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一封訣別的分手信

文/倔強的小貝塔

2005年,回頭倒數,已經是14年之前了。那時候的我,還是個懵懂的初中生。當時湖南衛視播放了電視劇《鳳求凰》,講述了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當時只是覺得女主角好漂亮,男主也挺帥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挺引人入勝。漸漸地,跟隨著劇情,感受到了才子身上散發著的魅力,從此,總覺得才子都是長的五官俊郎,白白嫩嫩,風度翩翩的,舉止瀟灑,性情豪邁,才高八斗,為人真誠,重情重義的帥哥。長大後,才發現,每個人都只是全部性格列表中的幾項隨機組合而已,把所有的完美元素組合到一個人身上的概率是極小極小的,恐怕是要千年等一回才可能出現一個。難怪身邊從來沒有見過什麼才子帥哥,世間都少有,何況我們偏僻狹隘的小山村呢。

《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一封訣別的分手信

古時候,有名又有才又帥又有愛情故事的帥哥,就是司馬相如了。他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能夠流傳甚廣,載入史冊,想必一定是轟轟烈烈,不合常理,挑戰當時人的行為準則的。絕大多數活在規則裡的人都是歌頌和嚮往打破規則的人創造的浪漫和美好的。

卓文君也是一名家室富裕,有才情,又有個性的美女。她善喜音律,百讀詩書,無奈年紀輕輕卻守了新寡,命運使然。她的父親卓王孫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喜歡結交文人雅士。當時的司馬相如,才華斐然,憑藉一首《子虛賦》,聞名遐邇,但是他出身貧寒,並無豐厚的家財,一直投靠在舊日好友時任縣令王吉的門下。縣令對他十分恭敬,仰慕,以至於全縣百姓都譁然於司馬相如的才華,畢竟他是與司馬遷並稱為“西漢雙司馬”的司馬相如。卓王孫也是三番五次想要邀約宴請司馬相如做客,司馬相如每次都是稱病婉言謝絕,於是卓王孫打算邀請全縣的貴客來給司馬相如作陪,給足他大大的面子,司馬相如勉強答應了赴約,卻遲遲不肯現身,直到卓王孫親自來到他家門前邀請,他才稱病現身,真的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一封訣別的分手信

宴會之上,司馬相如身高五尺,風度翩翩,氣質閒雅,英俊瀟灑,所有人都為之傾倒。當他彈琴詠唱起那首《鳳求凰》,“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隱身在後庭的卓文君也沉醉在優美的旋律之中,愛慕之情,油然而生。沒想到,宴會之後,司馬相如竟然給卓文君送來了表白信,兩人情投意合,居然連夜私奔,去了司馬相如成都的老家。然而他家確是一貧如洗,又無處謀生,兩人艱難度日。卓文君決定回到縣城向她的兄弟親戚借些錢,開個小酒館謀生,司馬相如也是欣然同往。生米已成熟飯,後來卓王孫實在不想看到女兒女婿繼續在家門口給他丟人,於是,放下心中芥蒂,送給女兒錢財百萬,和許多嫁妝。從此兩人回到成都,過著富足的童話般的生活。

女人的愛情,是勇敢的,可以勇敢到不受世俗的約束,也可以勇敢到拋棄原生家庭,投入到自己愛情的童話裡,哪怕艱難謀生,也會奉獻一生。而男人的愛情,往往帶著目的性和不確定性。

《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一封訣別的分手信

漢武帝劉徹繼位後,無意看到《子虛賦》,讚賞不已,得知是司馬相如所作,便把他招到京城,做侍郎。司馬相如更是為武帝作了一首《上林賦》,深得皇帝喜歡,從此飛黃騰達。在京城一待好幾年,卻把妻子留在成都,自己在京城燕爾成群,樂不思蜀。更是寫給卓文君一封有名的數字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郎君無意,奈何妻子深情,文君回信“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司馬相如看到後,羞愧不已,就親自把文君接到京城。後來,他用一篇檄文解決了巴蜀局勢問題,再次升遷,出使西南路過卓家,受到百姓夾道歡迎,兩人重新恩愛如初。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司馬相如還是流連於美色,50歲之後,竟還提出要娶一位茂陵女子做妾,文君忍無可忍,寫下一首哀怨的《白頭吟》,與君決裂。

皚如山上雪,皓如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白頭吟》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一封訣別的分手信

原本看起來浪漫美好的愛情,其中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是隻有當事人去親自體會的。生活中還演繹著許多的恩斷義絕的故事。開始的時候,或許愛的很濃烈,只是時間還長著呢,能夠相愛到老的幸運又有幾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