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苟晶”事件发生在古代会怎样?

最近苟晶事件牵扯了很多人的心,因为关系到了高考的公平,毕竟高考是很多寒门学子改变人生命运的非常重要的机会之一(甚至没有之一)。那么如果“苟晶”案发生在科举考试的古代会是什么样的呢?

比如清朝,1859年就发生了这么一起案件。一个罗鸿祀的考生,通过向主考官、监考官浦安等人行贿,以调换考卷的方式,让自己中举,结果咸丰皇帝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们看看后果如何(苟晶的班主任想道歉一下,给1万块就算了,呵呵哒。。。)

处理结果如下:

1.罗鸿祀因贿赂主考官窃取功名,判处死刑;

2.监考官浦安帮助罗鸿祀作弊,按律处死;

如果大家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也会看到类似的情节,在古代,科举舞弊是相当大的重罪,因为统治者知道,如果不给天下士子特别是穷困阶层一个上升的通道,给一个公平的致仕规则,这个王朝很难得到读书人的支持,统治根基难以稳固,所以即便满清这样的政权也懂得这个道理。

再来说说苟晶事件,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高考、公务员考试这样类似的考试的明确立法,有的也只是类似伪造身份证明这些法条来约束,处罚的力度不够严厉,对于这些顶替者,参与者来说缺乏畏惧感和铤而走险后果的机会成本。因此,应该乘这个时机,拟定专门针对高考、公务员考试等类似考试的刑法细则,让顶替者、参与者甚至监管者受到最严厉的处罚。古代科举会砍头,现代文明社会虽不至于判死刑,但也决不能不痛不痒,毕竟高考顶替是诛心的,毁掉的是当事人的人生,诛的是想通过高考实现人生改变苦读的莘莘学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