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鍼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演員請就位2》第二階段的競演最近已經拉開帷幕,目前已經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有三場演出:

郭敬明執導,晏紫東、曹駿和彩旗表演的《無極》片段;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爾冬升執導,黃奕、孫陽表演的《回家的誘惑》片段;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還有陳凱歌執導,胡杏兒、倪虹潔、楊志剛和董思怡表演的《誤殺》片段。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其中,《無極》和《回家的誘惑》並沒有太多讓我覺得需要討論的地方。

郭敬明在儘可能的對原版經典場景進行復制,劇情上沒有太多改動的點,估計心思都用在了指導三位年輕演員應該如何表演上。

但比起謝霆鋒、張柏芝和張東健,晏紫東、彩旗和曹駿無論是顏值還是演技都有很明顯的差距,單純地複製很難讓他們起到“青出於藍”的效果,所以這場表演的最終效果並不理想。

三名演員也只有晏紫東一人因為外形比較俊朗而被郭敬明選上,其餘兩人都遺憾進入待定區。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比起這次在劇情改編上相對保守的郭敬明,爾冬升對《回家的誘惑》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將一部雷人的過氣都市劇改成了全新的黑色幽默喜劇。

雖然唐一菲的退賽以及現場表演時手鍊的突然斷裂為這場演出製造了不少意外,但黃奕的穩定發揮和孫陽弄巧成拙的口音較好地表達出了爾冬升想要的黑色幽默,並博得全場的認可。

最終,兩位演員都拿到了晉級卡,分別成為了趙薇和爾冬升劇組的一員。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郭敬明的“平庸”和爾冬升的“魔改”都是樓主意料之中的事,所以在此就不再詳細展開論述。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本來最期待的陳凱歌組的演出,居然出乎意料之外的差。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比起《無極》和《回家的誘惑》,《誤殺》不僅上映時間較新,更容易勾起觀眾的回憶,而且經過了陳思誠較成熟的本地化改編後,劇情上無需大幅改動也能有不錯的戲劇效果。

另外,陳凱歌作為四位導演中咖位最大,作品知名度最高,邏輯思維最清晰的人,面對這麼一個成熟的劇本和四位都各有代表作的演員,調動起來應該不會有絲毫的壓力。

所以,當樓主看到《誤殺》劇組這個豪華陣容時,我就已經對這場表演充滿期待了。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誰知在觀看完整段表演後,我竟然產生了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全場除了胡杏兒的表現可圈可點外,其他人給我的印象都非常“拉胯”。

楊志剛那故作深沉的吐字,讓我一秒鐘穿越到抗戰正劇的現場,如果單獨提取出他的鏡頭,分分鐘可以拼湊出一場正義之士面對敵人威逼利誘卻心如止水的審訊戲。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董思怡毫無存在感的幾個鏡頭,配合其一直縮在角落的走位,簡直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如果不是片名寫著《誤殺》,我還以為她去了演《隱秘的角落》。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倪虹潔雖然博得了一句“不瘋魔不成話”的讚許,但她把一個出身低微性格內向的小女子演成了一個情緒一直高漲、滿眼殺氣的女瘋子真的合適嗎?回憶下原版阿玉,同樣為了女兒豁出一切,但譚卓卻是用絕望和無助去詮釋人物,使得角色的表現更接近真實。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陳凱歌的這版《誤殺》之所以有這麼多問題,樓主認為和他選錯了劇情進行考核息息相關。

在他的《誤殺》中,拉韞是絕對的主角,戲份比起其他人加起來都要多。雖然在原版電影裡,對應的劇情也是拉韞的戲份佔據主導,但如果原封不動拿來進行演員間的演技對決,那本身對其他演員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

對比起郭敬明版的《無極》和爾冬升版的《回家的誘惑》,劇情是否能做到人人都滿意姑且不說,但每個演員能發揮的空間都相差不大。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其實《誤殺》的這段劇情,在《我就是演員2》裡也曾經被用作演員考核,但那場戲裡被考核的演員有且只有飾演拉韞的惠英紅一人,所以並不會導致不公平。

而陳凱歌選擇用《誤殺》中的這段劇情去同時考核四個演員,等於一開始就把他們放在了四個不對等的位置上,無論如何幫角色加臺詞、加情緒甚至加戲,都很難讓幾個角色擁有類似的發揮空間。

更糟糕的是,如果拉韞的表現非常出色,其他角色的發揮還會被進一步被掩蓋。在當晚的表演裡,胡杏兒無疑是4人中發揮比較穩定的一位,所以倪虹潔、楊志剛和董思怡都成了“陪跑”。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因此,《誤殺》劇組最終只有胡杏兒一人拿到了陳凱歌的晉級卡。

胡杏兒能晉級確實是實至名歸的,但根據這段表演就決定其餘三人無法晉級,讓我感到非常不公。

他們三人在該片段裡的表演雖然的確不出彩,可很大程度是受制於角色,我們並不能以此為依據認為他們的演技就不行了。

然而,這麼明顯的不公平,臺上的導演、演員和主持人都沒有提出質疑和異議,反而出現了對說了句實話的李誠儒針鋒相對的情況,實在讓我難以理解。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李誠儒在《誤殺》片段結束後發表瞭如下評論:

先是評價楊志剛臺詞表達千篇一律,再而指出倪虹潔、董思怡角色發揮空間很小,最後點評胡杏兒情緒起伏變化太多,看得有點讓人犯困。

他對前三人的評價非常中肯,但對胡杏兒的評價似乎有點偏僻,為何情緒起伏多反而會看得困呢?要知道情緒起伏多證明角色塑造的難度高,應該更讓人看得聚精會神才對。

其實結合一下李誠儒對整個劇目的評價不難發現,他之所以在最後“批評”一下胡杏兒,其實並不是說胡杏兒不行,而是指陳凱歌選用的這段戲有問題,角色戲份顧此失彼,對演員不公平。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李誠儒的點評可以算是一針見血的,但卻意外遭到了爾冬升和趙薇的反駁。

爾冬升直接就來了句“好看到無語”,甚至舉了劉德華的例子去為楊志剛辯護,簡直睜眼說瞎話。

劉德華很有個人特色不假,但他會用劉建明的說法方式去演繹王薄嗎?如果這個片段好看得不得了,那他最後為何一張晉級卡都沒有給出?爾冬升這次的表現完全和他之前字字珠璣的形象相悖。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趙薇相對中肯點,指出現場收錄的設備有限,可能無法像拍電影那樣精細化每個人的一舉一動。

但收錄設備限制和角色的發揮空間其實沒有很必然的聯繫,趙薇的說辭只是一種偷換概念的詭辯。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相較爾冬升和趙薇,郭敬明這次的點評就中肯許多,他先是借李誠儒的點評,指出董思怡的表演不夠飽滿,然後順著趙薇的話,誇讚倪虹潔和胡杏兒在最後的對手戲。

看上去似乎是在贊陳凱歌,但其實措辭上卻暗藏玄機。胡杏兒和倪虹潔最後戲份相當,他用了“表演節奏變得舒服”、“互相節奏給對了”去讚揚這段對手戲,那是否從另一方面說明,之前的表演節奏不舒服、演員間的配合有問題?

郭敬明是個善用明褒暗貶的老手了,樓主認為他如此表達,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指出陳凱歌這個片段,戲份安排並不合理。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可惜的是,在陳凱歌接過話語權後,全場的焦點都轉移到四位演員和導演的惺惺相惜上,再也沒有人提起過這段表演本身的不合理。

這真是讓我不得不心疼耿直髮言的李誠儒了。

看完陳凱歌執導的《誤殺》,我不僅如坐針氈,還心痛了李誠儒一晚

綜上所述,我認為陳凱歌執導的這版本《誤殺》並不成功,至少在用來衡量四個演員的演技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演員請就位》作為一檔競技類綜藝,在比賽的公平性上還是應該多加考究,如此明顯讓他人陪跑的行為,還是別出現較好。

我是一木支危樓,大家對“《演員請就位2》第4期,3個表演中陳凱歌的《誤殺》最讓我失望”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