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現在不少人知道陳美齡,是由於她把三個兒子先後送進了斯坦福大學,因而吸引眾多父母拜師取經,幻想有一天也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斯坦福、哈佛、劍橋等名校的高材生。

陳美齡當得起“教育家”頭銜(人家可是正宗斯坦福畢業的教育學博士),但我覺得,教育這東西因人而異,甲之經驗,未必對乙完全適合,只能作為參考。就像成功學大行其道的今天,究竟有幾個學以致用而成功的?真正“成功”者,正是那些販賣此類七拼西八湊、糊弄蒙哄東西之人。

我不是質疑陳美齡,讓我教育孩子的話,可能連藍翔都進不去,所以她的確了不起,值得學習、尊敬。

不過,如果你以為陳美齡只是教子有方,那就太狹隘了,對於老一代歌迷來說,更熟悉的,是她叱吒東瀛、揚威日本,讓倭人瘋狂痴迷的風光,這才是難以企及、令人稱道的一段傳奇。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一)

陳家祖籍東莞,很早就去香港做生意,陳父燧棠便出生於港島。

大約1938年,高中畢業的陳燧棠來到內地,想為抗戰貢獻力量。在貴陽他遇到了一個叫彭端淑的護校女學生,二人情投意合,談起戀愛。

其後,陳燧棠任職重慶海關,1946年與彭端淑結了婚,不久一對新人返回香港。

在香港,彭端淑無所事事,承擔起了傳宗接代的任務,生了一個男仔(陳柏齡)後,又接連生了三個女仔(第一個女嬰夭折,其後為陳依齡、陳曦齡)。婆婆很是著急,經常唸叨:“端淑呀,你得多生幾個帶‘把兒’的,老陳家一向男丁興旺,不能到了燧棠成了獨苗。你要加把勁,努力生、使勁生,全家看好你呦。”

生孩子這事,不是想生什麼就生什麼的。這不,1955年8月20日,彭端淑在贊育醫院誕下第五胎,依然是個女孩。

婆婆的臉拉得老長,沒好氣地說:“看來沒指望了,乾脆納個妾吧。小孩名字也別費心起了,就叫‘尾齡’,最後一個,以後別生了。”

彭端淑著了急,為了讓陳燧棠“二房”美夢無法實現,她知恥而後勇,接下來“嗖嗖”生了兩個小子(陳康齡、陳宇齡),婆婆高興的屁顛屁顛。

別看彭端淑因為三個女兒在陳家受了不少委屈,可日後人們都說娛樂圈有兩個媽媽最好福氣,一個是許冠文、許冠傑的母親,生的兒子個個出色,另一個便是彭端淑,生的女兒既漂亮又能幹,而且十分孝順。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家三姐妹(從左到右):陳依齡、陳美齡、陳曦齡

有了弟弟,陳“尾齡”這麼難聽的名字自然不用叫了,遂改為“美齡”。兩歲受洗時(陳家為教徒),她還獲得了一個“Agnes”的洋名。

陳美齡是個早產兒,長得瘦瘦弱弱,但很聰穎,一歲零兩個月時,已會說很多話,姐姐和母親牽著她逛街,她邊走邊講個不停,把路人嚇一跳:嚯,怎麼這樣一個連走路都不大會的小人兒會說話?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美齡1歲時和母親


人小嘴勤,陳美齡自然受到家人疼愛,尤其父親特別親她,視如珍寶——陳燧棠對任何人都不緊張,唯獨小女兒一丁點事兒,均讓其費心盡力。70年代中期,陳美齡曾一度暫別歌壇去加拿大讀書,便是父親心疼她做的辛苦,而提出的建議。

有父親撐腰,陳美齡成了“大淚包”,只要一哭,陳燧棠就會滿足她的要求,慢慢,她養成了不管任何情形都會哭的習慣,高興時哭,興奮時哭,感動時哭,傷心時更不用說了,那傢伙,眼睛上猶如裝了個水龍頭,隨時可擰開,眼淚嘩嘩的。

由於愛哭,在別人眼裡,陳美齡是不折不扣的“扭計精”(耍脾氣、倔強)。小時候她每次獨自回家,夠不著門鈴,卻不甘心拍門,就賭氣坐在臺階上,等家人開門或鄰居看見後替她摁鈴。有次,她為了摸水缸裡浸的西瓜(家裡沒有冰箱,把西瓜浸在水缸裡冷卻),不惜整個身子探入缸裡,結果栽了進去,幸虧發覺得早,才撿回一條命。通過這兩件事,其執拗可見一斑。等她長大後,基本都按自己意願行事,極難受外界干擾,走出一方自己的天地。

彭端淑喜歡聽音樂,家庭主婦嘛,總得有個興趣作為寄託,所以陳家姊妹耳濡目染之下,便學會了唱歌,其中陳美齡整天咿咿呀呀唱得最起勁。每當喜慶場合,陳美齡更加顯擺, 親友叫她唱歌跳舞,表演之後掌聲不絕,常被要求再來一次。

幼兒園時期,陳美齡因會唱歌,加入了唱詩班(陳美齡所念為教會創辦的聖安當幼稚園),並任指揮,算是正式與音樂結緣。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二)

位於藍塘道的瑪麗諾女子學校(現改為瑪麗曼中學),是香港有名的名媛學校,在此唸書的學生,家庭非富即貴。陳美齡三姊妹的小學和中學,便是在該校度過的。

那位問了,這樣說來陳家挺有錢?非也非也。

陳美齡的爺爺以前在香港做生意,掙了一些錢,但到了父親陳燧棠這代,已家道中落,主要是她的伯父是個浪蕩子,吃喝嫖賭抽折騰下來,偌大家業所剩無幾。

陳燧棠和彭端淑夫妻回港後,需要一切從頭開始,起初陳燧棠在郵局工作,後來做起了買賣,可反反覆覆,毫無起色。有時一家要靠舉債為生。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美齡一家(缺陳美齡大哥)

即使經濟不充裕,陳燧棠也要讓子女們接受最好的教育,因為他從小在富裕家庭長大,又是名校英皇書院的畢業生,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陳家孩子,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待人接物,一切皆按上等家庭培養,陳美齡為此學會了彈鋼琴,學會了騎馬。

瑪麗諾女子學校學費是每月15港元,每到月初,陳美齡就發怵上學,這是收學費的日子,她往往交不起,只好撒謊“忘帶了”,然後一家四處籌錢補上。

學校規定,必須穿黑色皮鞋,剛開始她還能穿姐姐的,其後腳越長越大,便穿不成了,而一雙皮鞋要12港幣,陳家負擔不起,彭端淑想了個辦法,給她找了雙深藏青色的帆布鞋冒充;朋友開生日宴會,彭端淑用舊桌布剪裁設計了一套禮服,布料不夠的地方,鑲上花帶子,讓她不失禮節,漂漂亮亮地赴約……每天搭公交,為5分、1毛零花錢算計的陳美齡,就是這樣,在一群坐著奔馳、勞斯萊斯,身上揣著50、100港幣的富家小姐中,完成了小學。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1967年,12歲的陳美齡升入瑪麗諾女子學校中學部。

進入中學,陳美齡迷上了籃球,還當上了籃球隊隊長。那時的她,把長髮剪了,雖然燙得曲曲的,卻短得露出耳朵,永遠穿著白運動鞋,一手挽書包,一手吊個大籃球,白校服皺了,汗溼了,胸前的藍蝴蝶結鬆了,腰帶也解開了,吊兒郞當地。令一眾有錢淑女眉頭直皺。

中學一年級,陳美齡就加入了YCS(天主教青年學生聯合會)做義工,其後在姐姐的介紹下,又參加了聖母軍組織,幫助殘疾兒童、難民兒童、孤兒等。

陳美齡和這些孩子,主要進行聊天、教課,課後,再講講故事。有天,她把所有知道的故事都講完了,就連自編的“孫悟空大戰七個小矮人”“葫蘆娃智鬥變形金剛”也講了一遍,孩子們仍然意猶未盡,陳美齡心裡琢磨:只能再編個“豬八戒三戲潘金蓮”了,咦,不如這樣……她清了清嗓子,說道:“小朋友,姐姐給你們唱首歌吧。”然後,閉著眼唱了兩首聖歌,沒想到孩子反響熱烈,一致誇獎好聽。

從此,唱歌便成了陳美齡做義工的保留節目,受到孩子們的歡迎,親切地叫她“會唱歌的姐姐”。

這時候陳美齡唱歌,還停留在自娛自樂階段,她接受正規音樂訓練並演出,是在中學二年級。

話說,那時學校來了位美國修女名喚羅莎莉,很年輕、很漂亮,一下就讓陳美齡為之傾倒。這位羅莎莉修女還會唱歌,某天,她在民歌演唱會上抱著吉他輕歌一曲,令陳美齡更加崇拜。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美齡在臺上表演

次日,陳美齡在校園裡看到一張海報,上雲“民歌演唱俱樂部招收會員,顧問羅莎莉嬤嬤”,衝著偶像,她想也沒多想便報了名。

羅莎莉教會了陳美齡彈吉他(社團裡還有一個叫錢約翰或陳約翰的也是她的吉他老師)和很多英文歌曲,並稱贊她是“天使的聲音”,陳美齡唱得更帶勁了。可以說,羅莎莉是陳美齡的音樂引路人,受她影響,陳美齡甚至希望長大也做個修女。幾年後,當陳美齡驚聞羅莎莉竟然結婚嫁了人,心裡很受打擊。

加入民歌俱樂部,最初陳美齡是以小組形式到處參加民歌演唱會,一來以歌會友,二來為孤、殘兒童募捐。中學三年級時,有次演唱會,羅莎莉對陳美齡說:“這次你獨唱吧,唱你最喜歡的歌就行。”最後一個節目,陳美齡獨自站在舞臺,深吸一口氣,吉他響起,她演唱了《在陽光處》和《Come Lord Jesus》,收穫一片掌聲。

自此,陳美齡開始獨唱了,在校聯音樂會、在籌款大型演出等,漸漸唱出了名氣,人們都說瑪麗諾學校有個聲音很像知名歌星梅麗•霍普金斯的女生。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三)

1970年,麗風唱片公司籌劃製作一張由12名業餘歌手所組合的唱片《Second Folk Album》,其他11名已經選就,還差最後一個。

正好,該唱片的吉他伴奏,是陳美齡在瑪麗諾民歌演唱俱樂部學吉他的錢(陳)約翰,聽到消息的陳美齡於是找到他,希望予以引薦。對於陳美齡的歌藝,錢(陳)約翰是知道的,所以一口答應。

唱片製作人為梁柏濤,他聽了陳美齡的歌聲,很是興奮:第十二個人有了!

接著,就是選歌了。梁柏濤給了陳美齡一張民謠歌手Joni Mitchell的專輯,讓她從中挑一首,陳美齡選了一首《The Circle Game》。此歌成為《Second Folk Album》的B1,A1則是許冠傑。

《Second Folk Album》反響不錯,陳美齡演唱的《The Circle Game》更是受到肯定。梁柏濤馬上決定,當陳美齡的經理人,助她出道。

梁柏濤到陳家登門拜訪,和陳美齡父母商議此事,畢竟陳美齡還未成年(15歲),不經家長同意,有拐帶少女的嫌疑。

陳燧棠聽明來意,驚呼一聲:“美美(陳之小名,又叫咪咪)什麼時候灌唱片了?!”,然後轉身進了廚房,梁柏濤連忙喊道:“不用客氣,我吃過了。”誰知陳燧棠提了把菜刀衝了出來:“冚家鏟,再不滾老子劈了你!”

陳燧棠為何大動肝火?前面不是說了嘛,陳燧棠出身富裕家庭,自認高等,肯定瞧不起烏煙瘴氣的娛樂圈,且陳美齡是他最疼愛的孩子,寄予極大期望,害怕其唱歌不僅耽誤前程,還受到“汙染”。

另外,陳美齡大姐陳依齡的經歷,也是陳燧棠動怒的主要原因。

陳依齡比陳美齡大四五歲,自小便是個美人胚子,長得如花似玉,16歲時被星探發現,出演了幾部電影,從而成為邵氏基本演員,被稱為“青春豔星”。對此,陳燧棠大為不滿,如今眼看陳美齡要走姐姐的老路——按他的理解,灌錄唱片就成為藝人了——你說他能不著急上火嗎?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依齡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依齡

但是,陳美齡有自己的小九九,陳家姐妹,大姐陳依齡漂亮,二姐陳曦齡學習好,輪到自己“一無是處”,只有把歌唱好才能揚眉吐氣,所以她很想做這件事。

如何讓父親轉變態度呢?只能苦苦哀求了,陳美齡發揮愛哭特性,使出悲情攻略,嚎的那叫一個感天動地。陳燧棠見愛女梨花帶雨,不免心軟,最終同意她繼續唱歌,但有個條件,以後功課必須考到80分以上,如果沒達到,立即終止。

就這樣,陳美齡如願入行了。

1971年,陳美齡推出個人EP《Will the circle game be unbroken》,不到一個月銷量上萬,同時歌曲分別登上香港電臺和商業電臺中、英四個頻道排行榜第一名,此創舉至今無人打破。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首張EP

這下,陳燧棠也為女兒感到驕傲了,大方地掏出500元讓她買把吉他。結果,陳美齡和姐姐去看電影,不小心把錢丟了,後來家裡又給她湊了一筆錢,加上自己的200元存款,才買上了吉他。

TVB和麗的自然不會放過陳美齡這位小紅人,邀請她參加演出,她經常在TVB的《歡樂今宵》《Star Show》及麗的的《山水之歌》《群星會》等節目上唱歌。以兩家電視臺慣例來說,凡在這家電視臺演唱的歌手,則不受另一家電視臺歡迎,但陳美齡卻是個例外,而且兩臺展開爭奪,都想將她“佔為己有”,還是麗的出手闊綽,開出每月薪金1200元的籌碼,成功和她簽了兩年合約。

陳美齡進入麗的初期,主要在《山水之歌》《群星會》《金玉滿堂》等演唱,廣受歡迎,每個月收到各學校社團機構邀請參加遊藝會的信件,便有數十封之多,有鑑於此,三個月後麗的決定製作一檔新節目由她主持,並以她的名字,定名為《美齡晚會》,增加號召力。

做出該決定的,是麗的副總監張正甫。若論張先生慧眼識珠,那是沒說的,可他是不是還有點其他想法,也不排除。反正張正甫是陳依齡的影迷,曾對伊展開過追求,藉此對美人表功再好不過——我對你妹妹這麼照顧,你還不感謝感謝?後來陳依齡退出影壇,在麗的做幕後,應該與張正甫很有關係。

陳依齡的裙下之臣不在少數,據說劉家昌、劉松仁便是其中兩位。

然而,以上諸人皆是陪“戀”,陳依齡1978年嫁給了商人朱家欣。朱家欣有個弟弟叫朱家鼎,朱家鼎的老婆叫鐘楚紅。對,陳依齡與鐘楚紅是妯娌。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陳家三姐妹

(四)

《美齡晚會》每週一期,在晚上黃金時段播出,內容是陳美齡訪問各個學校、青年團體,和他們聊天、唱歌。該節目一直播出了兩年,收視率不俗,在青少年間很有影響力。

當時媒體詩意地誇道“在國際唱片史中,以出品第一張唱片一曲成名的最年輕唱片歌星,首推陳美齡。在亞洲歌壇中,最年輕的成名小歌后,亦為陳美齡。在電視史中,獨當一面最年輕的節目主持人,亦為陳美齡。”還得再加一個,陳美齡是當時香港最年輕的納稅人。

有人預言:“現在,人人提起陳美齡,都說:唔,就是電影明星陳依齡的妹妹嘛!將來呢?也許當人家提起陳依齡的時候,都說:唔,就是陳美齡的姊姊嘛!”

唱歌、當主持人之餘,陳美齡還在英文虎報上開設了專欄,寫寫小情感、作作詩、畫畫插畫。

邵氏不甘落後,和陳美齡簽了一份一年演出三部電影的合同。

第一部開拍的,是張徹導演的《年輕人》。看到張大導名字,很多人一定倒吸一口涼氣,陳美齡要倒黴了,指不定被折磨成個啥。你錯了,這回張徹一改兄弟情、江湖義,盤腸大戰、血染黃沙,而是玩了把青春動作歌舞片,且其大發慈悲,劇中姜大衛、狄龍、陳觀泰、陳依齡、陳美齡,竟然一個沒死!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年輕人》劇照

當然,要說陳美齡沒受丁點苦也不對,比如有場陳美齡被動吸菸的戲,為了追求逼真,張徹把她關在小屋子了,讓羅樂林吞雲吐霧,直到將她嗆出眼淚咳出鼻涕才罷休。

拍片時,陳美齡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時間的安排。她是學生,白天要上課,只有下午放學,日落西山方能趕到片場,導致一場戲好幾天才能拍完。張徹倒是挺好,沒有不快,每次只是催促化妝師抓緊上妝、做頭髮。

《年輕人》後,陳美齡又相繼拍攝了《三人行之愛》和《叛逆》。《叛逆》依舊由張徹導演,姜大衛主演。張徹這個時期,對青少年題材很感興趣,從《死角》《小煞星》《憤怒青年》《年輕人》到《叛逆》,但探討和揭示的深度不夠,殊為可惜。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叛逆》劇照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姜大衛和陳美齡

電影的影響,是巨大的,陳美齡收到的影迷信件,堆積如山,有些信件來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她去新加坡、曼谷訪問和宣傳新片,那傢伙,所到之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把小姑娘嚇壞了。

總之,陳美齡的名氣越來越響。這一階段,她共獲得了如下獎項:一九七一及七二年香港英文星報舉辦亞洲最佳歌星冠軍獎;一九七一及七二華僑日晚報舉辦全港十大電視明星及十大歌星獎;天天日報舉辦一九七一及七二年金像歌星;香港中文星報一九七二年選拔“第一流歌星”金星獎……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十大明星:下排左一狄龍、左五李小龍;上排左三陳美齡

名氣帶來的,並非全是好事,還有在她這個年齡難以應付的煩惱。

首先是忙碌。陳美齡唱歌、主持節目、拍戲,均要在課餘時間才能進行,所以她就像打仗似地趕時間,每天行程如下——下午3點半放學,由天星碼頭乘船渡海,到清水灣邵氏片場拍戲;凌晨一兩點結束拍攝,然後去唱片公司錄音;錄完音,再趕清晨第一班渡輪回家;7點左右到家,待半個小時必須出門,否則坐不上去學校的公共汽車。星期六日,也要拍影片和《美齡晚會》的外景,還要學習樂理和鋼琴。

此時,陳美齡即將高中畢業,參加會考,學習的負擔同樣很重,基本隔一天考一次試。有次,她沒有時間複習,世界史考了零分,老師當堂發飆:“好!陳美齡的成績,零分。同學們,這就是加入文藝界的下場,你們要引以為戒呀。”

陳美齡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或許,正是這番挖苦,激發了陳美齡的鬥志,以後,她擠出時間刻苦學習,終於在會考中考出了三個優(A)、四個良(B)的好成績。該成績代表什麼呢,就是香港任意一所大學隨便進。

其次是人際關係的複雜。不知是出於嫉妒還是什麼,陳美齡被同學嚴重排擠,沒有人願意與她吃飯及聊天,她只好每天躲在書館看書,午飯時偷偷吃個烚蛋。這樣做,陳美齡更被指責為“驕傲”,說她成了名瞧不起同學,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中學時代的陳美齡

不僅學校難待,社會上也有了對陳美齡的批評,有刻薄人士譏諷她是“雞仔聲”,並稱她為“陳一雞”,陳秋霞為“陳二雞”。面對這種報道,陳美齡倍感委屈,卻也無法,只能大哭一場。

成名雖好,但陳美齡必須承受它的副作用。

在一些媒體人眼裡,成名後的陳美齡,並未染上一點娛樂圈的俗氣,仍然保持著一份少女應有的純真,甚至比部分同齡的女孩子更純,更真,更未懂世故。

她一如鄰家女孩,親切自然,單純樸素,而這,正是她最珍貴的所在,是人們喜歡她的原因。


香江群音之叱吒東瀛•陳美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