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全球 60歲以上的人口,到了2050年將會超過 20億人。在亞洲,人口高齡化現象速度更快,2006年日本就已經成為“超高齡社會”,意味著有20%以上的人口在 65歲以上。日本總務省的數據顯示,2018年9月日本60歲以上的高齡就業人口已創新高,達到總就業人口的12.4%。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受少子化影響,估計在 2025年左右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的問題勢必影響勞動、就業、消費等結構。高齡化現象產生的機會,包含退休年齡延後,讓食農生產環境也需要跟著升級,提供滿足維持銀髮族身心靈健康的食品需求。國際知名市場調查公司Mintel也在“全球食品發展趨勢報告”中提出高齡化商機。這群銀髮消費者將是各產業矚目的焦點,食農創業者也可把握高齡食品這塊新藍海市場。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銀髮族需要的營養跟青壯年不一樣

銀髮族因為身體機能改變,需要補充的營養也不同。高齡者容易出現體力衰弱、肌力不足等現象,長年伴隨的骨質疏鬆、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讓他們對“吃”有特殊需求,不僅如此,因年長、疾病造成味蕾功能衰退,更可能導致偏食、口味變重等現象。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因此長者在選擇食品時,應確保攝取充足的營養,在食物調味及質地挑選上也要多注意。專家建議銀髮族可多吃豆類、奶類、蔬菜、水果、全穀類、堅果等,並可挑選較軟的食材,烹煮時儘量將食材將切,多用蒸、煮、燉的方式料理。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正餐之間以點心補充營養。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長輩對食物的需求明顯與青壯年人口不同,銀髮族的市場還有許多需求缺口等著被滿足,食農業者應把握此龐大市場與趨勢。如何幫助銀髮消費者吃得更健康、有營養、延緩老化等,皆是商機所在。

日本研發易咀嚼的新型態食物

由於日本很早就進入高齡社會,因此市場發展出許多適合長輩食用的新型態食物,像是介護食品(Universal Design Foods)。日本食品業者甚至共同籌組介護食品協議會,依照食品的軟硬度及黏稠度,將介護食品分成四類:容易咀嚼、可用牙齒咀嚼、可用舌頭翻攪、無需咀嚼(泥狀類)。許多知名企業如日清、HOUSE、江崎glico等都有加入協議會,研發適合長者食用的食品。

像是日本Takaki Healthcare Foods公司研發了一款Rakuraku麵包。一般麵包在食用時會迅速吸收唾液,長者的口腔唾液分泌減少,咀嚼及吞嚥功能較差,一旦一口吃得比較多,將會產生高度吞嚥危險。而Rakuraku麵包用減少麩質蛋白的特製麵粉製成,放入口中舌頭即可切斷,且容易在口中融化,滿足銀髮族想吃麵包又怕難咀嚼下嚥的需求。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臺灣推廣銀髮友善產品


臺灣農委會認為臺灣生產多樣化且新鮮優質的農漁畜產品,食農業者可透過食品科技加值,擴大在地食材應用,為長者增加飲食多元性及選擇性。自 2016年開辦以來,已評選出 53項銀髮友善食品。2018年的獲選名單包含魚片快速料理組、希臘式優酪、黑米芝麻飲等,這些獲選食品的特點都是容易料理食用,也滿足長輩的營養所需。


銀髮族對“吃”有特殊需求,把握高齡食品的新藍海

未來,銀髮人口將會愈來愈多,食農創業者可以更積極開發、設計專屬於銀髮族的食品,包括保健食品、養生餐飲、抗老食品等,都是具有龐大商機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