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大管曙光教授:自稱“三流物理學家”,一生都在為一堂課作準備

60907_p13.jpg

管曙光(右)在為學生作輔導。

深奧的理論物理專業課竟被學生列為“大學四年必須要經歷的體驗”,更有學生上完一遍,考了90分,還要來旁聽“二刷”“三刷”。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管曙光堅守講臺十年,將一門專業課上成了學生眼中的“享受”,他主講的慕課《波動光學》(英文版)更成為首批中國高校向全球推廣的200多門國際慕課之一。

管曙光屢在頂級物理期刊發文,並獲得多個科學獎項,物理學中的柏勒洛豐態(非線性物理領域的一種高階同步現象)正是由他提出和命名,但他仍然稱自己是“三流物理學家”,“老師是學生成長中的階梯,我只想滿懷熱愛去做每一件小事,期待我的學生中未來誕生一流物理學家。”

微信圖片_20200906161029.jpg

管曙光用自編的課程講義為學生上課。

“網紅”物理課年年更新,學生連聽三遍都不厭

去年國慶大閱兵的最美女兵方陣,和深奧的理論物理概念有什麼關係?在管曙光的課堂上,這被他用來幫助學生理解光學理論的教學難點之一——光柵,光柵的相位必須像動作、步調完全一致的閱兵方陣,只有這樣才能集中能量,形成明銳的譜線。

在管曙光的課上,沒有學生聽不懂的理論,最前沿的專業知識隨時“化身”學生最容易理解的現象。平時無論是看新聞還是聽報告,管曙光一聽到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的案例,馬上會用本子記下來。他的同事周先榮感嘆:“有些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但對管曙光來說,生活也是用來琢磨給學生上好課的素材。”

在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上一次管老師的光學課”被歷屆學生列入“必做清單”。曾有一位學生大二首次上這門課就考出90分的好成績,在大三、大四,他又旁聽了兩遍,就是衝著管曙光每年更新的內容。

如何上好一門看似枯燥的基礎理論課?管曙光有自己的心得:“教師也許一生都在為一堂課作準備,對專業知識有深刻的見解,課堂上才能‘有料’,學生聽後才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全身心投入教學,傳承生命中那些熱愛

在學生評價中,“老師竟然叫得出每一個同學的名字”總是被反覆提及。在校園偶遇曾經教過的學生,管曙光也能脫口而出他們的姓名。“這不是我記憶力好,而是把時間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師生互動多自然就能記住。”管曙光給自己立下了三個規矩——任何時候都全程脫稿講課;認識班裡每一個學生;親自批改學生的每一本作業。

微信圖片_20200906161025.jpg

圖為管曙光(左二)和翻轉課堂的學生們合影

不計時間地全身心投入教學,源自管曙光內心的熱愛,而這份初心承繼自他生命中曾遇到的老師們。正是受到初中物理老師的影響,管曙光立志從教。

在湖北省蘄春縣二中(現李時珍中學)時,管曙光的物理老師叫葉亞。為激發學生對物理的興趣,葉亞允許管曙光和同學在實驗室“玩”儀器。有一次,管曙光把用於實驗演示的大電池正負極接起來,放完了電池的電,導致老師上課演示失敗。不過葉亞並沒有生氣,而是向他講解了原理,並引導他探索物理世界。

在北師大物理系遇到的名師,讓他堅定了自己的理想。管曙光讀本科時,主講《電磁學》的梁燦彬教授上課從來不帶講稿;他編寫的《電磁學》課本里,所有插圖都是自己親筆所畫;他還在課餘為學生們表演魔術。“從那時起,我就有了一個願望,將來走上講臺,也要像梁先生那樣講課。”管曙光說。

“隱身”幕後甘當階梯,把學生帶向更高的地方

在管曙光看來,老師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佔據C位,這就要求傳統主導課堂的老師隱身幕後。

管曙光常常在課堂上“不恥下問”,引入前沿的科學問題向學生“尋求解答”,通過這樣的互動,他希望鼓勵學生“儘早進入科學前沿從事更有開創性的工作,這樣物理學研究才能薪火相傳”。現正在北大攻讀博士的邱添,正是在管曙光的光學課堂上,走出了科研探索的第一步,本科階段就發表了6篇SCI主流期刊文章。受益於管曙光每週一次的課後輔導,本來就對科研充滿熱情的邱添和另外兩個本科生一起組成的課題組快速進步。2017年,邱添的學術論文獲“國創計劃十週年”慶典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優秀論文。

邱添畢業時,很多老師勸他留在本校,但管曙光希望這位得意弟子“跳一跳”,分別向中科院和北京大學推薦了他。“對我們老師來說,育人才是目標。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道階梯,追求的就是把學生帶向山頂、向更高的地方探索。”管曙光說。

人物小傳

管曙光,中共黨員,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等,在物理學頂級期刊以及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他主講的《波動光學》慕課2017年入選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光學》2018年入選上海市精品課程。曾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2017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9年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榮譽。

作者:儲舒婷編輯:顧軍責任編輯:姜澎 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均為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