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人工智能機器人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在1912年,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雖然這些定律只是小說中的構造,但是也成為了後來機器人生產的原則。
機器人的發展歷史大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工業機器人,主要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方面,如機械手臂等等。工業機器人在機械結構上有類似人的行走、腰轉、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
第二階段,帶感覺的機器人,這種帶感覺的機器人能實現類似人在某種功能的感覺。比如:力覺、觸覺、聽覺,來判斷力的大小和滑動的情況。
第三階段,人工智能機器人,將具有識別、推理、規劃和學習等智能機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動智能化結合起來,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環境下作業,故稱之為智能機器人。目前,這類機器人處於試驗階段,將向實用化方向發展。
相比普通機器人,智能機器人有很多優勢,比如普通機器人只能準確地重複執行某些簡單的規定動作,智能機器人則可以完成像開車這樣一類複雜任務。
智能機器人的缺點也是其智能性。智能機器人涉及到的研究內容很廣,涉及到了腦科學、生理神經科學、神經解剖學、醫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信息科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人機工程等眾多領域。
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實用普通機器人是1961年在美國問世,世界各國都開始了研發機器人的道路,美國和日本已經發展成為了“機器人強國”。
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隨著智能科學技術、智能控制、智能傳感器及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的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也開始啟動。
雖然現在的智能機器人和真正的人腦思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智能機器人的智能程度的每一次進步,都能為當前的生產活動帶來實際的發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