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業信息網

面對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趨勢,誰來種地、如何種地、怎樣產銷成為農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成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2014年,從化區被列入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市)中,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戰略要求,從化區以培育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職業農民為主要內容,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大力實施技術技能培訓、積極開展跟蹤服務指導、加強政策項目扶持,破解“誰來種地”、“種什麼”、“如何種”等問題。目前,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程順利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

培育試點工程初顯成效

廣州地區唯一試點 培育農民共600名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據瞭解,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去年,全省共有8個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市),從化區是廣州地區唯一一個試點縣(市)。

去年,區農業局、區職業技術學校根據從化區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結合創建“廣東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圍繞蔬菜、砂糖桔、火龍果、蜂業四個主導和特色產業,組織專人深入各鎮(街)、企業和合作組織進行調查摸底,根據摸底情況,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村、鎮推薦,認真進行分析,嚴格篩選,審核把關,最終確定600名人員為從化區2014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其中,生產經營型共300人,包括蔬菜、砂糖桔、火龍果及蜂業等專業;職業技能和社會服務型共300人,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骨幹、農資經營店銷售員、農機操作員和動物防疫員等專業。

在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中,區職業技術學校為主要培訓機構,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和從化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配合實施單位,以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協會、種養帶頭人等社會團體為依託,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經常性、制度化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設置教學培訓課程,對生產經營型農民開展全產業鏈技能培訓,側重生產管理與市場營銷。對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農民側重於實際操作技能培訓。培訓期間,區農業局有關工作人員會不定期到培育機構瞭解學員學習、生產及思想狀況,檢查培訓實訓資料、學員信息臺賬等,確保培訓真實可靠,保證培育質量。

五大轉變四大創新 提高農民培育質量

據瞭解,本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有五大轉變和四大創新。在五大轉變中,其中一大轉變是從“培訓”到“培育”,此次對新型職業農民用到了“培育”一詞,據區農業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培訓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是培育的其中一個環節;培育則包括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全過程,起步、發展、成熟,需要教育培訓、組織管理和政策扶持配套跟進。

此外,還有由任務式辦班到跟蹤式育人的轉變,將過去以辦班培訓為主要任務,變為採取適應農民學習特點和農業生產規律,生產經營全過程和跟蹤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為培育對象創造良好成長環境和創業發展條件。還有從傳統方式轉變為利用信息技術,在堅持傳統手把手、面對面培訓指導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化手段,開發智慧農民雲平臺,實現在線教育培訓、移動互聯服務、在線技術信息諮詢等。最後還包括由單項技術技能向生產、經營、管理配套技術技能轉變,以及由過程考核到績效考核的轉變。

機制、模式、內容、手段的創新是本次培育工程的四大創新。其中機制創新為突破需求導向,在農民自願基礎上,開展全產業鏈培養和後續跟蹤服務,及時記錄新型職業農民接受教育培訓情況,對考核合格者進行統一認定。對認定後新型職業農民進行有效管理和政策扶持。模式創新則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育模式,根據農業生產週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安排課程,強化分類指導。對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按產業分類開展培訓。注重實踐技能操作,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送教下鄉等培訓模式,提高培育工程中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內容創新是指在開展農民需求調研基礎上,制定針對性強的培育計劃。培育機構按照農民特點和學習規律設置課程,以及開展形式多樣教學實踐活動,注重針對性、實用性和規範性,並做好後續跟蹤服務。手段創新則適應現代遠程在線教育發展趨勢,開通新型農民網絡課堂。

自2014年12月開始到今年7月,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已經在區職業技術學校、江埔街等學校、鎮(街)進行,共完成培訓班 9 個,參培農民共600人。

區農業局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最終將根據培育農民的年收入、培訓學習情況、種植養殖規模等評定300人為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定的農民可獲得由國家頒發的新型職業農民證書外,還可享受職業教育培訓經費、創業扶持補貼、貸款貼息等方面優惠政策,有效保障農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該項工作將於明年全面推開。

培育對象說成效

專家教授親自指導 種植技術大大提高

“這些都是我種的砂糖桔,我在這裡種了將近200畝,我們採用的是有機肥種植,口感非常好。”一來到鰲頭鎮龍角村的砂糖桔種植基地,該基地主人鄧耀平就自豪地向記者介紹他所種植的砂糖桔。在該基地,記者見到墨綠色的果子已經掛滿枝頭,鄧耀平是從化區砂糖桔種植大戶,也是本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砂糖桔專業的培育對象之一,從2011年開始在龍角村種植砂糖桔,在去年第一次收成中,該基地的產量為5萬斤。隨著砂糖桔每年產量的遞增,鄧耀平估計,今年砂糖桔的總產量將達到15萬斤至20萬斤,明年更會迎來盛產期,預計將達到50萬斤以上。按去年一斤4.5元的價格來算,20萬斤的年產量收益將近一百萬元。鄧耀平說他的砂糖桔主要批發銷往北京、杭州等大市場,銷售量最多的時候為一日賣30萬斤。

從十多歲就開始種植荔枝,後來做農產品流通,加工荔枝幹、龍眼乾,一直與農業打交道的鄧耀平稱得上是職業農民。然而從未種過砂糖桔的他在前期的管理上也遇到不少難題,鄧耀平說剛開始種植砂糖桔的時候,由於管理不到位,對砂糖桔的特性也不太瞭解,前期的砂糖桔樹經常“生病”。為了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術,鄧耀平主動向有經驗的種植戶學習,拜師學藝。

如今,從化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開展對鄧耀平來說無疑是福音,“我和兒子每一期都會參加,就算沒空也要去。有時還會叫其他農戶一起去學習,培訓內容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除了學習種植技術知識外,鄧耀平說培訓班的教授還會到他的基地現場教授,如果遇到種植難題還可以邀請教授到現場指導。如今鄧耀平對砂糖桔的種植技術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種植道路也走上正常發展的軌道。除了在龍角村擁有種植基地外,鄧耀平在白雲區太和鎮也有一片200多畝的砂糖桔種植基地,“今年,兩個基地的產量加起來達到100萬斤是不成問題的。”對於兩個基地的砂糖桔產量,鄧耀平顯得十分有信心。

品牌效應受啟發 管理理念獲更新

今年26歲的邱穩莊雖然年紀輕,但已經是城郊街廣州市從化迷城水果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水果迷城”)的理事,與父親一起打理著100多畝的水果種植基地。作為觀光休閒農業基地,水果迷城裡的水果品種多樣,包括火龍果、番石榴、葡萄等大眾水果,還有藍莓、無花果、黃金果等罕有品種。

火龍果是最受市民遊客喜愛的品種之一,該基地內的種植面積共有40多畝。其中一個名為翡翠火龍果的品種,因其肉質細膩,清甜可口,香味獨特,果身飽滿,更成為了水果迷城的招牌水果。由於火龍果種植規模較大,而且品種獨特,因此邱穩莊也成為了本次新型職業農民火龍果專業的培育對象之一。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邱穩莊大學時讀的竟是傳媒專業,之所以走上農業道路純粹是個人喜好。“大學的時候很喜歡看《故事匯》,裡面有致富經的欄目,看到別人做農業也可以成功自己就想試一下。”而且由於從小到大便對農業很感興趣,認為農業的發展前景很大,因此就在2011年,正值大三的邱穩莊利用空閒時間,開始回家發展水果種植業。儘管所學專業與農業無關,但由於家裡一直經營農資,因此在農業種植技術、經營等管理上,邱穩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去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開展更進一步提高了邱穩莊的種植和管理水平,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品牌效應及經營理念的課程。要想別人記住自己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要打造自身品牌,在參與一系列的培訓課程後,邱穩莊決心把“人無我有”的翡翠火龍果作為自身特色品牌,並不斷改良種植技術,培育出優質、獨特的翡翠火龍果。並通過門戶網站及微信,把招牌翡翠火龍果推廣出去。而在經營理念上,邱穩莊認識到,搞農業種植一定要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把一切病蟲害防範於未然,為此,他加大對種植基地內的水果管理,以農業、物理、生物技術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把水果迷城打造成科學管理、現代自然的生態果園。

邱穩莊表示,為了開拓更多銷售渠道,今後他將繼續依託互聯網科技,開通微商城,讓更多人品嚐到他們綠色、健康、口感獨特的保健型水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