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豁達心態:我和誰都不爭。活了105歲高壽

楊絳,原名楊季康,191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錢鍾書稱譽她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少年時代先後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讀書。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為外國語言文學研究生。

1935年與錢鍾書結婚,同年夏季與丈夫同赴英國、法國留學。

1938年秋回國,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

1949年後,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絳先生的豁達心態:我和誰都不爭。活了105歲高壽

楊絳先生的第一部作品為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於1934年初發表於《大公報文藝副刊》。1940年代初,她連續創作了喜劇《稱心如意》和《弄假成真》,這兩部劇本寫作和上演於抗戰時期淪陷後的上海,當時引起很大反響。

1980年後,是楊絳創作的“新時期”,她以散文和小說兩方面的創作成就引起世人注目。其散文代表作《幹校六記》出版於1981年,暢銷於整個1980年代,在港澳臺均出版了繁體字單行本,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在國外出版。

她的小說代表作《洗澡》(意即洗腦筋,系國內最早反映知識分子改造的文學作品),出版於1988年,在知識分子當中引起很大反響,作品亦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出版。

1994年,錢鍾書先生住進醫院,纏綿病榻,全靠楊絳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兒錢瑗也病中住院。

1997年,楊絳稱為“我平生唯一傑作”的愛女錢瑗去世。

一年後,錢鍾書臨終,一眼未合好,楊絳附他耳邊說:“你放心,有我!”內心之沉穩和強大,令人肅然起敬。

“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當年已近九十高齡的楊絳開始翻譯柏拉圖的《斐多篇》。


楊絳先生的豁達心態:我和誰都不爭。活了105歲高壽

2003年,《我們仨》出版問世,這本書寫盡了她對丈夫和女兒最深切綿長的懷念,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而時隔4年,96歲高齡的楊絳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探討人生的價值和靈魂的去向,被評論家稱讚:“九十六歲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嬰兒的純真和美麗。”

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也被楊絳接手過來,陸續整理得井井有條:

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館札記》,178冊外文筆記,20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也於2011年面世!

楊絳有篇散文名為《隱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譁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生活中的她的確幾近“隱身”,低調至極,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

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準備大張旗鼓籌劃其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個比方風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錢鍾書去世後,楊絳以全家三人的名義,將高達八百多萬元的稿費和版稅全部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

楊絳的親戚講,楊絳嚴格控制飲食,少吃油膩,喜歡買了大棒骨敲碎煮湯,再將湯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

她還習慣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

高齡後,改為每天在家裡慢走7000步,直到現在還能彎腰手碰到地面,腿腳也很靈活。當然更多的秘訣來自內心的安寧與淡泊。

楊絳先生,到了晚年100多歲,身體依舊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鑠。


楊絳先生的豁達心態:我和誰都不爭。活了105歲高壽


作為翻譯家,楊絳先生的文學翻譯成就卓著,除《堂吉訶德》外,她還翻譯了西班牙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文學名著《吉爾·布拉斯》(Alain Rene Le Sage: )以及古希臘散文柏拉圖(plato)的“對話錄”《斐多》(Phaedo)等。

作為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先生寫過多篇評析西班牙和英國文學名著的理論作品,如評論《堂吉訶德》、《小癩子》(Lazarillo del Tormes)和《塞萊斯蒂娜》(La Celestina)等的文章,以及論英國作家菲爾丁等。

楊絳早就借翻譯英國詩人蘭德那首著名的詩,寫下自己無聲的心語: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