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先说一下什么是县管校聘,"县管校聘"是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特别是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教师变成了“共享教师”,教师并不属于某一个学校,而是属于县级区域内的一个教师,可以被分配到县域范围内任何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一、县管校聘,优化教师配置

现在的教师结构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师超编,有的学校教师缺编;有的学校多的教师无法安置,以至于一些教师都暂时在各处室工作(教务处,德育处、校办、后勤等等),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而教师少的学校,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累的不行。

县管校聘就可以按照学校的学生人数还有班级人数,在县域范围内合理分配教师,让每个老师的工作量大致相等,避免出现太闲和太累的教师。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二、县管校聘,打破“铁饭碗”

也许有人会说“一旦取得编制,就开始应付工作,有人年纪轻轻就进入后勤部门,有人则应付工作,教学成绩一塌糊涂,误人子弟”,说这话的人根本不懂教育,不懂教师这行业。教学成绩一塌糊涂能过得学校各种检查评比关,也过不了家长关。

当今就是因为这类不懂行业内情的“伪专家”太多,整天在折腾教育,使得教师不得安宁,无法静心搞教育教学。就怕不在一线的人告诉一线教师怎么教学。记得一次教育培训,给我们培训小学数学的是一个大学老师,他说他临时翻看了几页小学课本,觉得应该怎么教怎么教,让一个大学老师给小学生老师培训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这就是尺有所短了,也许他是一个优秀的大学老师,他可以把大学生教好,但未必可以把小学生教好吧。

县管校聘之后,就是打破了“铁饭碗”。老师不稳定,教育就难落实,一天到晚担心今天在这里教书,明天还不知道会发配去哪里?天天想着出路。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三、县管校聘,让教师“急功近利”,过分追求学生成绩

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大多看中教师行业的不折腾,稳定,可以专心做好这点事,现在这个优点没了,教师为了成绩,必然急功近利,受害的最终是学生。只讲考点,会把素质教育完全变成应试教育,一切追求学生的分数,急功近利才可以不被淘汰,试问,这样对学生是一种揠苗助长行为。学生不仅需要学到书本知识,还需要老师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四、县管校聘,公平公正,参考原则是什么?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体就是应试教育,拿分数说事,现在老师干工作都很积极,早读晚辅,还有哪些做不到位们呢?

县管校聘放大了校长的权力,什么样的老师合格,什么样的老师不合格,都是校长说了算,当然校长也需要制定一些列的考核办法,按照考核标准从高分到低分排名,排名最后的也就是落聘的教师了。那这样学校就不应该分快慢班了,如果有的老师教的学生程度很好,有的老师教的学生成绩很差(入班成绩就差),因为学生不对等,教了差班的学生就应该落聘吗?或者调到一个偏远乡村,如果偏远乡村也不缺老师,就直接落聘吗?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还有老教师,他们体力精力不如年轻教师,如果也参与县管校聘,落聘后被“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学校,每天上班下班就是个难题,本来在家门口教书,变成一下子要跑几十公里,这真的是一个问题。

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真正问题这一措施解决不了,一旦打破“铁饭碗”(取消编制),农村教师招聘更难。

五、县管校聘,何不提高待遇

调动积极性可以从提高福利开始啊,一线城市中小学老师还是很吃香的,只不过小地方的老师真就捉襟见肘了,不提高待遇,而采取县管校聘的“激励”办法,让中小学教师继经济压力之外的产生了另一个压力,没有雪中送炭,没有锦上添花,有的是“雪上加霜”。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为何年轻的男教师越来越少,这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吗?

笔者参加教师招聘的时候,县里招90个教师(中小学教师),一共有12名男教师,几年之后,我又留意了一下县里的教师招聘,招了200人,而男教师只有8人。教师招聘的人数增加了,而男教师的人数下降了。按照比例,每一百个中小学教师中,只有4个男教师。这还不值得深思吗?

县管校聘来了,把“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为啥男教师那么少?晒一下有着1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月收入,大家心里就能明白一些了。

为啥深圳一些中小学能招来博士,为啥乡村教师缺少男教师,为啥城乡教育差别较大,一个县管校聘就能让教育均衡吗?县管校聘,真的可以让优秀的年轻人在中小学坚守吗?

能促使中小学教师前进的动力有两个:追求幸福的力量(教师涨工资)和逃避痛苦的力量(县管校聘)?让优秀的教师享受应有的待遇(希望如此),让不优秀的教师“发配”到更远的乡村(合适吗)。

总之,希望县管校聘能让学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