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滿臉皺紋,頭髮灰白,走路幹活精氣神十足,回家她會問你:“孩子,想吃啥?我給你做?”“孩子,多吃點,別餓著。”這是中國奶奶愛的表達。

來自英國的小夥大米,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跟著16位奶奶學做菜。大米沿著安徽、浙江,南下廣東、廣西、海南,再到貴州、四川、雲南,繞了中國半圈,學習中國鄉村美味,也勾起了我們的記憶。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16位奶奶的18道菜

16位奶奶每一位都看起來和藹可親,給人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在她們身上看到了自己奶奶的模樣。放學回家,看到奶奶坐在院壩裡摘豆角,她會問你“餓了沒,爐子上剛蒸好的饅頭還熱乎著,去墊墊肚子。”

每一位奶奶又很不同,她們各有各的拿手好菜,各有各說不完的故事。奶奶們教給大米的每一道菜,都是生活和記憶的濃縮。在浙江潘周家,大米向65歲的陳奶奶學習製作長壽麵,前期經過複雜的製作程序,煮麵卻十分簡單。水開下面,幾根青菜、放入鴨蛋做成的蛋卷和肉沫,便是一碗清爽的潘周家長壽麵。這不正和做人做事一樣的道理,先難後易,先苦後甜。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在安徽木梨硔小山村,洪奶奶教大米做臭鱖魚,66歲的汪奶奶教大米做米粿。米粿是當地的傳統小吃,只有在清明、新年等節日才能吃到。用冬筍、醃肉、醃蘿蔔、豆腐、大蒜葉子等剁碎做成餡料,用艾草將米粉染色,做成麵皮包住餡料上鍋蒸熟。米粿冒著熱氣,邊吃著晚飯,汪奶奶將她的故事娓娓道來,大米也想起了自己90歲高齡的奶奶。普通的食材,地道的食物,將兩個異國人牽連起來,引出了濃濃的鄉愁。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在雲南玉湖村,大米跟著69歲的納西族趙奶奶學做麗江粑粑和納西火鍋。在四川丹巴,大米忙著和71歲的阿衝奶奶,學習製作藏族美食布穀肉。到了貴州肇興侗寨,大米和69歲的陸奶奶忙著製作堪稱黑暗料理的“牛癟湯”。在福建白勝村,大米向72歲的吳奶奶學習八珍炒糕,在白沙村向67歲的林奶奶學習鹹塒。等到了廣西,在黃姚古鎮82歲楊奶奶教大米香芋扣肉,72歲的郭奶奶教豆腐釀。最後一站海南新村港陳奶奶傳授氣鼓魚粥,69歲的黎奶奶傳授椰子雞。每到一處大米也親自做了中西結合的料理回饋給各位奶奶。

4億人的鄉村記憶

這檔豆瓣評分8.8的鄉村美食節目《奶奶最懂得》,評分應該不止這個數,可能因為很多人都還沒看,看過的人都說好。冬天很適合看看這樣的節目,溫暖又有煙火氣息。《奶奶最懂得》節目組表示,他們希望通過節目引起年輕一代對烹飪的興趣,喚起城市人對家的記憶,同時探討老年人在當下社會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隨著越來越多人離開農村,只剩下年邁的老人們苦苦堅守,書寫著農村的記憶。節目組做到了,很多看過節目的人都感動得落淚,心底深處的記憶漸漸被喚醒。

不少人想起了曾經奶奶的味道,只可惜現在再也嘗不到了。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鏡頭下的農村不是想象中的破敗不堪,反而富有生機。每一棟老屋,每一個人,每一棵樹,彷彿在述說著鄉村的變化,經過時間的消磨和自然的日曬雨淋後更加有味道了。拍攝之餘,大米問楊奶奶,拍攝有什麼感想?奶奶說:“拍片很有趣啊!我為什麼要緊張?我就要享受,我就要跳舞!”奶奶的心態真好,也很快樂吧。

英國小夥跟16位中國奶奶學做菜,勾起了4億人的鄉村記憶

第三期大米問奶奶“你是什麼星座的?”“我們是圓圓座的”奶奶一本正經的回答太搞笑了。她根本不知道星座是什麼,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奶奶一定是家裡的寶。不是一切傳統都會被取代,也並非一切現代都會被追捧,而我們只是走得太快忽略了鄉村,忘掉了鄉愁。

看完節目想給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告訴他們真的很想念,想念家裡的一切,想念家裡的味道,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不知道能不能回得了家。不過不用擔心孩子在外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