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更多是無奈

周蓬安: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更多是無奈

新東方董事@俞敏洪 在《共識》第三期中與@馮侖風馬牛 對話,在談及“年輕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種進步嗎”的題目時,馮侖直言,生孩子與否不是義務,而是權利,談不上進步或者退步。俞敏洪則認為,個人進步的標誌是可以沒有任何心理障礙的選擇自己在法律範圍內想過的生活,而社會的進步標誌是允許每一個個體做出自我選擇。(11月6日《微博熱議話題》)


周蓬安: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更多是無奈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剛剛開始,社會大概又要掀起新一輪關注“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熱潮了。因此,不少專家藉機建議儘快放開三孩,意在讓那些已經生育二孩的夫婦再生“一胎”。

這種建議是典型的“小腳老太行走”思維,慢騰騰的。而我此前曾不止一次地談當前計劃生育現狀,那就是左手限制生育,右手鼓勵生育,有“人格分裂”之嫌。

大家知道,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壓力,國家放開了“單獨”可以生“二孩”政策,當年新增出生人數並沒有達到專家當初預測的“嚇人”的程度,而是新增程度很不明顯。隨後,便完全放開了“二孩”政策。幾年之後的結果是,中國人口出生率連續多年創新低。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放開“三孩”政策有用嗎?要知道,農村地區早就放開“三孩”甚至“N孩”了,可有幾個人願意生?城市年輕人如今連一個孩子都不願意生了,你還限制他們最多生三個孩子,這種思維實在是有點好笑。

我倒是希望一步到位,直接取消計劃生育政策,還百姓的自由生育權。我相信,即便徹底取消“計劃生育”,低生育率這種不利於中國未來的現狀,依然無法扭轉。

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的原因很多,比如女性經濟獨立,不再需要一個男人來養活自己;社會保障日趨完善,不需要再找一個不知道能否對自己好的人陪伴自己;男方無錢買房,娶不起老婆;女方擔心被“家暴”,而不願意嫁人;不斷髮生家暴,部分女性害怕結婚。還有“同性婚姻”慢慢被接受,一些人不再委屈自己,等等。

不久前我有個話題叫#我國獨居青年超2000萬#,導語是這麼寫的:能用微信講的小事情就別打電話,能打字說就別發語音。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認為自己“社恐”,推崇新的社交禮儀。不斷迭代的社交軟件,提供更便捷的溝通選項,但現實中很多朋友難得見一面。

不要說90後、00後了,連我這個60初都越來越喜歡線上交流方式了。能不去他人家庭、單位的就儘量不去;能電話解決問題的就不用見面;能微信留言解決的就不打電話。我感覺這不是交流能力退化,這是一種進步。

但毋庸諱言,這種交流方式確實影響了年輕人戀愛的成功率,談戀愛是必須有行動的,網上聊得再好,也不如兩人一起去吃頓火鍋讓感情升溫來得快。因此,年輕人線下交流還是非常必要的。

不過,將“我國獨居青年超2000萬”歸罪於“線上熱鬧”就沒道理了。線上便捷的交流方式,雖然影響了戀愛的成功率,但卻增加了男女“接頭”的機會,這又是有利因素。

而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也有多種原因。如今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生個孩子壓力就更大了。不說奶粉價格昂貴,目前中國教育方式,是弄得很多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最主要原因。年輕人會擔心,生了孩子就意味著要上各種補習班,然後是長達10年(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接送。還有就是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得像孫子一樣巴結老師,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讓孩子上各種興趣班、補習班,這些“無底洞”的補習費用,弄得年輕人不堪重負,高中階段一年的家教開支,甚至超過夫妻雙方一年的毛收入,三年補習費用,那就是個“天量”。

近期還有一個話題,說老師理直氣壯地要求家長給孩子批改作業,逼得一位上晚班的單親媽媽在網上“吐槽”,弄得我都憤怒了,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如此荒唐的教育體系!恕我直言,目前中國教育體系,僅比“文G”時期停辦教育好那麼“一丟丟”。

還有少數人對當前社會環境不夠滿意,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罪。既然孩子沒有快樂,那又何必生他們呢?這是很多年輕人的真實想法。我曾經感嘆,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把所有人都弄得疲憊不堪?

當然,不願意生子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現在年輕人“長不大”、“玩不夠”,都快30歲了還在爹媽那裡撒嬌,談到要孩子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也有一些人事業心重,一心忙事業,不願意生孩子讓自己長期離開那個競爭激烈的環境。

當然,也有一些是類似於“富貴病”的、或者說更重視自己生活質量的人也不願意生孩子。比如有網友就給我留言:我不願意將自己下午喝咖啡的時間,用於接孩子。

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都不能算是社會進步。如果非要往“進步”上扯,那確實有,那就是社會對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娃,是越來越理解。

而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我相信大多數並非真的不想結婚,不願意要孩子,而更多是面對現實時的一種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