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很多人对古人总有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以为武侠、文人都是闲云野鹤,来去自由,想行侠仗义就拔刀怒吼,想归隐山水就悠然见南山,事实上,陶渊明的田园生活穷困潦倒,“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如此狂傲、高洁,为了一官半职也只有摧眉折腰事权贵:“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郁达夫写过一篇《采石矶》:生性豪宕、不拘小节的大诗人黄仲则投靠豪门,与龌龊猥琐之辈争风吃醋!

手无缚鸡之力,不识相不写软文,就只有“茅屋为秋风所破”,饿死在荒山野岭无人管。

诗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局限,放到现代,李杜、黄仲则凭借那些光芒万丈的诗篇及其稿费、版税,“直挂云帆济沧海”有何难哉?

文人如此,武士亦然。

小时候迷过射雕,看过水浒再看金庸,疑窦丛生:

即不上班又不犯法,神雕侠女靠啥生活?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外族入侵的时候,他们在哪里?饿殍遍野,他们又在哪里?

韩非《五蠹》用寄生虫“蠹”形容“以武犯禁”、不事生产、被权贵包养的侠客,视其为威胁王权的祸端。而民众则把侠客作为一种精神寄托。

日本的武士集团最早是对抗天皇的地主武装,后来吸收儒家思想,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他们效忠天皇、藩主,一方面维护社会秩序,一方面消耗着大量的社会财富。

美军炮舰叩关(黑船事件),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要维持天皇体制就必须招纳贤才,重用科技、文化人才,打压阻碍社会进步的武士阶层。

枪炮面前,人人平等,武功再高,又何足道哉?

藤泽周平的武士小说,对转型时期下级武士的日常和平民的苦难做了动人的描述。

《黄昏清兵卫》根据藤泽周平的短篇小说《黄昏清兵卫》和《叫花子助八》改编: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编鸟笼

观众惊奇地发现,武士并非整天耍刀弄棒,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低级武士清兵卫俸禄五十石,上有老下有小,入不敷出,业余时间都用来编鸟笼贴补家用。操劳过度,上班无精打采,到了黄昏要下班的时候才有精神,被同僚戏称为“黄昏清兵卫”。

山田洋次的改编非常成功,像山间小路一样朴实无华,但立意较原著高明,视野也更加开阔。

农民、女孩的尸体顺水漂流,不仅是世道艰难的展示,也是对武士时代的最强烈的控诉: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女孩浮尸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作为职业、阶层,武士应该也必然消亡:50个农民才能供养一个武士,农民自己都在饿死、自杀,武士凭啥继续存在?

作为一种精神,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武士不乏闪光点,清兵卫内敛、自律、尊老爱幼、同情弱小,为朋友、为爱人以命相拼: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奉旨讨贼,发现对方是一个妻女双亡、命运悲惨的武士,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清兵卫有心放对方一条生路,被砍得鲜血淋漓也不忍拔刀。

细节做得很好:清兵卫因家贫卖掉祖传宝刀,带了把竹刀和一把小太刀。

海报好看,如果把手放在小太刀上效果岂不更好?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海报

对方以为他带竹刀是小看自己,勃然大怒,苦苦相逼。

虽说一寸长一寸强,但室内空间狭小,小太刀反倒占据优势: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观众之所以喜欢清兵卫,就是因为他有情有义、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是唯命是从的鹰犬和冷酷的杀人机器。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黄昏清兵卫

筱田正浩根据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改编的同名影片《枪圣权三》暗流汹涌: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海报

英气逼人的权三被孩童编成歌谣传唱:

朦胧之间看见令人着迷的男子,枪圣权三,雄风十足,像从神灯里跳出来;枪圣权三,是个好武士。

然而,18世纪德川幕府的承平年代,武艺再好也无从施展,唯有习得高雅的茶道获取进身之阶。

茶道看似简单,几个清淡素朴的动作而已,但要用特定的程式、节奏、器具表现茶道“和敬清寂”的意境和静默之美,必须方家传授。

茶筅脱离茶碗的那一下稍有停顿,既实用(以免带出茶水),又像武士拔刀,美不胜收: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茶道

权三暗中向茶道师母请教,阴差阳错卷入桃色事件,与师母连夜私奔。

这对亡命鸳鸯的血腥结局,似在预示日本从武士社会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坎坷、磨难: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内田吐梦的《血枪富士》(1955)手法高妙: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海报

胖墩墩的侍从和他那杆长得出奇的大枪很喜感: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大枪

武士群体愚昧、自大和野蛮到什么程度?

具有新派思想的主人,因与仆人同桌吃饭,违反了武士的所谓礼仪,惨遭其他武士的围攻,血溅当场!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围攻

热爱主人的侍从怒发冲冠,全歼敌寇。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转型时期的日本武士:从《黄昏清兵卫》到《长枪权三》

用一个对主人无比忠勇的侍从否定武士和武士道,极具说服力:

堡垒总是从内部被攻破,是政治,更是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