中的藥物木香、麝香,都是以香氣命名。鑑別狗寶,常將鑑別物用口呵呵熱氣,立即嗅聞,真狗寶肯定有狗屎氣息,若無此氣息,則不用深入鑑定。

“嘗”法是口嘗。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表明,口嘗是鑑別藥物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精細地辨識藥物特有的氣味。民有疾病未知藥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熱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義,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雲神農嘗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又作方書以救時疾。也不是一股腦的就將草藥直接食用或者使用在治療當中,在不確定草藥的毒性之前,人們會先用一些試驗草藥毒性的辦法來檢測草藥。人們會將這種草藥熬成水,然後再用銀針檢測。

古人使用四種方法做到不誤認、誤採、誤用草藥

“試”法就是試驗測試。在古代,這樣的測試多借助水、火來進行。例如常用來治療眼疾和痢疾的秦皮,早在西漢初《淮南子》就注意到該藥“以水浸之正青”。當然,這種方式也是有很多風險的,有的草藥含有劇毒,有的神醫就在動物身上試了含有劇毒的草藥後中毒而亡,實在令人惋惜。

至於現代來說,主要工作重點不是發現新物種了和歸納藥性。而是從古代典籍、各地地方誌、各民族民族藥(藏藥、苗藥、蒙藥之類的)歸納總結並用現代藥理學知識研究目前的發現了。因為按中藥資源普查數據來講,現有記載的天然藥物就有一萬多種,但是有初步研究結果才一千多種,詳細研究的不過才幾十種。已經滿足絕大部分臨床和研究需要了,很少會主打研究新的物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