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中秋月明,總是會惹起詩人們的情思,從而有了一首首流傳千古的佳作。相信大家都熟悉蘇東坡“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名句,但可能也錯過了一些冷門的中秋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詩詞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描寫中秋節的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如果你也喜歡這些詩,那我這篇文章就沒有白寫呢!

第1首,《中秋望圓閣玩月》:纖雲徹淨月中天,霜鬢欣逢此夜圓。金盞景飄溶綠蟻,素羅寒襲薄飛煙。目隨徵雁葺城遠,身寄浮槎銀漢邊。彷彿蟾宮仙樂沸,清音繚繞落筵前。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女詩人王鳳嫻。歷史上有不少女詩人,但多數都沒有什麼名氣。這個王鳳嫻是明代中期人,丈夫是知縣,兩人常有詩歌唱和之作。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這首詩寫王鳳嫻眼中的中秋節,從天上到人間,視角轉換之間,頗有情味。中秋的月自然是圓的,而“欣逢”兩字體現人們的歡喜。月圓月缺,雖然是自然現象,但是因為有了人的參與,才會有感慨,才會有“中秋節”的喜悅。

第3句寫喝酒的情況,白居易所謂“綠蟻新醅酒”。第4句寫飛煙繚繞,那是因為古代很多人中秋節要拜月亮,還記得“貂蟬拜月”嗎?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扯個閒篇,我還記得小時候,我奶奶每到中秋節也有拜月的習慣,拜月之後把月餅分給小朋友,真是難忘的回憶。

第5句和第6句乃是用典來寫情,第5句說的是思婦懷念邊塞的士兵,第6句說的是天上與人間並不相通,浮槎見張華《博物志》:“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

江南一帶很流行一首民歌:“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第5和第6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中秋節乃是團圓的日子,有的人可以一家團聚,盡享天倫之樂。而有的人卻要夫妻分別,將思念寄託天邊鴻雁。這自然是女詩人望月所感,也是我們讀者“心有慼慼者”。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最後兩句用聲音來結束全篇,那自然是因為中秋節熱鬧非凡,音樂飄動滿城,才有“沸”這一個字。換句話說,前兩句的惆悵之情,很快就被眼前的熱鬧景象給沖淡了。這種淡淡的憂愁與滿滿的歡喜,恰恰符合“中秋節”的主題。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第2首,《月夜二首·其一》:萬里中秋月正晴,四山雲靄忽然生。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肯信良知原不昧,從他外物豈能攖。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大儒王陽明。王陽明被很多人認為是聖人,王陽明的知行學說,至今仍被廣大百姓所服膺。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這首詩是中秋節的時候,王陽明和學生們一起賞月的時候所寫。當時中秋之夜,王守仁和學生們在天泉橋碧霞池上歡歌暢飲,人數多達百人。酒至半酣,眾學生有的彈琴,有的吹簫,有的擊鼓,有的泛舟,有的投壺聚算,有的叩舷高唱,熱鬧非凡。望著學生們的開心模樣,王陽明心有所感,即興賦詩兩首,自是有先賢“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意。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雖然王陽明沒有直說,但是我們可以感受到王陽明對自己學說的高度自信和“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巨大快樂。

前兩句說中秋明月忽然被雲霧所遮。第3和第4句則是說雲霧很快散去,依舊是明月當空。這本來是自然的現象,卻蘊含了人生的道理。

王陽明更是借題發揮,以此闡述自己的“致良知”之學:“良知是不會被外物矇蔽的,只要格物致知,便可發明本心。”

最後兩句,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頗有蘇東坡“老夫聊發少年狂”之意,表面說是“老夫”,實際上不服老,反而要比少年更有自信更有活力。

描寫中秋節的2首冷門詩詞,文采斐然,令人玩味再三

而王陽明所說的狂歌,潛臺詞自然是他的學說,意思是他的學說將會流傳天下。王陽明藉著中秋月明來借題發揮,令人看到了他的文采,更令人看到了他的自信,不得不讚嘆一聲:“好一個陽明先生!”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